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臨風舒錦(得當字八韻散館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錦本西川美,風從北戶揚。

無心或猶可,有意卻非當。

何事明稱賦,居然傳自唐。

開先始潘作,繼後更閻長。

縱擬鳴梭巧,奚關擲地鏘。

彼雲喻黼黻,吾謂貶文章。

尚絅惡其著,誇雄過亦彰。

寄言務顯者,應識返乎藏。

詩詞問答

問:《賦得臨風舒錦(得當字八韻散館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六

2. 得當字八韻散館題

參考注釋

風從

順從,回響。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後謀力雲合,指麾風從。” 宋 范仲淹 《奏上時務書》:“大君有命,孰不風從。” 孫中山 《民生主義》第一講:“至於 馬克思 所著的書,和所發明的學說,可說是集幾千年來人類思想的大成,所以他的學說一出來之後,便舉世風從。”

北戶

(1).古國名。亦借指南方邊遠地區。《爾雅·釋地》:“ 觚竹 、 北戶 、 西王母 、 日下 ,謂之四荒。” 郭璞 註:“ 觚竹 在北, 北戶 在南。” 邢昺 疏:“ 北戶 者,即 日南郡 是也。 顏師古 曰:‘言其在日之南,所謂北戶以向日者。’” 秦 李斯 《琅玡台刻石》:“六合之內,皇帝之土。西涉 流沙 ,南盡 北戶 ,東有 東海 ,北過 大夏 。人跡所至,無不臣者。” 唐 郎士元 《送林宗配雷州》詩:“海霧多為瘴,山雷乍作鄰,遙憐 北戶 月,與子獨相親。”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聖孝攸崇,推恩庻類, 北戶 而北, 窮髮 之南,靡弗欣懌。”

(2).向北開的門。 晉 左思 《吳都賦》:“開北戶以向日,齊 南冥 於 幽都 。” 唐 宋之問 《冬宵引贈司馬承禎》詩:“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戶墐兮行人絶。” 宋 戴復古 《大熱》詩之四:“西照坐東偏,南薰開北戶。”

無心

(1) 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猶可

(1).尚可;還可以。《孟子·萬章下》:“臘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言猶可也,至於以貌取人,雖愚夫知其不可,而謂聖人為之乎?” 葉聖陶 《四三集·一個練習生》:“啊,那張‘進局須知’,不看猶可,一看之後,我的興奮的心臟,簡直停止了跳動!”

(2).謂也可以。《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

有意

(1) 故意

有意舉行一次化裝舞會

(2) 有心思

有意幫忙

卻非

亦作“卻非”。見“ 卻非冠 ”。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稱賦

猶舉兵,用兵。《國語·楚語下》:“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這么重的擔子,他居然挑著走了二十里

開先

〈方〉∶起先,最初

開先我怎么說得

繼後

隨後

他先是滿口說是要去,繼後又說不去了

鳴梭

梭子;織具。 唐 徐彥伯 《春閨》詩:“裁衣卷紋素,織錦度鳴梭。” 宋 譚宣子 《鳴梭·自度》詞:“織綃機上度鳴梭,年光容易過。” 清 納蘭性德 《南鄉子·柳溝曉發》詞:“燈影伴鳴梭,織女依然怨。”

擲地

見“ 擲地金聲 ”。

雲喻

言喻。 宋 蘇軾 《與陳公密書》之一:“孤旅獲濟,荷德之心,未易雲喻。”

黼黻

(1).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晏子春秋·諫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繡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葉適 《故寶謨閣趙公墓志銘》:“黼黻為章,宮徵成音,經綜緯錯,其行欽欽。” 清 黃鷟來 《雜詩》之二:“燦燦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2).繡有華美花紋的禮服。《淮南子·說林訓》:“黼黻之美,在於杼軸。” 高誘 註:“白與黑為黼,青與赤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天子負黼黻,襲翠被。”《後漢書·張衡傳》:“士或解短褐而襲黼黻,或委臿築而據文軒者,度德拜爵,量績受祿也。”

(3).借指爵祿。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沖漠,脫落人事,鼎鐘黼黻,罔汩其志。” 唐 錢起 《寄任山人》詩:“天階崇黼黻,世路有趨競。” 茗蓀 《地方自治博議》:“天子無獨斷之力,民間有參政之權,袞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

(4).使華美。 唐 柳宗元 《<非國語>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語,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後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九月桃花記》:“桃李不借力於東風,而春色必叨榮於桃李,籍以增輝萬物,黼黻河山也。” 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亦復黼黻河漢,藻飾川岳。”

(5).借指辭藻,華美的文辭。《北齊書·文苑傳序》:“其有帝資懸解,天縱多能,摛黼黻於生知,問珪璋於先覺。”

(6).指修飾文辭。 唐 楊炯 《崇文館宴集詩序》:“黼黻其辭,雲蒸而電激。” 明 宋濂 《<郭考功文集>序》:“文學侍從之臣,亦皆博習經藝,彰露文綵,足以……攄其獻替贊襄之益,致其黼黻藻會之盛。”

(7).謂輔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臨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 米芾 ﹞困於資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潤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黃遵憲 《述懷再呈靄人樵野丈》詩:“黼黻承平時,無賢幸無奸。”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寄言

(1).猶寄語、帶信。《楚辭·九章·思美人》:“願寄言於浮雲兮,遇 豐隆 而不將。” 唐 元稹 《遣興》詩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東西跳。” 明 袁宏道 《祝雨》詩:“寄言行雨兒,莫下山頭去。”

(2).謂把某種思想感情寄托在詩文之中。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是故復之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宋書·謝靈運傳論》:“自 建武 暨乎 義熙 ,歷載將百,雖綴響聯辭,波屬雲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遒麗之辭,無聞焉耳。”

詩詞推薦

賦得臨風舒錦(得當字八韻散館題)原文_賦得臨風舒錦(得當字八韻散館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