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

作者:洪朋 朝代:宋代

城上原文

杖策城上頭,初日破冥晦。

頗知春意還,早覺寒事退。

風前識西岑,煙處認東匯。

人如旋磨蟻,舟似覆杯芥。

鸛鶴掠水涯,簫鼓雜天籟。

便當杭清淺,底事返闤闠。

詩詞問答

問:城上的作者是誰?答:洪朋
問:城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五部

參考注釋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莊子·讓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遊,信足所至。”

(2).執馬鞭。謂策馬而行。《後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明 李夢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子真絶倫。”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謂追隨;順從。《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

上頭

舊指女子出嫁時將頭髮攏上去結成髮髻。這種習俗稱為上頭,又叫及笄

初日

剛升起的太陽。 南朝 梁 何遜 《曉發》詩:“早霞麗初日,清風消薄霧。” 唐 虞世南 《初晴應教》詩:“初日明燕館,新溜滿梁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當初日東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則滿崖浮彩騰躍,煥然奪目。”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初日上,征塵起。”

冥晦

(1).昏暗。 漢 王充 《論衡·雷虛》:“雲雨冥晦,人不能見耳。”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天地冥晦,風雨隨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雷公》:“ 亳州 民 王從簡 ,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

(2).隱沒不明。 王闓運 《<桂陽州志>序》:“山川號名皆改易,冥晦而莫追其原。”

春意

(1) 春天的氣象

春意盎然

(2) 春心

寒事

(1).謂秋冬的物候。 南朝 梁 陸倕 《以詩代書別後寄贈》:“江關寒事早,夜露傷秋草。” 唐 王昌齡 《秋山寄陳讜言》詩:“巖間寒事早,眾山木已黃。” 清 曹寅 《過沂水有懷芷園弟》詩:“寒事 顓臾 早,征軺 沂水 初。西風正驅雁,回首益躊躇。”

(2).過冬之事。 唐 杜甫 《小園》詩:“問俗營寒事,將詩待物華。” 仇兆鰲 註:“寒事,禦寒之事。” 唐 無名氏 《朝元閣賦》:“每歲農務隙,寒事興。”

前識

謂先見之明。《老子》:“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王弼 註:“前識者,前人而識也,下德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為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韓非子·解老》:“先物行先理動之謂前識。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 宋 王安石 《餘寒》詩:“豈時有必至,前識聖所藏。”

東匯

(1).向東匯流。《書·禹貢》:“南入於 江 ,東匯澤為 彭蠡 。”

(2).指我國貨幣與 日本 貨幣兌換比例。 茅盾 《子夜》三:“自然他還可以用 日本 乾繭,但自從東匯飛漲以後, 日本 乾繭進口儘管是免稅,划算起來,卻也不便宜。”

磨蟻

語出《晉書·天文志上》:“天旁轉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隨天左轉……譬之於蟻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蟻右去,磨疾而蟻遲,故不得不隨磨以左迴焉。”後以“磨蟻”喻指日月在天體中的運行。 宋 邵雍 《皇極經世一元吟》:“日月如磨蟻,往來無休息。”亦用以比喻忙碌不停的人或循環不已的事物。 宋 李綱 《立春日龍化道中得家問》詩之三:“艱危至此無千古,憂患如吾豈兩人?往返循環真磨蟻,已將大地等微塵。” 明 唐順之 《登常山山亭次壁間韻》之二:“棧度盤蛇際,灘行磨蟻中。” 明 陳與郊 《義犬記》第一出:“好笑世人真磨蟻,磨倦人還未?”

磨螘:磨盤上的螞蟻。比喻極其微小。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下官貪磨螘之微名,忘枕鴛之雅愛。”

覆杯

(1).倒置酒杯。形容盡飲。 南朝 宋 鮑照 《三日》詩:“解衿欣景預,臨流競覆杯。”

(2).倒置酒杯。表示戒酒。 宋 錢惟演 《金坡遺事·御筆戒酒》:“ 蘇易簡 嗜酒。御筆戒之云:‘卿若覆杯,朕有何慮!’ 易簡 承詔斷酒,已不復飲。”

(3).倒置酒杯。比喻事極易辦成。 明 沉鯨 《雙珠記·協謀誣訟》:“吾刀筆山可頽,傾人家命如覆杯。”

鸛鶴

鳥名。形似鶴,嘴長而直,頂不紅,常活動於水旁,夜宿高樹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宋· 蘇軾《石鐘山記》

水涯

離水很近的地方

簫鼓

簫與鼓。泛指樂奏。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琴羽張兮簫鼓陳, 燕 趙 歌兮傷美人。”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桂林集句》詞:“家種黃柑丹荔,戶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樓船簫鼓交龍旆,想赴京時半肩行李,從今一洗當年恥。”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端午龍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 福海 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亦指軍樂。 唐 李白 《發白馬》詩:“將軍發白馬,旌節渡 黃河 。簫鼓聒山嶽,滄溟涌濤波。”

天籟

自然界的聲音,物自然而然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

便當

可隨身攜帶的便當乾糧

兩個女兒都已上中學,每天自己準備自己的便當

清淺

(1).謂清澈不深。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苹蓱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宋 王安石 《蒲葉》詩:“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 明 王問 《自山中泛湖歸》詩:“川塗風浪平,沿流弄清淺。” 田漢 《江漢漁歌》第五場:“ 大別山 頭掛夕陽, 月湖 清淺翻鴛鴦。”

(2).淺顯;不深奧。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宋 豫章 太守 謝瞻 ……詩,其源出於 張華 。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 元 白 自清淺, 劉 陸 但恣肆。”

(3).指銀河。 唐 李白 《游太山》詩之六:“舉手弄清淺,誤攀 織女 機。” 王琦 註:“《古詩》:‘河漢清且淺。’” 唐 孟郊 《古意》詩:“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闤闠

(1).街市;街道。《文選·左思<魏都賦>》:“班列肆以兼羅,設闤闠以襟帶。” 呂向 註:“闤闠,市中巷繞市,如衣之襟帶然。”《宋書·後廢帝紀》:“趨步闤闠,酣歌壚肆。” 宋 沉括 《江州攬秀亭記》:“江湖山水,闤闠之趣,不能兼有也。”

(2).借指店鋪;商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闤闠當塗,旗亭夾路。”《舊五代史·晉書·高漢筠傳》:“有孽吏常課外獻白金二十鎰, 漢筠 曰:‘非多納麳麰,則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明史·潘塤傳》:“任土作貢,皇店奚為?闤闠駢闐,內市安用?” 清 林則徐 《錢票無甚關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臣歷任所經,如 蘇州 之 南濠 , 湖北 之 漢口 ,皆闤闠聚集之地。”

(3).借指民間。《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公曾 泗水 為亭長,久於闤闠受飢貧。” 唐 劉叉 《雪車》詩:“闤闠餓民涷欲死,死中猶被豺狼食。”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大娘老矣,流落闤闠,仍以教女娃歌舞為活。”

詩詞推薦

城上原文_城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