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淨方貽笑,莊嚴更捨身。
基圖雖肇始,識趣只庸人。
詩詞問答
問:《詠史二十二首·其十五·陳武帝》的作者是誰?答:趙戣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趙戣的名句有哪些?答:趙戣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貽笑
猶見笑。《晉書·呂光載記》:“欲全卿名節,不使貽笑將來。”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二表》:“貽笑外夷,靦顏多士。” 韋君宜 《似水流年·對夢囈的註解》:“這是蠢到貽笑萬邦的大笑話。可是 * 了。”
莊嚴
佛家語。佛家對表相事物,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加強,稱為莊嚴。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為莊嚴
捨身
(1).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捨身”。六朝時此風最盛。《梁書·武帝紀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隋書·五行志上》:“是時帝崇尚佛道……數詣 同泰寺 ,捨身為奴,令王公已下贖之。” 宋 陶穀 《清異錄·圓通居士》:“比丘 海光 住 廬山 石虎菴 ,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言捨身為菴中供養具。”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城隍出巡》:“出巡之時,皆以八人肩輿,舁藤像而行。有捨身為馬僮者,有捨身為打扇者。”
(2).犧牲自己。 明 葉憲祖 《鸞鎞記·秉操》:“我 魚惠蘭 ,只為姊妹情深,捨身相代。”
本指佛教徒犧牲自己的肉體,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後亦用於為國家、人民和正義事業而犧牲自己。 陳去病 《輯<陸沉叢書>初集竟題首》詩:“誓死肯從窮髮國,捨身齊上斷頭臺。”
基圖
謂基業。圖,指皇圖。 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吊王安石墓》:“ 四明 李照 以詩弔 王安石 墓云:‘…… 富 韓 國老緣誰去, 汴宋 基圖自以搖。’”
肇始
開始;發端
識趣
會看場合,不惹人討厭
你別不識趣
霍邐在去年就同面前這小伙子交過手,很知道他身上那股子倔勁,便識趣地不再多說。—— 張抗抗《分界線》
庸人
平常的人
庸人習氣
庸人尚羞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豈庸人所及哉。——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