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維生寄陳活殘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送李維生寄陳活殘原文

參差楊柳海傍邊,矮屋門開地勢偏。

相去路程無百里,不通書信有三年。

燕歸舊壘驚初定,鶴匝高林慣不遷。

今日送君倍懷想,江城愁緒幸聲傳。

詩詞問答

問:送李維生寄陳活殘的作者是誰?答:王邦畿
問:送李維生寄陳活殘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李維生寄陳活殘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參差

(1) 不齊

參差荇菜。——《詩·周南·關睢》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唐· 杜牧《阿房宮賦》

(2) 早晚相差

參差了三兩年

(3) 差池;失誤

沒半點兒參差

譯意參差

(4) 馬虎

不敢參差

(5) 關係不融洽

人人不睦,個個參差

楊柳

(1) 楊樹和柳樹的合稱

(2) 專指柳樹

楊柳岸曉風殘月。——宋· 柳永《雨霖鈴》

(3) 古曲名,即“折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唐· 王之渙《涼州詞》

傍邊

近旁;附近。《百喻經·得金鼠狼喻》:“傍邊愚人見其毒蛇變成真寶,謂為恆爾,復取毒蛇內著懷裡。” 宋 辛棄疾 《踏莎行·賦木犀》詞:“奴僕葵花,兒曹金菊,一秋風露清涼足。傍邊只欠箇 姮娥 ,分明身在蟾宮宿。”《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張四哥 問老者:‘何姓何名?’老者懼怕,不敢答應。傍邊一個人替他答道:‘此老姓 陳 名 大壽 。’”《紅樓夢》第二九回:“到明兒我在正面樓上,你在傍邊樓上,你也不用到我這邊來立規矩,可好不好?”

靠近邊沿。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火》:“響誤擊刺鬧,燄疑彗孛飛;傍邊煖白酒,不覺瀑冰垂。” 前蜀 花蕊夫人 《宮詞》之一四一:“黃金合里盛紅雪,重結香羅四出花,一一傍邊書勑字,中官送與大臣家。” 知俠 《鐵道游擊隊》第六章:“因為在夜裡,又是軍用車,鬼子根本不讓 中國 人傍邊。”

矮屋

低小之屋。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依冰山》:“大丈夫有凌霄蓋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 宋 楊萬里 《午熱登多稼亭》詩:“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氣亦元無。”

地勢

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勢

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宋· 沈括《夢溪筆談》

相去

相距;相差。《漢書·食貨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晉書·王祥傳》:“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階而已。”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而拜別朞年之間,相去數千里之遠,不意閣下猶記其人。”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據 達夫 口述,則他們所答應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並不遠。”

路程

(1) 人、交通工具走過或駛過的距離

他不知道他走了多少路程

(2) 特定時間內所走過的行程

該城距此至少有一天的路程

(3) 也用於比喻

革命的路程

(4) 道路,路徑

這是主人怕你知道路程,所以如此的。——《孽海花》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通書

曆書

舊壘

(1).舊的堡壘、營壘。 唐 劉長卿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舊唐書·元載傳》:“ 原州 當西塞之口,接 隴山 之固,草肥水甘,舊壘存焉。”

(2).比喻舊的社會、舊的陣營。 魯迅 《墳·寫在<墳>後面》:“又因為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為分明,反戈一擊,易制強敵的死命。”

初定

(1).謂國家方始平定。《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廣彊庶孼,以鎮撫四海,用承衞天子也。” 漢 班固 《兩都賦序》:“大 漢 初定,日不暇給。”

(2).佛教謂入定之初。 唐 戴叔倫 《留宿羅源西峰寺示輝上人》詩:“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唐 李中 《宿鐘山知覺院》詩:“磬罷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不遷

(1).不移徙。《楚辭·九章·橘頌》:“受命不遷,生南國兮。”《韓非子·十過》:“﹝戎王﹞見其女樂而説之,設酒張飲,日以聽樂,終歲不遷,牛馬半死。” 漢 王褒 《洞蕭賦》:“託身軀於后土兮,經萬載而不遷。”

(2).不改變。《楚辭·九章·懷沙》:“離慜而不遷兮,願志之有像。” 朱熹 集註:“不以憂患改其節。”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君子信誓,不遷於時。”

(3).謂官爵不升遷。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民大譁,擁門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稱之。後部中不遷不黜,而別選一官至,百姓閉門留丞,丞不可。”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送君

鼓的別稱。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華由,磬曰洗東,皆仙樂也。”

懷想

懷念。 漢 李陵 《答蘇武書》:“遠託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 唐 李紳 《別雙溫樹》詩:“故山手植空懷想,溫室心知不敢言。”《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 李侍御 懷想亡夫人如此深重,莫不是要見他么?”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三:“這些詩篇一部分是懷想往日的歡愛,一部分是希望將來的重合。”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愁緒

憂愁的思緒;憂慮發愁的心情

愁緒滿腹

聲傳

指傳聞之事。《宋書·庾炳之傳》:“伏願深加三思,試以諸聲傳,普訪諸可顧問者。”

詩詞推薦

送李維生寄陳活殘原文_送李維生寄陳活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