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青軒原文
來青所必臨,二義其中尋。
一則綠雲鎖,四面蔚疊林。
一則翠毯鋪,萬畝攢秧針。
林惟供賞景,所系何淺深。
秧實民食關,切為望甘霖。
景賞祇悅目,雨望時愁心。
悅不抵其愁,五字攄愁吟。
詩詞問答
問:來青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來青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一
參考注釋
二義
(1).猶言次等、二流。 明 李贄 《雜說》:“由此觀之,畫工雖巧,已落二義矣。文章之事,寸心千古,可悲也夫!”
(2).指另外的意義。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凡雙聲疊韻之字,皆無二義。”
其中
那裡面;那中間
樂在其中
一則
(1).猶言一方面。多用於並列敘述兩件事時。《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漢 王充 《論衡·量知》:“一則不能見是非,一則畏罰不敢直言。” 毛 *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保持較大一部分兵力於適當的機動地區,不要絕對地分散,一則便於應付可能的事變,一則使分散執行的任務有一個重心。”
(2).與“二則”、“三則”等連用,列舉原因或理由。《朱子語類》卷十六:“《大學》誠意,看來有三樣:一則內全無好善惡惡之實,而專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誠之尤也。”《西遊記》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 巴金 《霧》六:“一則因為這件事很重要,二則他害怕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說話時不免現出激動的樣子。”
(3).表數量。一項,一條。如:新聞一則;啟事一則。
綠雲
比喻女子黑而長的頭髮: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借指年輕女子:雪鬢蒼蒼配綠雲。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秧針
謂初生的稻秧。 宋 趙師俠 《小重山·農人以夜雨晝晴為夜春》詞:“積水滿春塍,緑波翻鬱鬱,露秧針。” 明 楊慎 《出郊》詩:“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緑。”《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 清 汪梅湖 詩:“田田壟水白,秧針日已高。”
淺深
(1).深和淺。《禮記·王制》:“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讚》:“雖淺深不同,詳略各異,其褒德顯榮,典章一也。” 宋 蘇軾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志不同,故其術有淺深,而其成功有巨細。” 郭沫若 《羽書集·由“有感”說到氣節》:“悲歌 燕 趙 已消沉,淪落何須計淺深?”
(2).深厚。 宋 蘇舜欽 《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自爾家事細微,必為賙給,使舉族免於流轉,得專孝思,其為惠淺深,以此可見。”
民食
人民的食糧。《論語·堯曰》:“所重民食、喪、祭。”《漢書·文帝紀》:“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晉 束晳 《補亡詩·華黍》:“稸我王委,充我民食。”
甘霖
久旱後下的雨;及時雨
甘霖三尺透,病體十分輕。——元· 方回《次韻金漢臣喜雨》
做甚么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元· 關漢卿《竇娥冤》
悅目
愉悅好看
賞心悅目
愁心
(1).心裡憂愁。《墨子·所染》:“不能為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意。”
(2).憂愁之心。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明發動愁心,閨中起長嘆。” 宋 汪元量 《鶯啼序·重過金陵》詞:“聽樓頭哀笳怨角,未把酒愁心先醉。” 明 金絅 《踏莎行》詞:“翠竹檐前,碧蕉叢里,秋聲鬭合愁心碎。” 姚雪垠 《言志篇》:“雄關屢戰愁心少,苦戰時經快意多。”
不抵
(1).方言。不中用,不頂事。 康濯 《我的兩家房東》:“多撈上兩顆吧,也是個不抵!”
(2).不及,比不上。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三二回:“別吹牛,誰不抵你放哨,一個狼就嚇得尿到褲襠里。”《揚州評話選·楊香武一盜九龍杯》:“這種酒我看不吃倒好,不抵在家裡自如,首先坐就不敢滿坐,只能占一個屁股頭。”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愁吟
哀吟。 唐 薛能 《西縣作》詩:“從此漸知光景異,錦都迴首盡愁吟。” 宋 戴復古 《題徐京伯通判北征詩卷》詩:“此志無人共,愁吟兩髩絲。” 清 朱彝尊 《高陽台》詞:“鍾情怕到相思路,盼長隄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誰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