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盧溝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過盧溝橋原文

盧溝橋北無河患,盧溝橋南河患頻。

橋北堤防本不事,橋南筑堤高嶙峋。

堤長河亦隨之長,行水牆上徒勞人。

我欲棄地使讓水,安得餘地置彼民。

或雲地亦不必讓,但棄堤防水自循。

言之似易行不易,今古異宜難具論。

詩詞問答

問:過盧溝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過盧溝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真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五十六

2. 上聲下同

參考注釋

盧溝橋

在北京西南部,跨永定河(金時的盧溝河)上。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1192),清初重建。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姿態各殊,生動雄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抗日戰爭從此開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旁建有新橋

南河

(1).古代稱 黃河 自今 潼關 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 南河 。《書·禹貢》:“浮於 江 沱 潛 漢 ,逾於 洛 ,至於 南河 。”《史記·五帝紀》:“ 舜 讓辟 丹朱 於 南河 之南。” 張守節 正義:“ 河 在 堯 都之南,故曰 南河 。《禹貢》‘至於 南河 是也。’” 唐 張說 《喜度嶺》詩:“ 東漢 興 唐 歷, 南河 復 禹 謀。”

(2). 清 以前 黃河 自今 內蒙古 巴彥高勒鎮 以下分為南北二支,南支即今 黃河 正流,當時為支流,稱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3). 清 雍正 七年(1729年)改河道總督為 江南 河道總督,掌管防治 江南 (今 江蘇 、 安徽 兩省)境內的 黃河 、 運河 、 洪澤湖 、 海口 等。時稱總督為 南河 總督,所管理諸河為 南河 。參見“ 北河 ”、“ 東河 ”。

(4).星名。屬井宿,共三星。《晉書·天文志》:“南河、北河各三星,夾東井。”參見“ 北河 ”。

堤防

修固堤防

不事

(1).不侍奉,不服事。《易·蠱》:“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指不任以官職。《晉書·劉寔傳》:“臣以為古之養老,以不事為優,不以吏之為重。”《資治通鑑·晉懷帝永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謂不使任事。”

(3).不服勞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舉家不事,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事。”《史記·秦始皇本紀》:“於是立石 東海 上 胊 界中,以為 秦 東門。因徙三萬家 麗邑 ,五萬家 雲陽 ,皆復不事十歲。”《資治通鑑·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

(4).不辦事;不做事。《新唐書·李齊運傳》:“ 萬年 丞 源邃 不事, 齊運 怒,捽辱之,死於廷。” 巴金 《海的夢》前篇:“這島國和許多別的國度一樣,有幾個坐在宮殿里發命令統治人民的酋長,有一些終日娛樂不事的貴族,又有一些從早晨勞動到晚的奴隸。”

築堤

修築或加固河堤或海堤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疊

嶺巆嶙峋,洞無涯兮。——《漢書·揚雄傳》

海之波瀾,山之嶙峋。——司空圖《詩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剛直有骨氣

瘦骨嶙峋

長河

(1) 大河。特指黃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2) 銀河

(3) 比喻漫長的歷程

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相對真理

行水

(1).行於水上。《周禮·考工記序》:“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

(2).流動的水;水流。《素問·五常政大論》:“地裂冰堅,少腹痛,時害於食,乘金則止水增,味迺鹹,行水減也。” 王冰 註:“行水,河渠流注者也。” 清 阮元 《清遠峽記》:“此二山( 七里瀧 、 羚羊峽 ),行水之地形皆與 清遠 等,而 羚羊峽 過 廣西 一省之水為尤巨。”

(3).使水流通;治水。《孟子·離婁下》:“ 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漢書·溝洫志》:“令吏民勉農,盡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時。” 宋 曾鞏 《襄州宜城縣長渠記》:“後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務躡古人之遺蹟,不考夫山川形勢古今之同異,用力多而收功少。”

(4).謂用水潔身以祈佛。《南史·齊竟陵王子良傳》:“數於邸園營齋戒,大集朝臣眾僧,至賦食行水,或躬親其事。”

(5).方言。指水路口的過路費、買路錢;亦指正當的稅收、養路費。 黃谷柳 《蝦球傳·渡船》:“他不是 鶴山 人,他斗膽來設卡收行水。”

巡視水勢。《國語·晉語九》“三年而 知氏 亡” 三國 吳 韋昭 註:“ 知伯 與 韓 魏 伐 趙襄子 ,圍 晉陽 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知伯 行水, 魏桓子 御, 韓康子 驂乘。”《東周列國志》第八四回:“到第二日, 智伯 親自行水,遂治酒於 懸瓮山 ,邀請 韓 魏 二將軍同視水勢。”

勞人

(1).憂傷之人。《詩·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馬瑞辰 通釋:“ 高誘 《淮南子》註:‘勞,憂也。’‘勞人’即憂人也。”

(2).勞苦之人。《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己亥,罷 洛陽 、 京兆 進苑囿瓜菓,憫勞人也。” 宋 梅堯臣 《秦始皇馳道》詩:“ 秦帝 觀滄海,勞人何得脩。” 魯迅 《花邊文學·論秦理齋夫人事》:“孤兒寡婦,貧女勞人之順命而死,或雖然抗命,而終於不得不死者何限,但曾經上誰的口,動誰的心呢?”

棄地

(1).荒廢不用之地。《漢書·匈奴傳上》:“ 東胡 使使謂 冒頓 曰:‘ 匈奴 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 匈奴 不能至也,吾欲有之。’” 唐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 唐氏 之棄地,貨而不售。’”

(2).丟棄田地。《宋史·劉摯傳》:“ 紹聖 初, 來之邵 、 周秩 論 摯 變法、棄地罪,奪職知 黃州 。”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防水

(1)

(2) 使某些物品防水的行為或過程

(3) 已經具有防水的情況

(4) 一些可以導致防水的事物(如處理或塗蓋)

不易

(1).艱難,不容易。《詩·大雅·文王》:“宜鑒於 殷 ,駿命不易。” 朱熹 集傳:“不易,言其難也。”《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 毛 *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二》:“對於一些不易看懂的名詞,作了一些註解。”

(2).不改變;不更換。《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王弼 註:“不為世俗所移易。”《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 顏師古 註:“言為常法,不可改易。” 宋 蘇軾 《仇池筆記·記張憨子》:“冬夏布褐,三十年不易,然近之不覺有垢穢氣。”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異宜

謂所宜各不相同。《禮記·王制》:“民生其間者,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能》:“以實理寬急論辨之,則當言大小異宜,不當言能大不能小也。”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再抒鄙懷》詩:“所宗既不同,所得亦異宜。” 章炳麟 《文學說例》:“械器輿服,古今異宜,亦不得代。”

具論

詳細討論。 唐 孔穎達 《周易論·論誰加經字》:“但緯文鄙偽不可全信。其八卦方位之所,六爻上下之次,七八九六之數,內外承乘之象,入經別釋,此未具論也。” 宋 秦觀 《寄題傅欽之草堂》詩:“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文具於前而略於後例》:“《荀子》此文,傳寫舊有錯誤,余作《諸子平議》已訂正之,茲不具論。”

詩詞推薦

過盧溝橋原文_過盧溝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