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十五原文
易道首鹹恆,關雎著風始。
人倫本夫婦,外治由內理。
閨門尚雍睦,淫辟罔乾紀。
率禮斯蹈和,王猷以成美。
傷哉牝雞晨,乃爾播奸宄。
孰復戒陰凝,齊家先正已。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十五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十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道首
反動道會門的頭子。如:全鄉地主二十戶、道首六戶。
關雎
(1).《詩·周南》篇名。為全書首篇,也是十五國風的第一篇。歷來對這首詩有不同理解。《詩·周南·關雎序》:“《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後漢書·皇后紀序》:“故 康王 晚期,《關雎》作諷。”現代研究者或認為是寫上層社會男女戀愛的作品。後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義也常不同。(1)借指賢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後漢書·皇后紀上·光烈陰皇后》:“既無關雎之德,而有 呂 霍 之風。” 唐 張說 《祈國公碑》:“內被螽斯之德,外偃關雎之化。”(2)借指夫婦。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折:“多則是天生分福,又遇著姻緣對付,成就了麟趾關雎。”(3)借指淑女。《玉嬌梨》第十九回:“久聞老先生令愛賢淑,有關雎之美,故托晚生敬執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賜 朱 陳 之好。”(4)借指正統的詩歌。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率爾操觚,揚揚得意,不自知可恥。此《關雎》所以不作,此 鄭 聲所以盈天下也。”
(2).鳥名。魚鷹。 宋 王銍 《默記》卷中:“﹝ 李公弼 ﹞見所謂魚鷹者飛翔水際,問小吏,曰:‘此關雎也。’”一說,非鳥名。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關雎》:“按,‘關關’,和聲;‘雎鳩’,王雎。《詩序》總撮句內二字以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為關雎也。”
人倫
(1) 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禮教所規定的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及各種尊卑長幼關係
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 各類人
人倫並處。——《荀子·富國》
夫婦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紗帽圓領,金帶皂靴,先拜了給諫公夫婦;一派細樂,引進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陳白露 (按電鈴)你們夫婦兩人感情真好,這一會兒都離不開。”
(2).猶言匹夫匹婦,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無妒則夫婦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獨言‘夫婦’,蓋謂舉國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諧而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國發號出令,而夫婦盡歸親於上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鄭玄 註:“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 唐 劉駕 《唐樂府》序:“獲見明天子以德歸 河 湟 地,臣得與天下夫婦復為太平人。”
外治
(1).指政事,國事,與“內職”相對。《禮記·昏義》:“天子聽外治,後聽內職。”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義法》:“外治推恩以廣施,寬制以容眾。”《續資治通鑑·宋寧宗慶元四年》:“望陛下遵用 仁宗 、 高宗 故事,令侍講之臣,仰稽《三朝寳訓》所舉外治數條,詳悉講明,以備觀覽。”
(2).中醫學名詞。如外科手術、針灸、推拿及藥物熏、熨、敷、貼等法均屬外治。與“內治”相對言。
內理
內治。 唐 白居易 《大唐故賢妃京兆韋氏墓志銘》:“妃先以《采蘩》之誠奉於上,故能助霜露之感,薦於九廟;……其餘坐論婦道,行贊內理。” 唐 元稹 《鄭氏封才人制》:“古者天子設六宮以詔內理,是以《關雎》樂得淑女,憂在進賢,將聽《鷄鳴》之詩,豈惟魚貫之序。”詳“ 內治 ”。
閨門
(1).宮苑、內室的門。借指宮廷、家庭。《禮記·樂記》:“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淮南子·主術訓》:“人主深居隱處以避燥溼,閨門重襲以避姦賊。”《周書·孝義傳·秦族》:“﹝ 秦族 ﹞與弟 榮先 ,復相友愛,閨門之中,怡怡如也。” 清 劉大櫆 《阮君傳》:“ 世忠 、 世恩 ,其操履亦閨門庸行之常,無異於人者,然求之世俗,何其難得而可敬也!”
(2).婦女所居之處。《北齊書·尉瑾傳》:“ 瑾 外雖通顯,內闕風訓,閨門穢雜,為世所鄙。” 宋 蘇軾 《策別安萬民五》:“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鬭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據你説是貴人之女、士人之妻,就該不出閨門。”
(3).借指婦女、妻子。《新五代史·漢高祖皇后李氏傳》:“太后深以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謀於閨門!’” 宋 蔡夢弼 《草堂詩話》卷二:“ 老杜 當兵戈騷屑之際,與其妻各居一方,自人情視之,豈能免閨門之念!” 清 錢謙益 《巡撫廣西等處地方軍務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何士晉授通議大夫制·前母加贈淑人》:“匪徒為泉壤之光,亦以著閨門之勸。”
(4).城上小門。《墨子·備城門》:“大城丈五為閨門。” 孫詒讓 間詁:“依上文,則大城高三丈五尺,門之高當不下二三丈。此閨門乃別出小門,故止高丈五。”
(5).泛指城門。《左傳·昭公元年》:“ 罕虎 、 公孫僑 、 公孫段 、 印段 、 游吉 、 駟帶 私盟於閨門之外。” 杜預 註:“閨門, 鄭 城門。”
(6).“金閨門”的省稱。 南朝 梁 何遜 《贈族人秣陵兄弟》詩:“各價齊兩 許 ,閨門比三 陳 。” 宋 曾鞏 《胡太傅輓詞》之一:“讜言留簡冊,恭德載閨門。”
雍睦
團結,和諧。亦作“雍穆”
雍睦的集體
淫辟
