送王生西遊(飛伯)

作者:密璹 朝代:宋代

送王生西遊(飛伯)原文

紫陘仙人今淵雲,騎風御氣七尺身。

丈夫恥與噲等伍,故作野鶴昂雞群。

往年書劍游梁日,咳唾中間滿珠璧。

溫子徒勞手八叉,蘇老猶迷日五色。

慨然拂袖游嵩陽,西南陌上書傳香。

仲宣堂堂舍我去,舉杯卻愁愁更長。

去程相近黃花節,三十六峰如玉列。

龍門楓葉墮紅綃,洛浦蘆花舞晴雪。

勛名細事猶秋毫,政可痛飲讀離騷。

天津月照紫綺裘,緱嶺風吹青玉簫。

我無羽翼隨君起,浩歌相送秋光里。

憑高西望青茫茫,落日無情下寒水。

詩詞問答

問:送王生西遊(飛伯)的作者是誰?答:密璹
問:送王生西遊(飛伯)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密璹的名句有哪些?答:密璹名句大全

注釋

1. 飛伯

參考注釋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淵雲

漢 王褒 和 揚雄 的並稱。 褒 字 子淵 , 雄 字 子云 ,皆以賦著稱。 漢 班固 《西都賦》:“ 秦 漢 之所極觀, 淵 雲 之所頌嘆。” 晉 潘岳 《西征賦》:“ 長卿 、 淵 雲 之文, 子長 、 政 駿 之史。” 宋 王禹偁 《謝除翰林學士啟》:“自非 枚 馬 、 淵 雲 之述作, 常 楊 、 元 白 之才名,則何以塞清問於論思,潤皇猷於典誥。” 清 傷時子 《蒼鷹擊·好逑》:“ 馬 班 良史, 淵 雲 賦手, 韓 杜 詩文不朽。”

御氣

(1).運氣。 晉 成公綏 《嘯賦》:“進取諸身,役心御氣。” 南朝 陳 張正見 《重陽殿成金石會竟上詩》:“登臺諠大廈,御氣響鈞天。” 明 唐順之 《次韻贈施道人》:“御氣曾聞 老氏 柔,寄身偏愛水雲幽。”

(2).猶御風。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時乘既位,御氣之駕翔焉。” 唐 包佶 《祀風神師樂章·迎神》詩:“ 太皞 御氣, 句芒 肇功。” 元 柳貫 《松雪老人臨王晉卿煙江迭嶂圖》詩:“我疑此叟猶未化,瞬息御氣行九州。”

(3).帝王的氣象。 唐 杜甫 《秋興》詩之六:“ 花蕚 、 夾城 通御氣, 芙蓉 小苑入邊愁。” 元 王逢 《送薛鶴齊真人代祀還京》詩:“日繞五文皆御氣,海浮一髮是 成山 。” 清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上:“吾鄉 秋錦山人 《宣府詩》:‘行宮寂寞雙槐樹,御氣消沉舊酒樓。’”

(4).制御血氣,控制意氣。御,通“ 御 ”。 宋 呂祖謙 《東萊博議·楚武王心蕩》:“聖賢君子,以心御氣,而不為氣所御。”

七尺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噲等

謂 樊噲 之流。喻平庸之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七:“今新列詞垣者,幾視部郎為 噲 等。蓋由事例既開,六部司員皆可入貲行走,而柏臺、芸館必由科目進身,部郎黯然,職是之故。”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小引》:“如或遇非其偶,援 噲 等以伍 淮陰 ,玉樹蒹葭,爭光殊恥。”參見“ 噲伍 ”。

故作

假裝處於某一狀態或情況

不要故作天真

野鶴

鶴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隱士。 唐 劉長卿 《送方外上人》詩:“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唐 韋應物 《贈王侍御》詩:“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雞群

亦作“鷄群”。比喻平庸之輩。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雞羣。” 宋 范仲淹 《謝柳太傅惠鶴》詩:“鷄羣與處曾非辱,鵬路將翔孰謂榮。”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甘心遲鳳侶,刻意別雞羣。”參見“ 雞羣鶴 ”。

往年

以往的年頭;從前

書劍

(1).書和劍。 唐 許渾 《別劉秀才》詩:“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 唐 溫庭筠 《過陳琳墓》詩:“莫過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金 馬定國 《清平道中》詩:“今日清明過寒食,又將書劍客他鄉。” 張素 《滬寧道中》詩:“萬里歸來傲白鷳,隨身書劍更蕭閒。”

(2).學書學劍。謂學文學武。 唐 孟浩然 《自洛之越》詩:“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宋 司馬光 《送茹屯田知無為軍》詩:“使君此去榮多少,猶是當年書劍身。” 元 湯式 《普天樂·送友回陝》曲:“書劍不求官,萍水常為客。” 清 方文 《早春別蕪陰諸子》詩:“干戈猶未定,書劍那能閒。”

