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爐山房烹茶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竹爐山房烹茶作原文

山房臨水澨,曲盡山水情。

黛色落波瀾,練紋翻檐楹。

茗碗與竹爐,妥帖陳縱橫。

調泉謝符檄,就近貯瓶罌。

用汲雖等閒,惕然思王明。

詩詞問答

問:竹爐山房烹茶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竹爐山房烹茶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書·李德裕傳》:“又按屬州非經祠者,毀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無所廋蔽。” 宋 劉克莊 《木蘭花慢·又送鄭伯昌》詞:“更築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溫庭筠 《宿白蓋峰寺》詩:“山房霜氣晴,一宿遂平生。” 宋 蘇軾 《宿臨安淨土寺》詩:“明朝入山房,石鏡炯當路。”

(3).山中的書室。《宋史·李常傳》:“少讀書 廬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陳衍 《元詩紀事·李孟》:“君辭歸,築山房,摘 李公 詩語為扁名。”

水澨

水濱。 宋 葉適 《毛夫人墓表》:“山巔可休,水澨可息。”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記》:“或遙睇水澨,而羨鷗鳥之忘機;或旁眄釣徒,而憫眾魚之貪餌。”

曲盡

(1).委曲而詳盡。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一:“ 樂天 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摘抄·經四》:“凡可以教余兄弟者,無不曲盡,故舍弟亦忝登甲第。”參見“ 曲盡其妙 ”。

(2).竭盡。 唐 白居易 《記畫》:“凡十餘軸,無動植,無小大,皆曲盡其能,莫不向背無遺勢,洪纖無遁形。”《醒世恆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是夜, 美娘 吹彈歌舞,曲盡平生之技,奉承 秦重 。”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四章第三節:“大國對小國,不是攻伐,便是迫令獻納貢賦和賄賂,還得表示出曲盡恭順的禮貌。”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黛色

青黑色。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南朝 梁 何遜 劉綺 《照水聯句》:“臨橋看黛色,映渚媚鉛輝。” 唐 王維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詩:“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詞:“ 九疑 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歛。” 周立波 《民兵》:“天正下著,空際灰濛濛。遠山被雨染得迷迷茫茫的,有些地方,露出了一些黛色。”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檐楹

屋檐下廳堂前部的樑柱。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羣鳥巢庭樹,乳雀飛簷楹。”

竹爐

亦作“ 竹罏 ”。一種外殼為竹編、內安小缽、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詩之一:“易簡高人意,匡牀竹火爐。” 宋 韓駒 《夜與疏山清公對語因設果供戲成長句》:“竹罏篝火曲木牀,烏柏為燭楓脂香。”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熏坑》:“時當冬月,坑火初燃……所費無多。 江 南柴灶, 閩 楚 竹爐,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遊惠山》詩:“竹爐未改前番火,松石強如我輩頑。”

妥帖

亦作“ 妥怗 ”。亦作“ 妥貼 ”。1.穩當;合適。 晉 陸機 《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南齊書·文學傳·陸厥》:“岨峿妥怗之談,操末續顛之説。”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長吉上人淮甸相遇》:“文字皆妥貼,業術無傾敧。”《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小人們商議,不如教他寫一紙靠身文書,方才妥帖。” 朱自清 《背影》:“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

(2).安定。 唐 杜甫 《故司徒李公光弼》詩:“擁兵鎮 河 汴 ,千里初妥貼。”《資治通鑑·唐德宗貞元元年》:“ 泌 曰:‘易帥之際,軍中煩言,乃其常理, 泌 到,自妥貼矣。’” 清 陳維崧 《 * ·上巳陰雨慨然成詠》詞:“賓朋妥貼,心情安頓。”

(3).平靜,寧靜。 唐 陸龜蒙 《奉和太湖詩·初入太湖》:“斯須風妥怗,若受命平秩。” 宋 史達祖 《醉落魄》詞:“江痕妥貼,日光熨動黃金葉。”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門前山妥帖,窗外竹橫斜。”

(4).齊備,停當。《英烈傳》第四七回:“正在安置妥貼,只聽一聲炮響喨,即便同時發作起來。”《老殘遊記》第十九回:“一一安排妥帖。” 魯迅 《而已集·再談香港》:“十箱書收拾妥帖,至少要五點鐘。”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符檄

官符移檄等文書的統稱。 晉 葛洪 《抱朴子·勤求》:“陽敦同志之言,陰挾蜂蠆之毒,此乃天神所共惡,招禍之符檄也。”《宋書·沉懷文傳》:“ 世祖 入討, 劭 呼之使作符檄, 懷文 固辭。” 清 唐孫華 《己卯元旦迭韻》之二:“街衢人醉壺飱賤,公府官閒符檄稀。”

就近

在附近(不上遠處)

就近上學

瓶罌

亦作“ 瓶甖 ”。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 唐 杜牧 《雨中作》詩:“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甖古。” 宋 文同 《村居》詩:“田父酒新成,瓶罌饋鄰里。” 金 趙秉文 《古瓶蠟梅》詩:“未許功名歸鼎鼐,且收風月入瓶罌。”

惕然

(1).惶恐貌。《晏子春秋·雜上九》:“ 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 聞之,不待時而入見 景公 ,公汗出惕然。” 漢 劉向 《說苑·尊賢》:“諸侯舉兵以伐 齊 , 齊王 聞之,惕然而恐。”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謀議弗臧,職業不舉,惕然內訟,深媿初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相 見了洞門,知非人世,惕然不敢進步入洞。”

(2).憂慮貌。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六軍守衛於空宮,百吏宴安於私室,忝為臣子,誰不惕然。” 宋 陸游 《歲暮感懷》詩:“長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 明 無名氏 《四賢記·義勸》:“你雖然宜室宜家,尚未弄璋弄瓦,妾將邁矣,君可惕然。”

(3).警覺省悟貌。《史記·龜策列傳》:“ 元王 惕然而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郭汾陽 治第,謂工人曰:‘好築此牆,勿令不牢。’築者釋錘而對曰:‘數十年來,京城達官家牆皆是□□築,今某死,某亡,某敗,某絶,人自改換,牆固無恙。’令公聞之,惕然動心,即日請老。”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在坐諸友聞知,惕然皆有惺悟。”

思王

三國 魏 曹植 封 陳思王 ,簡稱“思王”。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 班女 恩移 趙 , 思王 賦感 甄 。”

詩詞推薦

竹爐山房烹茶作原文_竹爐山房烹茶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