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陳道人

作者:周孚 朝代:宋代

寄陳道人原文

瘦筇盤礴越江邊,笑我孤燈照夜禪。

當日期穿水牯鼻,莫年猶著野狐涎。

忙中弦望驚三易,聖處階庭讓一先。

曾約芒鞋踐雲雨,快來相見已新年。

詩詞問答

問:寄陳道人的作者是誰?答:周孚
問:寄陳道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寄陳道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瘦筇

指手杖。筇竹,節高幹細,可作手杖,故稱“瘦筇”。笻,也寫作“邛”。 唐 賈島 《延壽里精舍寓居》詩:“雙履與誰逐,一尋青瘦筇。” 前蜀 杜光庭 《題龍鵠山》詩:“抽得閒身伴瘦筇,亂敲青碧喚蛟龍。” 元 仇遠 《與子野過永仙觀子野明發詩來予次韻》:“壞垣荒逕入蒿萊,不惹康衢半點埃。賞靜偏憐雛筍長,趁涼自引瘦筇來。”按, 漢 張騫 使 西域 ,曾在 大夏 見邛竹杖。見《史記·大宛列傳》。

盤礴

亦作“ 盤薄 ”。 1.廣大,雄偉。《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珉玉旁唐” 顏師古 注引 晉 郭璞 曰:“旁唐言盤礴。” 唐 楊炯 《西陵峽》詩:“絶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盤薄 荊 之門,滔滔南國紀。” 宋 文天祥 《建康》詩:“ 金陵 古會府,南渡舊陪京,山勢猶盤礴, 江 流已變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戴思顏》:“有詩名,氣宇盤礴,每有過人。” 明 李東陽 《宿劉諫議祠用前韻》:“江山盤礴堪輿氣,精爽分明夢覺時。”

(2).奮發貌。 宋 秦觀 《曾子固哀詞》:“辰來遲而去速兮,固前俢以跋疐,方盤礴而上征兮,遽相羊而補外。”

(3).盤屈牢固貌。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頌·豫章》:“下貫金壤,上籠赤霄,盤薄廣結,捎瑟曾喬。” 唐 白居易 《有木詩》之四:“有木名杜梨,陰森覆丘壑。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盤礴。”

(4).延伸;逶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二重層迭於邨後,蓋北自 觀音山 盤礴而盡於此。” 清 顧炎武 《五台山》詩:“東臨 真定 北 雲中 ,盤薄 幽 並 一氣通。”

(5).徘徊;逗留。 宋 林逋 《秋日含山道中回寄歷陽希然山人》詩:“林落人家總入詩,下驢盤薄立多時。” 金 王若虛 《林下四友贊》:“盤礴兮岩阿,容與兮煙蘿,籍豐草兮偃臥,愬長風兮浩歌。”

(6).《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般礴”本謂箕坐,後作“盤礴”,指恣意作畫。《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東坡一》引 宋 黃庭堅 《題伯時天育驃騎圖》詩:“明窗盤礴萬物表,寫出人間真乘黃。” 明 李東陽 《題計汝和墨菊》詩:“偶將盤礴累高情,畫苑人人識姓名。” 清 錢謙益 《題宋徽宗杏村圖》詩:“至尊盤礴自遊藝,宛是前身畫師製。”

(7).箕踞。伸開兩腿坐。 宋 蘇軾 《和<飲酒>》序:“在 揚州 時,飲酒過午輒罷,客去,解衣盤礴終日,歡不足,而適有餘。” 元 成廷珪 《夏日過萬蓬庵》詩:“愛汝東庵暑氣薄,解衣盤礴坐莓苔。” 清 方苞 《送王篛林南歸序》:“余每朝餐罷,負手步階除,則 篛林 推戶而入矣。至則解衣盤薄,諮經諏史,旁若無人。”

(8).引申為不拘形跡,曠放自適。 宋 陸游 《與李運使啟》:“至於盤礴遊戲之翰墨,嬉笑怒駡之文章,過 黃初 而有餘,嗟 正始 之復見。” 明 莫是龍 《筆麈》:“不知此生,身心俱曠,飲啄自適,放恣形骸之外,盤礴溪山之間,俯仰無累於情,起居鹹順其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九:“早起,雪覆身上如堆絮,道人拂袖而起,額上汗猶津津然;或投身海中,盤薄游泳,如弄潮兒。”

(9).指大石。《舊唐書·張廷珪傳》:“況此建設,事殷木工,或開發盤礴,峻築基階,或塞穴洞,通轉採斫,輾壓蟲蟻,動盈巨億。”

槃礴:1.箕踞而坐。《莊子·田子方》:“ 宋元君 將畫圖……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成玄英 疏:“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無懼憚。” 宋 王安石 《虎圖》詩:“想當槃礴欲畫時,睥睨眾史如庸奴。”

(2).引申為傲視。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項斯》:“槃礴宇宙,戴薊花冠,披鶴氅,就松陰,枕白石,飲清泉,長吟細酌,凡如此三十餘年。”

(3).亦作“ 槃薄 ”。盤踞地上。《晉書·五行志中》:“ 洛陽宮 西 宜秋里 石生地中,始高三尺,如香鑪形,後如傴人,槃薄不可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雞足山》:“往 雞足山 ,山陰而上,屈盤取路,至西南岡,山峯險阻,崖徑槃薄,乃以錫扣,剖之如割,山徑既開,逐路而進。”

