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原文

勸善比來無惡意,學取如來智。

同向菩提會裡行。

清淨了無生。

但知學善莫狐疑,生死與君期。

改除三毒變慈悲。

諸佛當時知。

詩詞問答

問: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勸善

勉勵為善;勉力為善。《韓非子·守道》:“聖王之立法也,其賞足以勸善,其威足以勝暴,其備足以完法。”《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上古 堯 、 舜 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

比來

近來

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念效。——《三國志·徐邈傳》

惡意

不良的居心;壞的用意

對他們無惡意或反感

學取

學得;學著。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詩之八:“小於 潘岳 頭先白,學取 莊周 淚莫多。”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何必要鍊丹砂學取那 松 喬 壽。” 明 劉基 《次韻和王文明絕句漫興》之十一:“誰能散髮空山里,學取 希夷 石山眠。”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眾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菩提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

里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監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規定員額。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初, 周 以布衣直門下省, 太宗 就命監察里行,俄拜監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書·百官志三》:“ 開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監察里行使,以未為正官,無員數。” 宋 歐陽修 《再論台官不可限資考札子》:“令舉官自京官已上,不問差遣次第,惟材是舉。使資淺者為里行,資深者入三院。”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持憲儲闈·里行》。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無生

(1).不降生,不生存在世上。《詩·小雅·苕之華》:“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鄭玄 箋:“我,我王也。知王之為政如此,則己之生,不如不生也。”一本作“無生”。

(2).佛教語。謂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晉 王該 《日燭》:“鹹淡泊於無生,俱脫骸而不死。” 唐 王維 《登辨覺寺》詩:“空居法雲外,觀世得無生。” 明 何景明 《近寺》詩:“亦知身是妄,從此學無生。” 康有為 《七月偕鐵君及家人從者居丹將敦島燈塔》詩:“碧海蒼天無盡也,教人怎不了無生?”

狐疑

(1)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後用以稱遇事猶豫不決

尚懷狐疑。——《資治通鑑》

(2) 又

狐疑之眾。

滿腹狐疑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關的問題

(2) 預言命運的

他認為什麼時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改除

(1).另行授官。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君疇》:“ 吳燧 以改除致繳,則曰:‘此 天錫 之薦主也。’” 明 歸有光 《乞休申文》:“職近者被命改除,即日當歸田裡,不復有仕進之念矣。”

(2).刪改。 太平天囯 李秀成 《李秀成自述》:“恐有違忌字樣亦煩改除。”

三毒

佛教稱貪、嗔、痴為三毒。 晉 法顯 《佛國記》:“我今但欲殺三毒賊。” 南朝 梁武帝 《游鐘山大愛敬寺》詩:“二苦常追隨,三毒自然燒。貪痴養憂畏,熱惱坐焦煎。”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三:“但能專心清浄,屏去三毒,形數雖乖,其會必同。”

慈悲

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與憐憫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詩詞推薦

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原文_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