亦作“ 淫僻 ”。1.放蕩 * 。《禮記·經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漢書·禮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 顏師古 註:“辟讀曰僻也。”《漢書·地理志下》:“是以其民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不淫辟。”《隋書·五行志上》:“時 穆後 母子淫僻,干預朝政,時人患之。”
(2). * 不正。《墨子·尚同下》:“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此言見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猶淫辟者也。”《漢書·匡衡傳》:“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廉恥之節薄,淫辟之意縱。”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 淵明 詩曰:‘……四體誠乃疲,而無異患乾。’是勤可以遠淫辟也。” 明 楊慎 《廣正統論》:“至 唐 則無賢不肖,淫僻天昏皆宗矣。”
乾紀
(1).違犯法紀。語出《左傳·襄公十三年》:“乾國之紀,犯門斬關。”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犯關乾紀,莫不誅殛。”《北齊書·王晞傳》:“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為乾紀。”《清史稿·高宗紀一》:“王其嚴加約束,毋俾乾紀。”
(2).猶干係;責任。《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雖然學問未充,養他一兩科,年還不長,且脫了 鮮于同 這件乾紀。”《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這門上是我的乾紀,出入都是我通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請把門房鎖了,不然,丟了東西是小的們的乾紀。”
率禮
遵循禮法。《東觀漢記·梁冀傳》:“大將軍夫人,躬先率禮,淑慎其身,超號為 開封君 。”《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夫災變之發,皆所以明教誡也,惟率禮脩德,可以勝之。” 宋 葉適 《祭子三郎文》:“汝幼既能率禮,長必能行義。”
蹈和
遵循謙和之道。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四:“左門楣上題著‘履中’,右門楣上寫著‘蹈和’。”
王猷
(1).亦作“ 王猶 ”。猶王道。《詩·大雅·常武》:“王猶允塞, 徐方 既來。” 朱熹 集傳:“猶,道。言王道甚大,而遠方懷之,非獨兵威也。”《文選·束晳<補亡詩>》:“ 周 風既洽,王猷允泰。” 呂延濟 註:“言 周 室風化既洽,王道信通上下。” 唐 李德裕 《奉和聖制南郊禮畢》:“昌運歲今會,王猷從此新。”《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中興景命,再造王猷。”參見“ 王道 ”。
(2). 晉 王子猷 的省稱。 宋 王十朋 《剡溪雜詠》:“閒乘雪中興,唯有一 王猷 。”參見“ 王子航 ”。
成美
(1).成就美善之事。《莊子·徐無鬼》:“凡成美,惡器也;君雖為仁義,幾且偽哉!” 郭象 註:“美成於前,則偽生於後,故成美者乃惡器也。” 王先謙 集解:“凡欲成美名者,惡其滯於器也。”亦指已成之美事。 唐 韓愈 《處州孔子廟碑》:“後之君子,無廢成美,琢詞碑石,以贊攸始。”
(2).完美,完善。《史記·夏本紀》:“皆曰: 伯禹 為司空,可成美 堯 之功。”
牝雞
母雞。比喻專權的婦人。
出處:《尚書·牧誓》:牝雞司晨,惟家之索。因閹母雞外形長得像公雞,常常像公雞那樣打鳴。牝雞司晨形容陰盛陽衰,比喻女人像男人那樣掌權當政。
乃爾
(1).猶言如此。 三國 魏 曹操 《楊阜讓爵報》:“ 姜敘 之母,勸 敘 早發,明智乃爾。” 宋 楊萬里 《觀雪》詩:“屑雲作粉如何濕,琱玉為花乃爾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我謂南人不復反矣,傖楚何敢乃爾!”
(2).竟然如此。《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道過 滎陽 ,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 子訓 曰:‘乃爾乎?’”
奸宄
犯法作亂的壞人
寇賊奸宄。——《書·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並至。——《左傳·成公十七年》
孰復
周密;詳盡。語出《漢書·董仲舒傳》:“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極,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之。” 顏師古 註:“復,反復重言之也。”《新唐書·陸贄傳》:“從狩 奉天 ,機務填總,遠近調發,奏請報下,書詔日數百, 贄 初若不經思,逮成,皆周盡事情,衍繹孰復,人人可曉。”《新唐書·韋述傳》:“ 述 入其室觀書,不知寢食, 行沖 異之,試與語前世事,孰復詳諦,如指掌然。”
齊家
治家。語出《禮記·大學》:“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清 李漁 《風箏誤·閨鬨》:“不會齊家會做官,只因情法有嚴寬。”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夫強異類者以同居,以此而日言齊家,豈非怪謬!”
先正
(1).亦作“ 先政 ”。前代的賢臣。《書·說命下》:“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 孔 傳:“正,長也,言先世長官之臣。”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恤朕躬。” 晉 陸機 《辯亡論下》:“山川之險易守也,勁利之器易用也,先政之策易循也。”《北齊書·高勱傳》:“臣以蒙幼,濫叨拔擢,雖竭庸短,懼忝先政。” 宋 岳飛 《御書屯田三事跋》:“臣聞先正 司馬光 有言:德勝才,謂之君子。”
(2).泛指前代的賢人。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世謂先正論三江以味別,自 孔子 刪定《書》以來,學者不知也。” 明 宋濂 《題鄭北山追復誥後》:“會予有千里之役,始獲見此卷,走筆識之,殊不暇詳。若夫公之大節與賊 檜 ( 秦檜 )之姦,諸先正已極論之,亦不待詳也。” 清 惲敬 《<誦芬錄>序》:“《誦芬録》者,録 滎陽 鄭氏 自 浦江 遷 歸安 諸先正之言行也。” 章炳麟 《與人論國學書》:“及其自抒膺臆,糾葛不馴,虛張類例,以奮筆施評於先正。”
(3).前代的君長。《禮記·緇衣》引逸《詩》:“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鄭玄 註:“先正,先君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