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二首·其一原文
松日照人春雨收,杖藜徐步橋東頭。
桃花夾岸似霞染,雲氣出山如水流。
身高仰羨不下鶴,眼明忽見雙飛鷗。
紆朱拖紫乃餘事,得及吾儂心跡幽。
詩詞問答
問:雨晴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轅
問:雨晴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雨晴二首·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轅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轅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日照
一日當中太陽光照射的時間
春雨
(1).春天的雨。《莊子·外物》:“春雨日時,草木怒生。” 唐 方乾 《水墨松石》詩:“垂地寒雲吞大漠,過 江 春雨入全 吳 。” 明 劉基 《春雨》詩:“春雨和風細細來,園林取次發枯荄。”
(2).用以比喻恩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雲山兩處暌違。”
(3).曲名。 蘇曼殊 《本事詩》:“《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 浙江 潮。”自註:“《春雨》,曲名。”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徐步
以緩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東頭
東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蔡司徒 在 洛 ,見 陸機 兄弟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 士龍 住東頭, 士衡 住西頭。” 唐 李紳 《悲善才》詩:“東頭弟子 曹善才 ,琵琶請進新翻曲。” 茅盾 《子夜》三九:“ 朱桂英 的目的地卻在那草棚的東頭。”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夾岸
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 晉 陶潛 《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唐 杜牧 《隋堤柳》詩:“夾岸垂楊三百里,祇應圖畫最相宜。” 許地山 《橋邊》:“夾岸遍是桃林:桃實、桃葉映入水中,更顯出溪邊底靜謐。”
雲氣
稀薄遊動的雲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羅棋布,水流縱橫交錯
(2) 水的流動
(3) 流動著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暢通
高仰
(1).指地勢高。與“低洼”相對而言。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下》:“地形低下處,可益增廣;其高仰處,即開乾壕及陷馬坑之類。”
(2).敬仰,仰慕。語出《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張侍郎啟》:“然而三輔之隩,適賀帶安,庶邦之懷,未忘高仰。”
不下
(1).不少於。 漢 晁錯 《論貴粟疏》:“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韓愈 《黃家賊事宜狀》:“自用兵已來,已經二年,前後所奏殺獲,計不下一二萬人。” 楊朔 《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亞於;不次於。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釋道·薩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宮者,俱在京師兌隅,雄麗軒敞,不下宮掖。” 劉光弟 《美酒行》:“雲今東省旱,不下西省荒。”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大姐那股高興的神氣,也並不下於我。”
(3).沒有攻克。《後漢書·公孫瓚傳》:“ 紹 遣將 崔巨業 將兵數萬攻圍 故安 不下,退軍南還。”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詩:“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坼紫泥書。” 宋 陸游 《新辟小園》詩之二:“眼明身健殘年足,飯軟茶甘萬事忘。”
(2).猶眼紅。激怒的樣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
(3).方言。羨慕。 韓起祥 《劉巧團圓》:“她不滿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雙飛
(1).成對飛翔。 三國 魏 曹丕 《清河作》詩:“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唐 李白 《雙燕離》詩:“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
(2).常比喻夫妻情篤。《晉書·后妃傳上·左貴嬪》:“惟帝與後,契闊在昔。比翼白屋,雙飛紫閣。”《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雙飛,頻伽並命;生既堪憐,死尤可敬。”
紆朱拖紫
亦作“ 紆朱曳紫 ”。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唐 白居易 《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並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明 宋濂 《曾府君石表辭》:“ 曾氏 為尤盛,紆朱拖紫以顯融於時,在在皆是。” 明 張居正 《再辭恩命疏》:“紆朱拖紫,揖讓人主之前;當軸秉衡,平章軍國之重。”
吾儂
我。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休怪吾儂,性本疎慵。贏得清閒,傲殺英雄。” 清 黃遵憲 《送秋月古香》詩:“他時子倘思吾儂,雞鳴西望 羅浮峰 。”
心跡
思想與行為;猶心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