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歲八月十五日夜同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舉大夫望月於河中之名閫堂兼簡襄守歐三叔弼虢守孫八元忠二首·其一

作者:畢仲游 朝代:宋代

原文

上樓初照席,條華漸分明。

佳節三秋半,前期一雨晴。

冷光天外散,高會世間清。

坐久疑輕舉,微風習習生。

詩詞問答

問:《乙亥歲八月十五日夜同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舉大夫望月於河中之名閫堂兼簡襄守歐三叔弼虢守孫八元忠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畢仲游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照席

宴飲時照料賓客,陪席。《醒世姻緣傳》第八三回:“ 寄姐 方才回到廚房,叫人安桌擺菜,請 駱校尉 吃酒, 狄希陳 照席, 童奶奶 、 寄姐 兩頭打橫。”

條華

中條山 、 華山 的並稱。 宋 陸游 《好事近》詞:“月中吹笛下 巴陵 , 條華 赴前約。今古廢興何限,嘆山川如昨。” 夏承燾 等註:“ 條華 , 中條山 (在 山西省 永濟縣 東南)、 華山 。”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佳節

美好的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

秋半

秋季過半之時;中秋。 唐 韓愈 《獨釣》詩之四:“秋半百物變,溪魚去不來。” 唐 元稹 《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詩:“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 唐 姚合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見寄》詩:“遠色當秋半,清光勝夜初。”

前期

(1) 某一時期的前一階段

戰國前期

(2) 減數分裂的初期

一雨

(1).一場雨。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當此之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廟》詩:“如彼旱天雲,一雨百穀滋。” 宋 蘇軾 《喜雨亭記》:“一雨三日,繄誰之力!” 許傑 《枉生女士》:“所謂‘終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這種時候而言的。”

(2).佛經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說一味之法,眾生隨機緣而有差別,如草木之於雨。《金剛三昧經·序品》:“猶如一雨潤,眾草皆悉榮,隨其性各異。” 唐 皎然 《聽素法師講法華經》詩:“應機如一雨,誰不滌心塵。”

光天

(1).謂光輝達於天下。《宋書·武帝紀中》:“幸賴神武光天,大節宏發,匡復我社稷,重造我國家。”

(2).晴明的天空。亦喻清明的政局。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序》:“始知光天之下,乃有暗澤魑魅。” 臧克家 《炭鬼》詩:“搗碎這黑暗的囚牢,頭頂落下一個光天。”

(3).猶言普天。《書·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 孔穎達 疏:“《堯典》之序訓光為充,即此亦為充,言充滿大天之下也。” 夏僎 詳解:“光天之下,猶普天之下,敷天之下。” 清 劉大櫆 《續難言》:“今使光天之下,海隅之廣,蒼生之眾,猶有一人之不治其生,則 衡 之為此言也,吾無怪其然。”

高會

(1).盛大宴會。《戰國策·秦策三》:“於是使 唐雎 載音樂,予之五千金,居 武安 ,高會相與飲。” 鮑彪 註:“《高紀》注,大會也。”《新五代史·雜傳八·王晏球》:“悉以俸祿所入具牛酒,日與諸將高會。” 徐珂 《清稗類鈔·獄訟·岳鍾琪被冤》:“已率眾避寒山谷間,日置酒高會為樂。”

(2).泛指大規模地聚會。 晉 左思 《吳都賦》:“昔者 夏後氏 朝羣臣於茲土,而執玉帛者以萬國,蓋亦先王之所高會,而四方之所軌則。”《新唐書·王忠嗣傳》:“ 天寶 元年,北討 奚奴皆 ,戰 桑乾河 ,三遇三克,耀武漠北,高會而還。”

(3).稱與人會面的客氣話。 宋 范仲淹 《答趙元昊書》:“某與大王雖未嘗高會,嚮者同事朝廷。”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輕舉

(1).謂飛升,登仙。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三:“後世必有人主,好高而慕大,以久生輕舉為羨慕者。”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禽類·鳥》:“夫神仙輕舉,皆假羽翼,不爾,何以倐忽而萬里乎?”

(2).隱遁;避世。《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王逸 註:“高翔避世,求道真也。”《後漢書·崔駰傳》:“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辭曰:‘悠輕舉以遠遁兮,託峻峗以幽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彪》:“﹝ 張彪 ﹞性高簡,善草書,志在輕舉。”

(3).輕率行動。《韓非子·難四》:“明君不懸怒,懸怒則臣罪輕舉以行計,則人主危。”《新五代史·雜傳十二·王峻》:“且陛下新即位,四方藩鎮,未有威德以加之,豈宜輕舉。” 清 洪昇 《桃花扇·阻奸》:“軍國大事非輕舉,俺縱有廟謨難説。” 蕭三 《血書》詩:“明知道,打死這個王八蛋並不難,可是這時,這樣輕舉,我們不乾。”

(4).輕率舉薦。《後漢書·左雄傳》:“自是牧守畏慄,莫敢輕舉。迄於 永熹 ,察選清平,多得其人。”

(5).輕輕飄動。 前蜀 毛文錫 《應天長》詞:“蘭棹今宵何處?羅袂從風輕舉,愁殺採蓮女。” 宋 柳永 《引駕行》詞:“背都門,動消黯,西風片帆輕舉。” 明 陳子龍 《古意和舒章》之二:“團扇如明月,羅袂自輕舉。”

(6).謂飛揚。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乖崖劍術》:“我視君昂然飛步,神韻輕舉,知必非常人,故願加禮焉。”

微風

(1).輕微的風。《荀子·解蔽》:“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 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雲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裡輕輕地飄蕩。”

(2).指日趨衰微的風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微,一本作“ 遺 ”。

習習

(1).頻頻飛動貌。《楚辭·九辯》:“驂白霓之習習兮,歷群靈之豐豐。” 朱熹 集註:“習習,飛動貌。” 晉 左思 《詠史》之八:“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唐 盧照鄰 《釋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鳥兮其羽習習。”

(2).微風和煦貌。《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毛 傳:“習習,和舒貌。”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六:“靈風生太漠,習習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這春光融融,和風習習,憑在欄桿上,留連痛飲。” 冰心 《寄小讀者》七:“涼風習習,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漢 蔡邕 《陳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習習冠蓋。”《文選·左思<魏都賦>》:“習習冠蓋,莘莘蒸徒。” 張銑 註:“習習,盛也。”

(4).清雅和諧貌。 漢 傅毅 《舞賦》:“或有矜容愛儀,洋洋習習。”《文選·嵇康<琴賦>》:“洋洋習習,聲烈遐布。” 李周翰 註:“洋洋習習,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癢等感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細辛出 華山 ,極細而直,深紫色,味極辛,嚼之習習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武孝廉》:“ 石 覺森寒如澆氷水,喉中習習作癢。”

(6).象聲詞。 唐 陳潤 《宿北樂館》詩:“溪流潺潺雨習習,燈影山光滿窗入。” 沉從文 《邊城》十一:“草叢裡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習習作聲。”

詩詞推薦

乙亥歲八月十五日夜同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舉大夫望月於河中之名閫堂兼簡襄守歐三叔弼虢守孫八元忠二首·其一原文_乙亥歲八月十五日夜同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舉大夫望月於河中之名閫堂兼簡襄守歐三叔弼虢守孫八元忠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