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像贊二首·其二原文
曠大劫來不虛妄,言言故得皆真實。
應念蒙光迅電飛,尋聲救苦奔風疾。
千章萬句離文字,異韻殊音垂秘密。
現相宣揚遇此時,見聞穎脫欣今日。
詩詞問答
問:觀音像贊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釋清遠
問:觀音像贊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質韻
參考注釋
曠大
(1).寬宏。《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論》:“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2).廣大;寬闊。 何其芳 《畫夢錄·墓》:“翠岩的橫屏環擁出曠大的草地。” 蕭軍 《羊·職業》:“衣袋裡本來就空著的,這時候好像更曠大一點。”
虛妄
荒誕無稽
虛妄的故事
言言
(1).指歡言。《詩·大雅·公劉》:“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唐 孟郊 《自惜》詩:“徒有言言舊,慚無默默新。”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吾末從而游,吾恍惚與言言,與語語。”
(2).高大貌;茂盛貌。《詩·大雅·皇矣》:“臨衝閒閒,崇墉言言。” 毛 傳:“言言,高大也。” 孔穎達 疏:“言言是城之狀,故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軒銘》:“斯堂暨軒,閒閒言言。”
(3).用言語表達。《列子·說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張湛 註:“言言則無微隱。” 盧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嘗,唯神之無方。知言之謂者,神會也。” 唐 王維 《謁璿上人》詩序:“色空無得,不物物也;嘿語無際,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 白樂天 如 山 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 金 元好問 《豐山懷古》詩:“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如《中秋賞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歡悅;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淒涼。”
(1).和敬貎。言,通“ 誾 ”。《禮記·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鄭玄 註:“言言,和敬貌。” 陸德明 釋文:“言言,魚巾反。” 孔穎達 疏:“ 皇氏 云:‘讀言為誾,義亦通也。’” 明 何大復 《贈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嚴貌。言,通“ 誾 ”。 唐 劉禹錫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類 漢宣 ,責實繩下,風稜言言。”《新唐書·段秀實顏真卿傳贊》:“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總管府事致仕趙侯神道碑銘》:“言言 趙侯 ,萬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劇稱。”
真實
與事實相符
真實的故事比虛假的小說還要奇妙
迅電
迅疾的閃電。《六韜·軍勢》:“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尋聲
(1).隨聲;緊接別人的聲音。《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令發之日,下之應也,猶響尋聲耳。”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上嘗問曰:‘此胡腹中何物,其大如是。’ 祿山 尋聲應曰:‘腹中更無他物,惟赤心爾。’”
(2).循著聲音;尋找發聲之處。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魯迅 《吶喊·阿Q正傳》:“ 阿Q 尋聲漸漸的尋到 趙太爺 的內院裡。”
救苦
見“ 救苦救難 ”。
風疾
(1).風的速度很快。亦比喻迅速。《史記·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風疾也。” 漢 張衡 《南都賦》:“總括趨欱,箭馳風疾。”《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明年二月卒”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既有明才,遭朱陽之運,於時名勢赫奕,若火猛風疾。”
(2).指風痹、半身不遂等症。《後漢書·袁安傳》:“ 封觀 者,有志節,當舉孝廉,以兄名位未顯,恥先受之,遂稱風疾,喑不能言。”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上自二十年九月得風疾,因不能言,使四面求醫藥。”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若有 關公 ,貧道風疾舉發,去不的!”
(3).瘋病。神經錯亂、精神失常。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司空潁川韓稜》:“位過招殃,靈督其舋,風疾恍忽,有加無瘳。”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儇弄·王中父》:“ 王介 ,字 中父 ,性輕率,每語言無倫,人謂其有風疾。”
(4).麻風病。《三國志平話》卷上:“忽患癩疾,有髮皆落,遍身膿血不止,熏觸父母……取浄水一盞,呪了,嚥在腹中,風疾即愈,毛髮皮膚復舊。”
千章萬句
猶千言萬語。指書面文字。《李衛公問對》卷中:“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臣當以此教諸將。” 宋 蘇軾 《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之五:“千章萬句卒非我,急走投君應已遲。”
離文
有分歧的文義。 南朝 宋 顏延之 《釋何衡陽<達性論>》:“若能兩藉方教,俱舉達義,節彼離文,採此共實,則可便倍害自和,析符復合。”
殊音
(1).異音。特殊的樂音或聲音。《後漢書·西南夷傳論》:“ 夷 歌巴舞殊音異節之技,列倡於外門。” 晉 木華 《海賦》:“翻動成雷,擾翰為林。更相叫嘯,詭色殊音。” 南朝 梁武帝 《逸民》詩:“如林鳴鳥,鳥有殊音。”
(2).不同的方音。 唐 韓愈 《送湖南李正字歸》詩:“風土稍殊音,魚蝦日異飯。” 金 李天翼 《還家》詩之三:“殊音異服不相親,獨倚荒城淚滿巾。”
秘密
有所隱蔽,不為人知;隱蔽不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佛教指隱密深奧之法
秘密活動
秘密情況
相宣
互相映襯而顯現。《南齊書·文學傳·陸厥》:“興玄黃於律呂,比五色之相宣。”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五方騰其粹氣,故云五色以相宣。”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見聞
看到聽到的情況
穎脫
(1).錐芒顯露。比喻充分顯現才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采如宛虹之奮鬐,光若長離之振翼,迺穎脫之文矣。”《北史·魏收傳》:“ 收 本以文才,必望穎脫見知,位既不遂,求修國史。” 宋 葉適 《滕季度墓志銘》:“君獨智穎脫,固宜在左右,備顧問,不幸氛霧閉隔,失國之良寳,此余所以深惜也。”參見“ 穎脫而出 ”。
(2).謂超脫世俗的拘束。《晉書·陶潛傳》:“ 潛 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所貴。” 宋 陸游 《跋南堂語》:“及其死也,乃卓然穎脫,人亦不得而議,是誠未易測也。” 陳衍 《元詩紀事·李元珪》:“作詩若不經思,往往超詣穎脫。”
(3).挺秀。 宋 李清照 《沁園春》詞:“山驛蕭疎,水亭清楚,仙姿太幽。望一枝穎脫,寒流林外,為傳春信,風定香浮。”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