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原文

順水輕舟如不行,五里玉河半刻爭。

山移岸轉一篷里,昆明石舫相逢迎。

舍彼登此祗跬步,一例飛雲異進住。

浪花拍舳卻無停,翻覺乘流得佳趣。

動靜名相誰主賓,我亦因之悟匪真。

回首玉泉遙若彼,復識匪真無定理。

詩詞問答

問: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順水

指船行駛的方向跟水流方向一致

順水而下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不行

(1)

 

不可以,強調非…不可

學外語不記單詞不行

(2)

 

沒用,不會有用或有效

這個方法不行

(3)

 

不成功,無用

這孩子一定不肯吃飯,要回去,說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

(4)

 

——表示程度很深,猶言不得了

高興得不行

(5)

 

不好

他畫畫不行

(6)

 

指接近於死亡

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玉河

(1).天河。 元 丁復 《送廉公子北歸》詩:“江上行逢瑤圃樹,天邊歸泛玉河查。”《群音類選·溉園記·後園相窺》:“徐徐抱瓮向岩阿,欲問天孫借玉河。”

(2).清澈如玉的河水。 清 陳維崧 《賀新郎》詞:“一片玉河橋下水,宛轉玲瓏如雪。” 清 納蘭性德 《長安行贈葉訒庵庶子》詩:“青樓綺閣不捲簾,玉河凍合層冰堅。”

半刻

(1).一刻之半。古代以銅漏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半刻約當今七分十二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歷新法表》:“按《後漢·志》,春分日長,秋分日短,差過半刻。”

(2).表示短暫的時間。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但連‘還陽半刻’都知道,究竟還不失其‘聰明正直之謂神’。” 王安友 《協作》:“﹝他﹞站了半刻,就轉身向莊裡走去。”

移岸

離岸。 唐 賈島 《鄭尚書新開涪江》詩之二:“ 涪水 方移岸, 潯陽 有到舟。”

一篷

一具船帆。亦指一船。 唐 李鹹用 《湘浦有懷》詩:“鬼樹夜分千炬火,漁舟朝卷一篷霜。” 唐 皮日休 《寄懷南陽潤卿》詩:“何事對君猶有愧,一篷衝雪返 華陽 。”

明石

即明礬。參見“ 明礬 ”。

逢迎

(1) 違心趨奉迎合

逢迎拍馬

(2) 迎接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詁:“跬,一舉足也。”《荀子·勸學》作“蹞步”。 楊倞 註:“半步曰蹞,蹞與跬同。”《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里;覆簣而進,及於萬仞。” 宋 范成大 《土門》詩:“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梁啓超 《新民說》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鈞儒 《寄大兒》詩:“小妹居對房,跬步無我離。”

(2).舉步;邁步。 宋 蘇軾 《靈壁張氏園亭記》:“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陸樹聲 《清暑筆談》:“士大夫逢時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難,而歸田為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青雲之路,跬步可階;五尺之童,便思奔競。”

(3).指極近的距離。《舊唐書·肅宗紀下》:“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失官後,便覺三山跬步,雲漢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昏霧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極少。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桓 稱仲父, 文 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馬光 《辭賜金第一札子》:“今臣等雖備位五使,猶在京城,跬步之勞,亦未嘗有,以何勛效再受重賜。”《朱子語類》卷五九:“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

(5).喻指小節。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夫細行不矜,終為大德之累,跬步必謹,猶憂其過舉也。”《明史·張邦奇傳》:“﹝ 張邦奇 ﹞與 王守仁 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跬步必謹。” 清 姚鼐 《復張君書》:“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

(6).人跡。 唐 杜甫 《溪漲》詩:“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仇兆鰲 註:“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後竹徑和牧中丞韻》:“跬步春園空,蒼然隔林語。”

一例

一律;同樣

進住

同“進駐”

進住鄂縣。——《資治通鑑》又

進住夏口。

花拍

樂曲正拍外的附加節拍。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六么》:“此曲內一疊名《花十八》,前後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樂家者流所謂花拍,蓋非其正也。”參見“ 花十八 ”。

