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其八十六原文
山僧略升此座,大眾永息狐疑。
各各金毛師子,去來哮吼全威。
臨濟高聲連喝,德山拈棒痛槌。
縱有一言半句,終不別作路歧。
詩詞問答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八十六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偈頌一一二首·其八十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清遠的名句有哪些?答:釋清遠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大眾
(1) 眾多的人
(2) 泛指民眾,民眾
大眾歌曲
狐疑
(1)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後用以稱遇事猶豫不決
尚懷狐疑。——《資治通鑑》
(2) 又
狐疑之眾。
滿腹狐疑
各各
(1).各自。《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 唐 元稹 《出門行》:「兄弟同出門,同行不同志。悽悽分歧路,各各營所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十日匆匆成聚散,兩人各各有悲歡。」
(2).個個,每一個。《後漢書·趙熹傳》:「帝延集內戚讌會,歡甚,諸夫人各各前言:『 趙熹 篤義多恩,往遭赤眉出 長安 ,皆為 熹 所濟活。』帝甚嘉之。」《隋書·儒林傳·房暉遠》:「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紅樓夢》第十九回:「且説 榮 寧 二府中因連日用盡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3).每一種。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歐洲文學史》和《域外小說集》都有多餘之本,現在各各奉贈一冊。」
(4).布散貌。 唐 元稹 《松樹》詩:「株株遙各各,葉葉相重重。」《迭雅》卷七:「各各,布散也。」
(5).象聲詞。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天色昏黑,不知砍著甚麼東西,只是各各的響。」
金毛
指佛教所謂 文殊世尊 所乘的金毛獅子。 唐 劉禹錫 《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晴空禮拜見真像,金毛五髻卿雲間。」 宋 蘇軾 《重請戒長老住石塔疏》:「大士未曾説法,誰作金毛之聲,眾生各自開堂,何關石塔之事。」 金 李遹 《獅子峰》詩:「雲開正使金毛現,子細看來是石頭。」
師子
(1).獅子。亦稱狻麑。《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 烏戈 地暑熱莽平……而有桃拔、師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書·西涼伎》:「師子搖光毛彩豎,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漢土始知歐洲各國略說》:「 開元 七年,因 吐火羅 大酋獻師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無畏,法力無邊。 前蜀 貫休 《寄大願和尚》詩:「自憐亦是師子子,未逾三載能嚬呻。」參見「 師子吼 」。
(3).指古 師子國 ,即今 斯里蘭卡 。《南史·宋紀中·文帝》:「 倭 、 百濟 、 呵羅單 、 林邑 、 呵羅他 、 師子 等國並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師子》:「 師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馴養師子,因以名國。」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哮吼
(1).野獸吼叫。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師子哮吼奮起,左右鹹驚。」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虎則跳躍哮吼,怒聲如雷。」 清 趙翼 《檐曝續記·西山煤》:「虎性急不耐煩,滾愈急,輙哮吼而死。」
(2).泛指大聲喊叫。《西遊記》第二七回:「 孫大聖 布施手段,舞著鐵桿,哮吼一聲,諕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
(3).指器物發出聲響。 唐 羅鄴 《早發宜陵即事》詩:「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擬報誰?」 宋 陸游 《圓通寺建僧堂疏》:「木魚哮吼,千僧閣也在下風;露柱證明,九梁星直須退步。」
(4).謂聲威震懾。 漢 桓譚 《新論》:「 周亞夫 嚴猛哮吼,可謂國之大將。」 清 吳從先 《妓虎傳》:「 鄴下 以文章哮吼人,人目之為繡虎。」
(5).病症名。《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喘吼總括》「喘則呼吸氣急促,哮則喉中有響聲」註:「呼吸氣出急促者,謂之喘急。若更喉中有聲響者,謂之哮吼。」參見「 哮喘 」。
高聲
叫嚷或咆哮;厲聲地說
高聲斥責他的船員
他的精力都花費在高聲打電話上
一個女人在旅店門口高聲叫罵
一言半句
見「 一言半語 」。
路歧
見「 路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