游梁

(1).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司馬相如 ﹞以貲為郎,事 孝景帝 ,為武騎常侍,非其好也。會 景帝 不好辭賦,是時 梁孝王 來朝,從游説之士 齊 人 鄒陽 、 淮陰 枚乘 、 吳 莊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見而説之,因病免,客游 梁 。”後以“游梁”謂仕途不得志。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賦》:“游 梁 之客,徒馬疲而不能去; 兔園 之女,雖蠶飢而不自禁。” 宋 晏殊 《假中示判官張寺丞王校勘》詩:“游 梁 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 明 何景明 《答雷長史》詩之三:“ 賈誼 功名終負 漢 , 馬卿 辭賦尚游 梁 。” 清 張問陶 《獨樹店》詩:“ 宋玉 有懷仍憶 楚 , 相如 多病更游 梁 。”

(2).指斗拱結構中的樑上之梁。詳“ 游極 ”。

咳唾

(1).咳嗽吐唾液。《大戴禮記·保傅》:“周旋俯仰視瞻無儀,安顧咳唾趨行不得……凡此其屬太保之任也。”《百喻經·蹋長者口喻》:“長者正欲咳唾,時此愚人即便舉腳踏長者口。”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中五言》:“呻吟咳唾,動觸天真。”

(2).《莊子·漁父》:“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 丘 也。”後以“咳唾”稱美他人的言語、詩文等。《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大王誠賜咳唾,使得盡死, 湯 禹 所以成大功也。” 唐 李白 《妾薄命》詩:“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蔡寅 《題琉球竹枝詞》:“九天咳唾珍珠價,一卷《騷》歌蘭蕙馨。”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珠璧

(1).珍珠與璧玉。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礫無量,而珠璧甚尠;鷹隼屯飛,而鸞鳳罕出。” 錢鍾書 《管錐編·太平廣記·錢可通神》:“賄賂必以其道……否則叱爾嗟來,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劍相眄耳。”

(2).喻指皎潔的光輝,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選注>表》:“伏惟陛下經緯成德,文思垂風。則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聲應物,宣六代之雲英。” 宋 陸游 《雲門溪上獨步》詩:“泉響珮環鳴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貴之物。 宋 蘇軾 《近以月石硯屏獻范子功》詩:“故將屏硯送兩 范 ,要使珠璧棲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選》:“ 漢 魏 六朝,文風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擇所遺,亦多珠璧, 唐 以來,鮮能企及。”

徒勞

空自勞苦;白費心力

徒勞跋涉

手八叉

唐 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後因以“手八叉”形容文思敏捷。 清 趙翼 《集益齋即事戲呈休寧座主》詩:“公於此已肱三折,我愧才非手八叉。”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慨然

(1) 形容感慨

慨然長嘆

(2) 形容慷慨

慨然相贈

拂袖

亦作“ 拂褏 ”。1.甩動衣袖。表示憤怒、不悅。《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 唐 尉遲樞 《南楚新聞·崔鉉》:“初 李石 鎮 江陵 ,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范呂不合》:“ 陳石齋 力修 與 陳叔方 爭軍賞於都堂省,拂袖徑出。”《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霑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 郭孝成 《山西光復記》:“ 李 大聲曰:‘余游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余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說,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

(2).謂因不悅而離去。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 魯公 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歸隱。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 洧川 。” 元 貢奎 《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

(4).掠過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覺忘歸。” 宋 謝逸 《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 元 薩都剌 《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水滸傳》第三八回:“﹝ 宋江 ﹞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嵩陽

(1). 嵩山 之南。 唐 李白 《送楊山人歸嵩山》詩:“我有萬古宅, 嵩 陽 玉女峰 。”

(2).寺觀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間建,初名 嵩陽寺 。 唐 改名 嵩陽觀 , 宋 改名 天封觀 , 元 改名 嵩陽宮 。宮前有 唐 徐浩 書《嵩陽觀聖德感應頌》石刻,境內有古柏三株,傳為 漢武帝 登 嵩山 時所封。參閱《清一統志·河南·河南府一》。

南陌

南面的道路。 南朝 梁 沉約 《鼓吹曲同諸公賦·臨高台》:“所思竟何在, 洛陽 南陌頭。” 唐 沉佺期 《李舍人山園送龐邵》詩:“東鄰借山水,南陌駐驂騑。” 清 宋琬 《舟中懷米吉土作長歌寄之》:“西郊芳草梨花岸,南陌春風明月輪。”

書傳

(1).著作;典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括 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 ﹞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新唐書·方技傳·王遠知》:“ 遠知 少警敏,多通書傳,事 陶弘景 ,傳其術,為道士。”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成岫 ,字 雲友 , 錢塘 人,略涉書傳。手談齒句,鬭茗彈絲,並皆精妙。”