乘流

(1).順著水流。 漢 枚乘 《七發》:“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南史·梁武帝紀上》:“四更中無雨而水暴長,眾軍乘流齊進。”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二:“能縱棹、慣乘流: 長江 白浪不曾憂。”

(2).指順應社會潮流。 漢 賈誼 《鵩鳥賦》:“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 唐 崔曙 《送薛據州之宋州》詩:“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3).謂憑藉江河。流,水流,河流。《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今 吳蜀 二賊,非徒白地小虜、聚邑之寇,乃據險乘流,跨有士眾,僭號稱帝,欲與中國爭衡。”

(4).猶乘舟。 唐 李白 《姑熟溪》詩:“愛此溪水閒,乘流興無極。” 唐 薛能 《送人自蘇州之長沙縣官》詩:“驅馬復乘流,何時發 虎丘 ?”

(5).謂繼承傳統。《文選·揚雄<長楊賦>》:“逮至 聖文 ,隨風乘流,方垂意於至寧。” 李善 註:“隨風乘流,言順從 高祖 之風流也。”

佳趣

美妙的情趣

山谷幽邃,別有佳趣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名相

1.有名的宰相。 2.佛教語。耳可聞者曰名,眼可見者曰相。

主賓

(1).猶主次。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故八音形器異而鐘律同,黼黻文物殊而五色均,徒閒澀有主賓,妍蚩有步驟。”

(2).主人和賓客。 宋 洪咨夔 《滿江紅·老人游東山追和俞貳卿詞謹用韻》詞:“把酒西風,渾莫問,主賓誰惡。”《鏡花緣》第八三回:“雞黍殷勤款洽,主賓情意堪嘉。”

(3).正賓。 宋 王禹偁 《射宮選士賦》:“其中也得為主賓,其爭也是謂君子。”

回首

(1) 把頭轉向後方

(2) 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玉泉

(1).傳說中 崑崙山 上的泉名。 王充 《論衡·談天》引 漢 司馬遷 曰:“《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 、 華池 。’”今本《史記·大宛列傳論》作“ 醴泉 、 瑤池 ”。

(2).清泉的美稱。 晉 陸機 《招隱》詩之一:“芳蘭振蕙葉,玉泉涌微瀾。”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 荊州 、 清溪 、 秀壁 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宋 蘇舜欽 《天平山》詩:“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時雨。”《群音類選·泰和記·桓元帥龍山會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煙,峭壁千尋掛玉泉。”

(3).猶九泉。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始謂調金鼎,如何掩玉泉。” 唐 李白 《過四皓墓》詩:“荒涼千古跡,蕪沒四墳連。伊昔鍊金鼎,何年閉玉泉。”

(4).指酒。 宋 蘇軾 《歲暮作和張常侍》詩:“我生有天祿,玄膺流玉泉。何事 陶彭澤 ,乏酒每形言。”

(5).仙藥名。玉漿。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辟榖說》:“能服玉泉,使鉛汞具體,去仙不遠矣。”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玉》:“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服之長生不老,然功劣於自然泉液也。”

(6).口中津液。 宋 黃休復 《茅亭客話·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屍,堅齒髮,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

(7).墨名。 金 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 明 陸友 《墨史》:“其法不用松炬,而用燈煤, 子彬 得其遺法以授 耶律楚材 。 楚材 授其子 鑄 ,使造一萬丸,銘曰玉泉萬笏。”參見“ 玉泉墨 ”。

(8).水名。出自 北京 市西北 玉泉山 下,流為 玉河 ,匯成 昆明湖 。出而東南流,環繞紫禁城,注入 大通河 。“玉泉垂虹”勝景即此。

真無

佛教語,即空無。指事物的虛幻不實。 唐 王昌齡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聖僧塔》詩:“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定理

通過理論證明能用來作為原則或規律的命題或公式

詩詞推薦

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原文_玉河泛舟至石舫登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