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原文

范侯作園湖之隅,繚以脩竹千芙蕖。

鴨陂下浸波瀾闊,箕山西指峰巒孤。

有堂翼然照通衢,路人尚憶華嚴居。

華嚴初來理荒廢,布衣小艇披茭蒲。

蛙鳴不知官與私,莫來亂我夜讀書。

人懷忠直及其子,遺愛何止屋上烏。

小范更無膏粱氣,閉門一味如蠹魚。

肯為山林獨往計,且隱市朝行坦途。

嗟我與君涉世疏,短綆汲深爾自愚。

行歌道上慚妻孥,坐令家無甔石儲。

欲將大隱欺誰歟,人不吾以曷早圖。

未須直學西山夫,槁項終為山澤臞。

詩詞問答

問: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2. 《永樂大典》卷七二三九作浪

參考注釋

脩竹

高高的竹子。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脩竹檀欒夾池水,旋菟園,並馳道。” 金 曹之謙 《感寓》詩:“高林夾金井,脩竹連清池。”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皋園》:“脩竹一林,平山一簣,蒹葭楊柳,罨岸被涯。”

芙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別名。《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註:“﹝芙渠﹞別名芙蓉, 江 東呼荷。”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若其華實各名,根葉異辭,既號芙渠,亦曰澤芝。” 宋 王安石 《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齡 《和吳弘人見贈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滿庭清露濕芙蕖。”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山西

中國華北地區的省,簡稱“晉”。舊以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2530萬,省會太原。全省處於黃土高原上,煤炭儲量占全國的1/3,鋁、銅等亦豐。採煤,采銅、鋁、鋼鐵,電力為該省工業的支柱。晉南為商品糧產區,鐵路交通發達,總長有2千多公里

峰巒

連綿的山峰

峰巒起伏

峰巒重疊

翼然

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緊靠在泉水邊。臨,靠近。上,江河的邊側)。——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通衢

四通八達的道路。 漢 班昭 《東征賦》:“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徑欲從誰。”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詩:“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宋 葉適 《修路疏》:“出門無礙,方是通衢;著腳不牢,未為坦道。” 郁達夫 《過去》:“三面濱海的通衢里,建築著許多顏色很沉鬱的洋房。”

路人

(1) 行人,過路人

(2) 路遇的陌生人,比喻不相干的人

視若路人

嚴居

莊嚴的處所,嚴肅的場合。《韓非子·難三》:“廣廷嚴居,眾人之所肅也。晏室獨處, 曾 史 之所僈也。”

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

(2).佛教語。天台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重重現,廣樂鈞天竊竊聽。”

初來

(1).新來,剛來。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 唐 李商隱 《蝶》詩之一:“初來小苑中,稍與璅闈通。”

(2).原來,本來。《朱子語類》卷三三:“ 齊 魯 初來氣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與 周公 別。”

荒廢

(1) 荒蕪不用

我們村里沒有一畝地是荒廢的

荒廢了的水渠又利用起來了

(2) 做事懈怠停頓

荒廢學業

布衣

(1) 麻布衣服(古時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 平民百姓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有布衣畢昇。—— 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小艇

(1)

(2) 小型輕快的帆艇

(3) 小型快速汽艇

蛙鳴

(1).蛙叫。《南史·孔稚珪傳》:“門庭之內,草萊不翦,中有蛙鳴。” 金 元好問 《張主簿草堂賦大雨》詩:“浙樹蛙鳴告雨期,忽驚銀箭四山飛。”

(2).比喻淺見薄識。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於是其所立以為標準者,不得不在雕蟲之技,《兔園》之業,狗曲之學,蛙鳴之文,上以鼓下,下以應上,父詔兄勉,友習師傳,雖有道藝,非由此進不為榮,雖有豪傑,非由此道不能進。”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人懷

人心,人的情緒。 晉 張協 《雜詩》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懷昬墊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師塔銘》:“殊不知末習澆漓,人懷厭怠。”

忠直

忠誠正直。《書·伊訓》:“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漢書·劉向傳》:“ 更生 年少於 望之 、 堪 ,然二人重之,薦 更生 宗室忠直,明經有行。” 宋 司馬光 《與吳相書》:“為今之要,在於輔佐之臣,朝夕啟沃,唯以親忠直,納諫爭,廣聰明,去雍蔽為先務。”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他為人精誠廉明,但又專橫 * ;倔強忠直,卻又驕傲自負,不能忘懷他為 吳國 立下的豐功偉業。”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屋上烏

屋上的烏鴉。指推愛之所及。《韓詩外傳》卷三:“愛其人及屋上烏,惡其人者憎其胥餘。”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詩:“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 宋 蘇軾 《送宋彭州迎侍二親》詩:“東來誰迎使君車,知是丈人屋上烏。”亦省作“ 屋烏 ”。 明 張鳳翼 《灌園記·計投太史》:“八口難供在粥饘,特地投庭院。敢祈慨然,倘念屋烏休棄捐。”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查初白詩》:“同來我亦辭巢燕,暫止人猶愛屋烏。”

小范

(1).稱 宋 范仲淹 。 宋 陸游 《醉中歌》:“ 元祐 大蘇 逝不返, 慶曆 小范 有誰知。”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送唐伯玉還朝》詞:“前身 小范 疑公是。憶當年, 天章閣 上,建明尤偉。” 明 李夢陽 《送李中丞赴鎮》詩:“不觀 小范 擒戎日,誰信胸中十萬兵!”參見“ 小范老子 ”。

(2).稱 宋 范祖禹 。 宋 蘇軾 《次韻范淳父送秦少章》:“ 小范 真可人,獨肯勤收羅。”

