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觀論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讀中觀論原文

平生智眼濁,塵劫著心深。

長向環輪上,空將始末尋。

十方真寂滅,一念去來今。

妙絕調琴指,知誰解賞音。

詩詞問答

問:讀中觀論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讀中觀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讀中觀論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釋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德洪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2. 原缺,據武林本補

參考注釋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塵劫

佛教稱一世為一劫,無量無邊劫為塵劫。後亦泛指塵世的劫難。《楞嚴經》卷一:“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金 元好問 《龍興寺閣》詩:“桑海幾經塵劫壞,江山獨恨酒腸乾。”《醒世恆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汝誠念皈我,但尚有塵劫未脫。老僧贈汝一物,可密藏於身畔,不許一人知道,他日夫婦重逢,自有靈驗。”《紅樓夢》第一二○回:“小女 英蓮 ,幼遭塵劫。” 廖仲愷 《留訣內子》詩:“四十五年塵劫苦,好從解脫悟前非。”

始末

(1) 從頭到尾的過程

事件的始末

李四爺見到 祁老人像見了親弟兄,把前前後後始末根由一口氣都說了出來。—— 老舍《四世同堂》

(2) 始終

始末不渝

十方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真寂

佛教語。謂佛之涅槃。對二乘之偽涅槃而言,故謂之真寂。後指僧人死亡。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諦義》:“真寂之體,本自不流,凡夫見流,不離真體。”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記真君籤》:“居士以憂患之餘,稽首洗心,歸命真寂。”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去來今

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在。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記》一:“去來今三,是時一切。”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

妙絕

(1) 美妙極了

(2) 精妙絕倫

調琴

彈琴。《漢書·揚雄傳上》:“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兮,若 夔 牙 之調琴。” 唐 鄭谷 《獻制誥楊舍人》詩:“窗下調琴鳴遠水,簾前睡鶴背秋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賞音

知音。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之一:“夫臨博而企竦,聞樂而竊抃者,或有賞音而識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羅門引》詞:“風流已置,撫遺編,三嘆賞音稀。” 清 趙翼 《王夢樓輓詩》之二:“黠痴各半無真癖,謗譽相兼有賞音。”

詩詞推薦

讀中觀論原文_讀中觀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