(2).有關《尚書》經義的傳述解釋。如 明 劉三吾 等撰有《書傳會選》、 胡廣 等撰有《書傳大全》。

謂以文字書札傳述;傳遞書信。《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王稽 遂與 范雎 入 鹹陽 。已報使,因言曰:‘ 魏 有 張祿 先生,天下辯士也。曰“ 秦王 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然不可以書傳也。”臣故載來。’” 唐 杜荀鶴 《夏日留題張山人林亭》詩:“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鶴書傳海畔洲。”

仲宣

漢 末文學家 王粲 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多識,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兼善則 子建 仲宣 ,偏美則 太沖 公幹 。”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作賦同 元淑 ,能詩匪 仲宣 。” 清 袁於令 《西樓記·虛訃》:“可惜那 於叔夜 國士才,祗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 仲宣 登樓債。”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愁愁

憂思重重貌。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聲哀哀而懷高丘兮,心愁愁而思舊邦。”

去程

去路。 唐 張祜 《玉環琵琶》詩:“宮樓一曲琵琶聲,滿眼雲山是去程。”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溪山別意,煙樹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相近

(1) 彼此近似;差不多

長相相近

己與三相近。——《呂氏春秋·慎行論》

(2) 相距不遠

黃花節

(1).指重陽節。 宋 邵雍 《依韻和三王少卿同過弊廬》:“ 洛中 詩有社,馬上句如神。白首交情重,黃花節物新。” 宋 王十朋 《蘆花》詩:“悲秋已過黃花節,照眼渾疑 白帝城 。”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詞:“來歲而今黃花節,早驂鸞,入侍 瑤池 宴。”

(2). 黃花崗 革命烈士紀念日。 柳亞子 《三月二十九日感賦》詩序:“ 黃花崗 革命在辛亥舊曆三月二十九日,明歲南都改朔,準 * 例,應依辛亥年新舊曆推算定國曆四月二十七日為黃花節,方合事理。” 魯迅 《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黃花節這三個字,我自然明白它是什麼意思的;然而戰死在 黃花崗 頭的戰士們呢,不但姓名,連人數也不知道。”

三十六

約計之詞,極言其多。《文選·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李善 註:“離別,非一所也。《上林賦》曰: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唐 駱賓王 《帝京篇》:“ 秦 塞重關一百二, 漢 家離宮三十六。” 宋 王珪 《宮詞》:“漏永禁宮三十六,宴回爭踏月輪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楓葉

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謝靈運 《晚出西射堂》詩:“曉霜楓葉丹,夕曛嵐氣陰。”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陽 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繡襦記·共宿郵亭》:“山遠天高煙水寒,兩岸樓臺楓葉丹。” 楊朔 《香山紅葉》:“我望著紅葉,問:‘這是什麼樹?怎么不大像楓葉?’”

紅綃

紅色薄綢

半匹紅綃一丈綾。——唐· 白居易《賣炭翁》

一曲紅綃不知數。——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洛浦

(1). 洛水 之濱。 漢 張衡 《思玄賦》:“載 太華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彥 《燕歸梁·詠曉》詞:“曾經 洛浦 見驚鴻,關山隔,夢魂通。”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虛飄飄暮雨朝雲,笑 宋玉 枉賦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嘆 陳王 浪傳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鍠 《名姝詠》:“臨津雙 洛浦 ,對月兩 嫦娥 。” 元 張可久 《寨兒令·題晴》曲:“珮環聲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觀音 。”參見“ 洛神 ”。

花舞

(1). 唐 代舞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舞工》:“古之能者,不可勝記,即有健舞、軟舞、字舞、花舞、馬舞。” 宋 顧文薦 《負暄雜錄·傀儡子》:“花舞者,著緑衣偃身,合成花,即今柘枝舞,有花心者是也。”

(2).謂落花飛舞。 宋 歐陽修 《豐樂亭遊春》詩之一:“緑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晴雪

(1).天晴後的積雪。 唐 錢起 《和王員外晴雪早朝》:“紫微晴雪帶恩光,繞仗偏隨鴛鴦行。”

(2).詩詞中亦用以喻白色之物。 清 陳維崧 《百字令·庚申長安閏中秋》詞:“再瀉金波,重懸晶餅,分外鋪晴雪。” 清 陳維崧 《念奴嬌·題劉震修小像即次原韻》詞:“中秋近矣,人間萬頃晴雪。”此比喻月光。 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此比喻白髮。

