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寺古楸樹歌

作者:朱克瀛 朝代:明代

萬壽寺古楸樹歌原文

梵王宮前兩楸樹,古乾亭亭倚天際。

枝條團成翠羽蓋,藤蔓繞作青羅帔。

一株西向一株東,朝煙暮靄霏簾櫳。

重陰茜茜蔽白日,高花密密明晴空。

千層萬層香不斷,黃鳥飛鳴春又半。

曾歷閻浮劫數多,寧知塵世年華變。

老余杖屨訪禪扉,對此忘言清道機。

坐殘斜日漫徙倚,花落閒階涼滿衣。

詩詞問答

問:萬壽寺古楸樹歌的作者是誰?答:朱克瀛
問:萬壽寺古楸樹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克瀛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克瀛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梵王宮

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之四:“一紙清詩弔興廢,塵埃零落梵王宮。” 元 關漢卿 《齊天樂·崔張十六事》曲:“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菸罩。 法聰 來報,好事通宵。”豫劇《葉含嫣》:“隱居梵王宮,結交眾英雄。”

亭亭

(1) 高聳直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宋· 周敦頤《愛蓮說》

亭亭獨立。——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亭亭如蓋。——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形容女子或花木挺立秀氣

天際

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枝條

同“枝 1 ”

翠羽蓋

飾以翠羽的車蓋。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八:“霓旌翠羽蓋,射兕 雲夢 林。”《東城雜記·葉居仲》引 元 葉廣居 《題崔君誼友竹軒圖》詩:“高軒時過翠羽蓋,美人或贈青琅玕。”

藤蔓

見“藤本植物”

青羅帔

青羅製作的披肩。喻枝繁葉茂纏繞紛披的藤蘿。 唐 韓愈 《楸樹》詩之一:“誰人與脫青羅帔?看吐高花萬萬層。” 方世舉 註:“青羅帔,狀藤也,比象創語。”亦喻桎梏、束縛之物。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五:“ 紹興 中,有貴人……上《汪內相啟》云:‘長楸脫卻青羅帔,緑蓋千層;俊鷹解下緑絲絛,青雲萬里。’”

西向

見“ 西鄉 ”。

暮靄

黃昏時的雲霞與霧氣

暮靄沈沈楚天闊。—— 柳永《雨霖鈴》

簾櫳

(1).亦作“ 簾籠 ”。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帘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華<離情>》:“秋月映簾籠,懸光入丹墀。” 宋 史達祖 《惜黃花·定興道中》詞:“獨自捲簾櫳,誰為開尊俎!恨不得御風歸去。” 明 徐元 《八義記·宴賞元宵》:“開宮扇,起簾櫳,滿堂笑語與民同。” 陳毅 《游陽朔》詩:“竹林茅舍時出現,後有飛瀑透簾櫳。”

(2).指閨閣。 唐 李昂 《賦戚夫人楚舞歌》:“ 漢王 此地因征戰,未出簾櫳人已薦。” 清 吳偉業 《西田招隱》詩之二:“曲處通簾櫳,茶香具含蓄。”

重陰

亦作“ 重隂 ”。1.指雲層密布的陰天。 漢 張衡 《南都賦》:“玄雲合而重隂,谷風起而增哀。” 南朝 宋 謝惠連 《詠冬》:“繁雲起重陰,迴飈流輕雪。”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連日重陰,人謂必雨。”

(2).指陰雨。 三國 魏 曹植 《贈王粲》詩:“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文選·成公綏<嘯賦>》:“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隂。” 李周翰 註:“雲雨謂之重隂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守塉》:“亢陽則出谷颺塵,重陰則滔天凌丘。”

(3).指地下。

(4).猶濃陰。 漢 王粲 《七哀詩》之二:“山岡有餘暎,巖阿增重陰。” 唐 王維 《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緑樹重陰蓋四鄰,青苔日厚自無塵。”

(5).雙重庇蔭。 晉 潘岳 《楊荊州誄》:“余以頑蔽,覆露重隂。仰追先考,執友之心。”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密密

(1) 濃密;稠密

密密的草叢

(2) 密閉的樣子;嚴密

穿得密密實實的

晴空

晴朗的天空

晴空萬里

不斷

(1)

保持或繼續,常以沒有停頓、沒有終止和不間斷的方式

促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2)

沒幹擾或阻礙的

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3)

繼續但時有停頓的

他的不斷出現,引起了我們的警惕

(4)

