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秋開

作者:胡安國 朝代:宋代

牡丹秋開原文

秀出群芳照碧欄,世間顏色比應難。

曉來露採光先泛,晚得雲陰葉未殘。

艷質易迷人競賞,道心無染興終閒。

使君認取真訊息,同向樽前笑里看。

詩詞問答

問:牡丹秋開的作者是誰?答:胡安國
問:牡丹秋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牡丹秋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2. 同上書卷九

參考注釋

秀出

美好特出。《國語·齊語》:“於子之鄉,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風流秀出,臣不如 恭 ,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唐 白居易 《代書》:“今其讀書屬文結草廬於巖谷間者,猶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 彭城 人 劉軻 。”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 金華 秀出向東南,遠勝 陽明 與 勾曲 。”

群芳

(1) 各種艷麗、芳香的花草;眾花;百花;比喻眾女子、眾美人

群芳鬥豔

(2) 也比喻眾賢人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應難

(1).應付危難。《管子·重令》:“臣下不順,上令難行,則應難不捷。”

(2).答難。 漢 揚雄 《法言·重黎》:“請問‘蓋天’。曰:‘蓋哉!蓋哉!應難未幾也。’” 汪榮寶 義疏:“ 子云 有難蓋天八事……彼時蓋天家必有強辭奪理以應之者,故曰應難未幾也。”

曉來

天亮時。 唐 杜甫 《偪側行贈畢四曜》:“曉來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鐘鼓傳。” 宋 王安國 《清平樂》詞:“ 小憐 初上琵琶,曉來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聞雷》詩之一:“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捲茆屋。”

採光

建築物內部光亮的程度

屋檐高,採光好

雲陰

(1).雲翳,陰雲。《南齊書·五行志》:“天氣動則其象應,故厥罰常陰。王者失中,臣下盛強,而蔽君明,則雲陰亦眾多而蔽日光也。”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雲陰解駮,日光穿漏。”《花月痕》第二回:“雲陰瑟瑟傍高城,閒扣禪扉信步行。”

(2).雲色濃黑。《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約 《齊明帝哀策文》:“鵬逝風舉,龍動雲陰。”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 宋 吳文英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遊人》詞:“禊賞祇園,花艷雲陰籠晝。”

艷質

亦作“豓質”。1.艷美的資質。 南朝 陳後主 《玉樹後庭花》詩:“麗宇芳林對高閣,新粧艷質本傾城。” 宋 陳思 《<海棠譜>序》:“梅花占於春前,牡丹殿於春後……獨海棠豐恣艷質,固不在二花下。” 清 吳偉業 《題畫菊花》詩:“生來艷質何消瘦,移近高人恰老成。”

(2).指美女。 唐 白居易 《冬至夜懷湘靈》詩:“艷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 元 無名氏 《黃花峪》第二折:“我打扮做箇貨郎兒,擔著些零碎去尋那箇艷質。” 明 《殺狗記·孫華家宴》:“才子豓質,簇擁名園,嬉戲笑蹙鞦韆。”

迷人

(1).沉湎於某項愛好或某種事物的人。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騁鷹犬於原獸,好博戲而無已者,迷人也。”

(2).俗人;糊塗人。《全唐詩》卷八六二載《示邊洞元》:“擬將劍法親傳授,卻為迷人未有緣。” 明 汪廷訥 《獅吼記·住錫》:“日把慈航浮法海,普渡迷人。” 明 高攀龍 《高子遺書·家訓》:“千古以來,成敗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覺悟,真是可哀。”

(3).迷惑人;使人分辨不清。 唐 李商隱 《無愁果有愁曲北齊歌》:“白楊別屋鬼迷人,空留暗記如蠶紙。” 清 王有光 《吳下諺聯·張天師被鬼迷》:“或曰:鬼物最善迷人,適會天師,乘其不備,從而迷之。”《清史稿·災異志一》:“﹝ 乾隆 ﹞三十九年二月朔, 高邑 黑眚迷人。”

(4).使人昏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書》:“加以本年四五月間,有拐匪用藥迷人之事;適於其時,堂中死人過多,由是浮言大起。”《六部成語註解·刑部》:“以藥迷人:以藥毒人而騙其財也。”

(5).使人迷戀;使人陶醉。 巴金 《滅亡》第九章:“一對迷人的大眼含笑地望著他。” 峻青 《秋色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艾青 《寫在彩色的紙條上》詩:“秋天多么美,秋天的夜晚更迷人。”

道心

(1).指天理,義理。《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傳:“心者,人之知覺,主於中而應於外者也。指其發於形氣者而言,則謂之人心,指其發於義理者而言,則謂之道心。”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上:“道心者,喜怒哀樂之未發者也。”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見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為性也。” 馮友蘭 等註:“ 宋 儒認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慾。天理是精微的,人慾是危險的。”

(2).客觀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漢 王充 《論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虛語,難得道心,人猶不信。”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爰自 風 姓,暨於 孔氏 ,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陸侃如 註:“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應該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語。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四·釋道溫》:“義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測。”《壇經·般若品》:“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西遊記》第一回:“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臂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

無染

佛教語。謂性本潔淨,無沾污垢。 晉 道安 《道行般若波羅蜜經序》:“從始發意,逮一切智曲成決,著八地無染,謂之智也。” 唐 劉禹錫 《送慧則法師上都因呈廣宣上人》詩引:“以為盡妙理者莫如法門,變凡夫者莫如佛土,悟無染者莫如散花。” 唐 張祜 《題贈志凝上人》詩:“悟色身無染,觀空事不生。”

使君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認取

(1).記住;記得。取,助詞。 唐 呂岩 《步蟾宮》詞:“坎離乾兌逢子午,須認取自家根祖。” 宋 周邦彥 《玲瓏四犯》詞:“休問舊色舊香,但認取芳心一點。” 宋 李清照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詞:“空夢 長安 ,認取 長安 道。”

(2).辨認,認得。取,助詞。 清 唐甄 《潛書·七十》:“其本心雖未嘗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認取;如珠投海,不可尋求。”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標籤:牡丹

詩詞推薦

牡丹秋開原文_牡丹秋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