勛名

功名。《後漢書·張奐傳》:“﹝ 張奐 ﹞及為將帥,果有勛名。” 宋 蘇舜欽 《春日感懷》詩:“望國勛名晚,傷時歲月飛。” 清 吳偉業 《東萊行》:“ 左氏 勛名照汗青,過江忠孝數中丞。” 劍農 《武昌革命始末記》:“成則共圖勛名,敗則生靈塗炭。”

細事

瑣碎的小事

每歲捐十萬緡錢,不是細事。——《新編五代史平話》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痛飲

暢快地喝酒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靖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天津

(1).銀河。《楚辭·離騷》:“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王逸 註:“天津,東極箕斗之閒,漢津也。” 唐 李紳 《奉酬樂天立秋夕有懷見寄》詩:“天津落星河,一葦安可航。” 宋 歐陽修 《鵲橋仙》詞:“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2).指 天津橋 。 唐 李白 《扶風豪士歌》:“ 天津 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宋 張耒 《和周廉彥》:“修禊 洛 濱期一醉, 天津 春浪緑浮堤。”參見“ 天津橋 ”。

(3).星名。位於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銀河分支處,故稱。《晉書·天文志上》:“天津九星,橫河中,一曰天漢,一曰天江。”

緱嶺

即 緱氏山 。多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崔湜 《寄天台司馬先生》詩:“何年 緱嶺 上,一謝 洛陽 城。” 明 屠隆 《綵毫記·泛舟採石》:“二神姬鼓瑟 湘靈 ,兩仙郎吹笙 緱嶺 。” 清 吳偉業 《七夕即事》詩之四:“ 淮南 丹未熟, 緱嶺 樹先秋。”參見“ 緱氏山 ”。

青玉

(1).碧玉。《呂氏春秋·孟春》:“﹝天子﹞載青旂,衣青衣,服青玉。”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賦》:“柱何用於黃金,案寧勞於青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二·青玉》:“按《格古論》云:‘古玉以青玉為上,其色淡青,而帶黃色。’”

(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庾文康 亡, 何揚州 臨葬云:‘埋玉樹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後因以“青玉”為敬稱他人遺體的套語。 宋 蘇軾 《書黁公詩後》詩:“霜顱隱白毫,鎖骨埋青玉。”

(3).喻青翠的植物。指綠竹。 唐 楊巨源 逸句:“一院緑錢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宋 梅堯臣 《景純以侍兒病期與原甫月園為飲》詩:“腮肥頂瘦裁青玉,鑽鑿商聲五音足。” 元 楊維楨 《小遊仙》詞:“青玉參差嶰管裁,琯中吹得鳳凰來。”

(4).喻青翠的植物。指翠柏。 唐 駱浚 《題度支雜事典庭中柏樹》詩:“乾聳一條青玉直,葉鋪千疊緑雲低。”

(5).喻青翠的植物。指碧荷。 唐 元稹 《高荷》詩:“颭閃碧雲扇,團圓青玉疊。”

(6).喻竹蓆。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羽翼

(1) 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2) 翅膀

浩歌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九:“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想見《停雲》發浩歌。” 魯迅 《野草·墓碣文》:“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

秋光

(1).秋日的陽光。 唐 李商隱 《商於》詩:“ 商於 朝雨霽,歸路有秋光。” 清 劉大櫆 《吳氏節母墓志銘》:“懸皎日之秋光,傾 岷江 以滌也。”

(2).秋日的風光景色。 唐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秋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唐 司空圖 《重陽山居》詩:“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宋 王安石 《鍾山西庵白蓮亭》詩:“野艷輕明非傅粉,秋光清淺不憑材。” 明 楊慎 《賦得千山紅樹圖送楊茂之》:“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憑高

登臨高處。 唐 李白 《天台曉望》詩:“憑高遠登覽,直下見溟 渤 。” 前蜀 韋莊 《婺州水館重陽日作》詩:“異國逢佳節,憑高獨苦吟。” 明 劉基 《念奴嬌·紅樹》詞:“憑高凝睇, 赤城 相去不遠。”

亦作“ 憑高 ”。憑藉高處。 清 黃鷟來 《回瀾閣》詩:“河流此日望迴瀾,傑閣憑高縱大觀。” 清 黃鷟來 《文選樓懷古》詩:“不用凴高嘆陳跡,江山文藻自長存。”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落日

夕陽

無情

(1) 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不留情

水火無情

寒水

(1).涼水。《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 意 即以寒水拊其頭,刺足陽明脈,左右各三所,病旋已。” 南朝 梁 沉約 《游沉道士館》詩:“開衿濯寒水,解帶臨清風。”

(2).常指清冷的河水。 唐 杜牧 《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明 馬鑾 《冬日偕漢樹岩聽散步蘆渡橋書感》:“橋邊秋已去,到此客愁生。寒水難為色,枯荷但有聲。”

詩詞推薦

送王生西遊(飛伯)原文_送王生西遊(飛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