膏粱

(1) 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2) 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 王弘曰:“天下膏梁。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

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紅樓夢》

一味

(1) 盲目,不顧客觀條件

一味蠻幹

(2) 單純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脫

蠹魚

亦作“蠧魚”。1.蟲名。即蟫。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 唐 白居易 《傷唐衢》詩之二:“今日開篋看,蠹魚損文字。” 明 張景 《飛丸記·旅邸揣摩》:“夜窺得汗牛編學累絲,晝翻從蠧魚涎窮滋味。”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一:“卷書置篋中,寧使飽蠹魚。”《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這東西我家多的拿竹箱子裝著,一箱一箱的餵蠹魚,你自看得希罕。”

(2).借指書籍。 清 金人瑞 《立春日送二策入學》詩:“笥鎖蠧魚皆祖往,身從皋比又前緣。” 郁達夫 《雜感》詩之八:“十年潦倒空湖海,半生浮沉伴蠹魚。”

(3).啃書本。亦指死啃書本的讀書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枕席經史,沉湎青緗,卻掃閉關,蠹魚歲月,賞鑒家類也。” 清 唐孫華 《再迭隨庵韻》:“衰年髣髴燭光餘,猶向殘編作蠧魚。” 聞一多 《給臧克家先生》:“你誣枉了我,當我是一個蠹魚,不曉得我是殺蠹的芸香。”

山林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山林地區

獨往

(1).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之十七:“含道獨往,棄智遺身。”《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 李善 註:“ 淮南王 《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唐 杜甫 《雨》詩:“浮俗何萬端,幽人有高步。 龐公 竟獨往, 尚子 終罕遇。”參見“ 獨往獨來 ”。

(2).一人前往。《周書·武帝紀下》:“諸將固請還師,帝曰:‘……卿等若疑,朕將獨往。’” 宋 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之二:“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值大事之阽危,則能悍然獨往,以為生民請命。”

朝行

朝列。 唐 韓愈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又知 李侯 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後懼事泄,於是令 次山 於朝行中擇能任事者。”《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八年》:“且 儀 身預朝行,職居館閣,任事省府,使有大罪,雖加誅斬,自有憲章。”參見“ 朝列 ”。

坦途

平坦的路,多用於比喻

攀登科學高峰,既無捷徑,又無坦途

涉世

接觸社會,經歷世事

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學不及衍,涉世聲譽過之。——《晉書·孔衍傳》

短綆汲深

綆:水桶上的繩子。桶繩短而欲汲出深井之水。比喻人的學識淺陋,不明深理或才小不勝重任成事

短綆不可以汲深井,知鮮不可以與聖人言。——《莊子》

行歌

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動著。行歌意為一邊走著一邊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狀

兒聞之亡去入山林行歌。——晉· 乾寶《搜神記》

道上

途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謝車騎 在 安西 艱中, 林道人 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 黃濟人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第十章:“ 文強 繼續道:‘ 林氏 夫人在道上碰上一個農民,她給了他金子,農民用毛驢把她送到 葫蘆島 林偉濤 那裡。’”

妻孥

妻子和兒女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詩·小雅·常棣》

坐令

猶言致使;空使。 唐 韓愈 《贈唐衢》詩:“胡不上書自薦達,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劉基 《結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坐令洋貨日報關,萬巧千奇無不備。”

無甔石

亦作“ 無儋石 ”。謂連少量存糧也沒有。形容家貧。《漢書·揚雄傳上》:“﹝ 揚雄 ﹞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 齊 人名小甖為儋,受二斛。’ 晉灼 曰:‘石,斗石也。’……或曰,儋者,一人之所擔負也。” 晉 皇甫謐 《高士傳·嚴遵》:“ 沖 曰:‘我有萬金,子無儋石,乃雲有餘,不亦謬乎?’”

隱欺

隱瞞欺騙。 唐 白居易 《得乙以庶男冒婚丁女事發離之丁理饋賀衣服請以所下聘財折之不伏判》:“乙則隱欺,在法而聘財宜沒;丁非罔冒,原情而饋禮可追。”

直學

官名。 宋 元 時路、府、州、縣等書院掌管錢穀者。 宋 施彥執 《北窗炙輠》卷下:“ 關子開 ,頗有前輩風。嘗為鄉校直學。”《元史·選舉志一》:“凡路府州書院,設直學以掌錢穀,從郡守及憲府官試補。”

西山夫

見“ 西山餓夫 ”。

槁項

亦作“槀項”。羸瘦貌。 明 高啟 《<婁江吟稿>序》:“有肯槁項老死於布褐藜藿者哉?” 清 錢謙益 《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詩之四:“入國下車三嘆息,有人槁項在菰蘆。” 章炳麟 《訄書·學隱》:“ 東原 方承流奔命不給,何至槀項自縶,縛 漢 學之拙哉。”參見“ 槁項黃馘 ”。

山澤

(1).山林與川澤。《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史記·貨殖列傳》:“ 漢 興,海內為一,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山澤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吳承恩 《介祉頌》:“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會,而山澤之鐘靈者乎!”

(2).泛指山野。《後漢書·馮衍傳上》:“雖則山澤之人,無不感德,思樂為用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洧水》:“ 司馬彪 曰: 華陽 ,亭名,在 密縣 。 嵇叔夜 常採藥于山澤,學琴於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參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澤。” 清 龔自珍 《皇朝碩輔頌序》:“愳山澤之癯,有不盡知,用敢仰衷國史,作贊二十有一。”

詩詞推薦

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原文_大隱堂為范氏西田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