不絕,接連不斷

夏天這裡洪水不斷

子孫滿堂,萬世不斷

黃鳥

(1).鳥名。有兩說。《爾雅·釋鳥》:“皇,黃鳥。” 郭璞 註:“俗呼黃離留,亦名搏黍。”黃離留,即黃鶯。 郝懿行 義疏:“按此即今之黃雀,其形如雀而黃,故名黃鳥,又名搏黍,非黃離留也。”《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 趙幼文 校註:“《詩經·黃鳥篇》序:‘《黃鳥》,哀三良也。’” 唐 李白 《江南春懷》詩:“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賦》:“卻喜紅英猶未落,況聞黃鳥且為懽。”

(2).《詩經·秦風》篇名。《左傳·文公六年》:“ 秦伯 任好 卒,以 子車氏 之三子 奄息 、 仲行 、 鍼虎 為殉,皆 秦 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 清 姚鼐 《詠古》:“上有《黃鳥》吟,下有寒兔顧。”

(3).《詩·小雅》篇名。《毛詩序》:“黃鳥,刺 宣王 也。” 朱熹 《詩集傳》則說是“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

飛鳴

(1).邊飛邊鳴。 晉 潘岳 《射雉賦》:“越壑凌岑,飛鳴薄廩。” 宋 蘇軾 《後赤壁賦》:“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2).比喻顯身揚名。語本《韓非子·喻老》:“﹝鳥﹞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五:“嗟我擯 南海 ,無由助飛鳴。” 宋 曾鞏 《雜詩》之一:“三季已千載,古道久荒榛,紛紛 東漢 士,飛鳴不當辰。”

閻浮

(1).亦作“ 閻扶 ”。梵語的音譯,大樹名。《長阿含經》:“ 閻浮提 ,有大樹王,名曰閻浮,圍七由旬,高百由旬。”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 釋氏 書言,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

(2). 閻浮提 的省稱。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聖跡彪炳,日煥於閻浮;神光陸離,星繁於淨剎。” 明 張居正 《敕建慈壽寺碑文》:“要使苦海諸有,悉度無漏之舟,閻浮眾生,鹹證菩提之果。” 清 華偉生 《開國奇冤·夢警》:“人聲寂,犬吠尨, 閻浮 鼾睡夢初長。”

劫數

原為佛教語。指極漫長的時間。後亦指命中注定的厄運,大難,大限

塵世

佛教、道教等指人世間,現實世界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禪扉

(1).禪房。 唐 戴叔倫 《越溪村居》詩:“年來晚客寄禪扉,多話貧居在翠微。”

(2).指佛寺之門。 清 陳維崧 《花心動》詞:“叩罷禪扉誰應?剩花底經幡,煙中齋磬。” 清 唐孫華 《同憲尹步至虎丘禪院觀玉蘭花》詩:“覓逕入禪扉,幽芬襲幾席。”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道機

(1).謂出塵修道的靈機。 唐 獨孤及 《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詩:“早歲慕五嶽,嘗為塵機礙……思免物累牽,敢令道機退。” 唐 劉禹錫 《裴祭酒尚書見示寄王左丞高侍郎之什命同作》詩:“早宦閲人事,晚懷生道機。” 明 馮夢龍 《量江記·母妻被逮》:“洗盡塵緣莫痴迷,須信虛無是道機。”

(2).謂觸發其憬悟某一道理的因由。 唐 權德輿 《暮春陪諸公游龍沙熊氏清風亭》詩序:“或澄波浄緑,相與無際,或孤煙歸雲,明滅變化,耳目所及,異乎人寰,志士得之為道機,詩人得之為佳句。” 宋 張詠 《聲賦》:“口吻之啟,義於厥功,道機之張,騰凌鴻濛……萬類聽之,如懵而醒。”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臨水,足以觸發道機,開豁心志,為益不少。”

斜日

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南朝 梁簡文帝 《納涼》詩:“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陰。” 宋 王安石 《杏花》詩:“獨有杏花如喚客,倚墻斜日數枝紅。” 清 納蘭性德 《南鄉子》詞:“飛絮晚悠颺,斜日波紋映畫梁。”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戛劍生雜記》:“行人於斜日將墮之時……涕不可仰。”

徙倚

徘徊;流連不去

獨徒倚以仿徉。——《楚辭·哀時命》

徙倚久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詩詞推薦

萬壽寺古楸樹歌原文_萬壽寺古楸樹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