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傳襄邑織,蜀國獨超群。
江水麗以濯,冰蠶採得分。
臨風占動靜,舒體具氛氳。
里表雲霞燦,城稱絲管紛。
明知工女害,那禁浣人勤。
籟助形無定,颸翻聲有聞。
貝篇巷伯刺,步障石崇欣。
可識尚絅什,闇然惡著文。
詩詞問答
問:《賦得臨風舒錦(得文字八韻題朝考新進士)》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七
2. 得文字八韻題朝考新進士
參考注釋
蜀國
泛指 蜀 地。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華陽 曾子 ,鼓篋來游; 蜀國 顏生 ,摳衣請學。” 唐 劉得仁 《送智玄首座歸蜀中舊山》詩:“ 蜀國 煙霞開,靈山水月澄。” 前蜀 韋莊 《清平樂》詞:“何處游女, 蜀國 多雲雨。雲解有情花解語,窣地綉羅金縷。”
超群
超過多數人。多指人的才藝
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了那位處於全盛時期超群的羅馬藝術家的形象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冰蠶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蠶。 晉 王嘉 《拾遺記·員嶠山》:“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然後作蠒,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入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 唐 王貞白 《寄鄭谷》詩:“火鼠重收布,冰蠶乍吐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巾披。” 元 袁桷 《伯庸開平書事次韻》之一:“桂蠹除煩來 五嶺 ,冰蠶卻暑貢 三齊 。” 明 何大復 《七述》:“躡飛雲之履,被明霞之紬,冰蠶瑩膚,藻龍耀眸,綴以錦帶,懸以 吳鉤 。”
(2).普通蠶的美稱。 唐 陳標 《長安秋思》詩:“ 吳 女秋機織曙霜,冰蠶吐絲月盈筐。” 宋 梅堯臣 《傷桑》詩:“柔條初變緑,春野忽飛霜;田婦搔蓬首,冰蠶絶繭腸。”
(3).有時也用於指蠶繭。 清 李漁 《蜃中樓·訓女》:“冰蠶手自繅,溪浣身先導,督鮫人曉夜共織寒綃。”
得分
在遊戲或比賽中得一分或記一分
在第七局中得分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動靜
(1) 指動作或說話發出的聲音
(2) 訊息;情況
牢城營里都沒有動靜。——《水滸傳》
氛氳
(1).指陰陽二氣會合之狀。《魏書·孝文帝紀上》:“天地氛氳,和氣充塞。”
(2).盛貌。《文選·謝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辭注》:“氛氳,盛貌。” 唐 李嶠 《寶劍篇》:“淬緑水,鑒紅雲,五采焰起光氛氳。” 宋 歐陽修 《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詩:“蔽日雪雲猶靉靆,欲晴花氣漸氛氳。” 明 何景明 《贈王文熙》詩之四:“息馬中林樹,煙靄何氛氳。”
(3).雲霧朦朧貌。 南朝 宋 鮑照 《冬日》詩:“煙霾有氛氳,精光無明異。” 唐 王維 《山行遇雨》詩:“驟雨晝氛氳,空天望不分。” 宋 蘇軾 《犍為王氏書樓》詩:“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
(4).指濃郁的煙氣或香氣。 南朝 梁 沉約 《詠竹火籠》:“覆持鴛鴦被,白鶴吐氛氳。” 唐 無可 《蘭》詩:“蘭色結春光,氛氳掩眾芳。” 清 黃景仁 《初更後有攜酒食至者》詩:“滿堂酒氣飄氛氳,一縷心煙起蓊勃。”
(5).比喻心緒繚亂。 唐 陳子昂 《入東陽峽》詩:“仙舟不可見,遙思坐氛氳。”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盤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風兮寂萬壑,望不見兮心氛氳,蘿冥冥兮霰紛紛。” 唐 溫庭筠 《詠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晻曖遙相屬,氛氳積所思。”
里表
里外。表示整個、全部。 趙樹理 《傳家寶》:“這一箱裡表都在數,再加上一架紡車,就是 李成 娘的全部家當。”
雲霞
彩雲和彩霞
雲霞明滅。——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絲管
弦樂器與管樂器。泛指樂器。亦借指音樂。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高陽王寺》:“入則歌姬舞女,擊竹吹笙,絲管迭奏,連宵盡日。” 唐 杜甫 《贈花卿》詩:“ 錦城 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金 王若虛 《恆山堂記》:“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羅照野,絲管沸天,遊人指點咨嗟,邈在仙境。” 清 馮班 《鈍吟雜錄·正俗》:“古人之詩皆樂也,文人或不閒音律,所作篇什,不協於絲管。”
明知
知道得很清楚
明知故問
工女
古代指從事蠶桑、紡織、縫紉等工作的女子。《穀梁傳·桓公十四年》:“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淮南子·泰族訓》:“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宋 梅堯臣 《新繭》詩:“春蠶吐絲足,工女忌寒休。”
巷伯
宦官,太監。因居宮巷,掌宮內事,故稱。《左傳·襄公九年》:“令司宮、巷伯儆宮。” 杜預 註:“司宮,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宮內之事。”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五:“ 李相公 林甫 ,當 開元 之際,與巷伯交通,權等人主。”
步障
古代的一種用來遮擋風塵、視線的螢幕
闇然
(1).隱晦深遠,不易為人所見。《禮記·中庸》:“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鄭玄 註:“言君子深遠難知,小人淺近易知。” 孔穎達 疏:“言君子以其道德深遠謙退,初視未見,故曰闇然。” 宋 楊億 《次韻和盛博士寄贈虞部李郎中之什》:“門牆日已峻,德望闇然彰。” 清 曾國藩 《養晦堂記》:“有君子人者,常終身幽默,闇然深退,彼豈生與人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眾人所爭者之不足深較也。”
(2).昏暗貌;暗淡無光的樣子。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闇然而暝,忽不知處。”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豈知山嶽闇然,江湖潛沸。”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殺賊表》:“宿寇遺孽,闇然銷亡;四海九洲,廓然清晏。”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庚大名洋溢,人皆加敬;辛則名字闇然,與草木同腐焉。”
沉默貌。 漢 劉向 《說苑·至公》:“ 始皇 闇然無以應之,面有慙色。”《後漢書·杜林傳》:“及 宏 ( 衛宏 )見 林 ,闇然而服。”
忽然。《韓詩外傳》卷六:“其刑罰繁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闇然如電擊之,如牆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