(4).猶磅礴。高大貌。 晉 郭璞 《江賦》:“ 虎牙 嵥豎以屹崒, 荊門 闕竦而槃礴。”《文選·郭璞<江賦>》作“磐礴”。 李善 註:“廣大貌。” 金 元好問 《梁父吟扇頭》:“槃礴萬古心,塊石入危坐。”

孤燈

孤單的燈。多喻孤單寂寞。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寒商動清閨,孤燈暖幽幔。耿介繁慮積,展轉長宵半。” 唐 白居易 《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宋 陸游 《山寺》詩:“古佛負牆塵漠漠,孤燈照殿雨昏昏。” 明 范受益 王錂 《尋親記·相逢》:“不眠愁對孤燈照,誰與我伴寂寥。”呂劇《李二嫂改嫁》第三場:“ 李二嫂 眼含淚關上房門,對孤燈想往事暗暗傷心。”

夜禪

夜間打坐參禪。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六:“ 丁繫 自尚書郎參 靈度禪師 ,棄官修道,日食脫粟二升,諸僧鉢水一盂,夏月夜禪,雖飛蚊咂食,終不搖動,坐夏既滿,面為破爛。” 唐 王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詩:“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宋 蘇軾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詩:“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當日

就在本日、同一天

你可以當日來回

水牯

公水牛。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鳳皇》:“牛未至二里,即有鷙鳥振翼而起,翼長丈餘,下擊二水牯。肉盡見骨,水牯即死。” 碧野 《我懷念的是牛》:“雖然大青氂好鬥,給人帶來不少麻煩,但它卻是一頭非常出色的大水牯。”

野狐涎

據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載:“ 捷 能使人隨所思想,一一有見,人故惑之。大抵皆南法,以野狐涎與人食而如此。其法:以肉置小口罌中,埋之野外,狐見而欲食,喙不得入,饞涎流墮罌內,漬入肉中。乃取其肉,曝為脯末,而置人飲食間。”因以“野狐涎”指迷惑人的話。 後蜀 何光遠 《鑑戒錄·旌論衡》:“説法謾稱獅子吼,魅人多是野狐涎。”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則你那癆病損的身軀難過遣,可怎生添上喘,央及殺粉骷髏也吐不出野狐涎。” 清 朱彝尊 《醉太平》曲:“野狐涎笑口,蜜蜂尾甜頭,人生何苦鬭機謀,得抽身便抽。”

弦望

(1).指農曆每月初七、八,廿二、三和十五(有時是十六、七)。《鶡冠子·天則》:“弦望晦朔,終始相巡。” 陸佃 解:“月盈虧而成弦望。” 漢 王充 《論衡·四諱》:“八日月中分謂之弦,十五日日月相望謂之望,三十日日月合宿謂之晦,晦與弦望一實也。”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三元日月,不能改弦望之期;四序炎涼,不能移變通之運。” 明 何景明 《泊雲陽江頭玩月》詩:“弦望幾更易,客行尚殊境。”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彈箏叩缶長太息,豈可日月無弦望?”

(2).借指時日、歲月。 南朝 梁元帝 《策勛令》:“自 白波 作寇,亟淹旬朔; 黑山 搆逆,多歷弦望。”《南史·陳紀上·廢帝》:“敕 歐陽紇 等攻逼 衡州 ,嶺表紛紜,殊淹弦望。” 唐 庾抱 《臥痾喜霽開扉望月簡宮內知友》詩:“秋雨移弦望,疲痾倦苦辛。”

三易

(1).《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相傳《連山》、《歸藏》為 夏 、 商 之《易》,書已失傳。參閱 清 皮錫瑞 《經學通論·論<連山><歸藏>》。

(2).三種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隨文而異。《韓非子·用人》:“君人者釋三易之數而行……明主之表易見,故約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為,故令行。”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 沉隱侯 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讀誦,三也。’”

(3).三次變換。 宋 蘇軾 《東坡志林·李氏子再生說冥間事》:“吾坐用檀越錢物,已三易毛矣。” 清 黃鈞宰 《金壺七墨·木工》:“今 程氏 園三易主人矣,破棟頽垣,不可以居。”

階庭

台階前的庭院。《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後卒無患”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輅別傳》:“昔 高宗 之鼎,非雉所雊, 殷 之階庭,非木所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語言》:“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十:“三槐正位,人瞻袞繡之榮;雙桂聯芳,天發階庭之秀。”

芒鞋

亦作“ 芒鞵 ”。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唐 張祜 《題靈隱寺師一上人十韻》:“朗吟揮竹拂,高揖曳芒鞋。” 宋 蘇軾 《宿石田驛南野人舍》詩:“芒鞵竹杖自輕軟,蒲薦松牀亦香滑。”《西遊記》第四三回:“芒鞋踏破山頭霧,竹笠沖開嶺上雲。” 聞一多 《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雲雨

(1) 雲和雨

(2) 指男女合歡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後的幾天。舊按農曆,今亦按公曆

詩詞推薦

寄陳道人原文_寄陳道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