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秀才

作者:鄭廷玉 朝代:元代

倘秀才原文

這潑官司連累著我哩。敢是這屍首又不是你的。

卜認科云:大人。這屍首正是我女孩兒的。正末云:既是呵。張千。你去將那店小二。一步一棍打將來者。張千云:理會的。做拿小二打上見科:正末云:兀那廝。從實說。你怎生所算了這女孩兒來。你若說的是。萬事罷論。若是說的不實呵。張千。準備下大棍子者。小二云:是我殺了來。正末云:這殺1*1人賊既有了。唱:那王慶如何肯招罪。云:張千。唱:你去喚王慶。

至階基。試聽我省會。

詩詞問答

問:倘秀才的作者是誰?答:鄭廷玉
問:倘秀才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倘秀才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後庭花 第四折

參考注釋

官司

(1) 訴訟

打官司

一到任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詳至案下。——《紅樓夢》

(2) 舊指官府

後來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錢財,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問罪。——《水滸》

連累

由於個人或小集體的原故而使別人也牽連受害

敢是

(1).莫非;大概是。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這老子怎么瞅我那一眼,敢是見那個告狀的人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從來説做公人的捉賊放賊,敢是有弊在裡頭?”《老殘遊記》第十四回:“大哥這兩天沒見,敢是在莊子上么?”

(2).猶言那就。《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我要認得對子上的款,敢是好了!”

不是

(1)

 

錯誤;過失

是吾不是處。——清·林覺民《與妻書》

(2)

 

否定判斷

現在不是講話的時候

大人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

(2) 對父母叔伯等長輩的敬稱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父親大人

(3) 成年人

大人小孩都可以來

(4) 身材長大的人

(5) 對老者、長者的敬稱

(6) 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女孩兒

(1) 女性的少年兒童

漂亮的女孩兒

(2) 指女兒

我的女孩兒八歲了

(3) 也稱“女孩子”

正末

元 雜劇里扮演男主角的腳色行當,相當 明 以後戲劇里的“生”。 元 關漢卿 《魯齋郎》楔子:“正末扮 張珪 引祇候上。” 元 馬致遠 《任風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既是

既然是

既是幹不成,就算了吧

店小二

店小二哥,店二哥。舊稱客店、飯店、酒館的主人或雇用的夥計

店小二,那裡是金老歇處?——《水滸傳》

一步

(1).行走時兩腳間的距離。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以萬里為一步,以千歲為一朝。”《朱子語類》卷二:“只似在圓地上走,一人過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緩,差數步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馬兒往西行,坐車兒往東拽,兩口兒一步兒離得遠如一步也。”

(2).謂步伐一致。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收拾行李,一步地都行上,兩口兒眉頭暫開放。”

(3).指某一地步、境地或事務的某一段。《景德傳燈錄·靈龕禪師》:“出處非千佛,春來草自清,問碌碌地時如何?試進一步看。” 宋 真德秀 《西山語錄·日至月至》:“ 孟子 教人只雲養心莫善於寡慾, 周子 又進一步教人曰:‘由寡以至於無, 顏子 三月不違者,已到無欲之地。’”《兒女英雄傳》第二回:“我的意思,總等他進一步,功名成就,纔給他提親呢。”《紅樓夢》第七十回:“我們每日每人臨一篇給他,搪塞過這一步兒去就完了。” 毛 *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六章第三節:“要從這種鬥爭中去肅清公開的或隱藏的漢奸勢力;要做到這一步也只有依靠民眾的力量。”

(4).長度名。歷代不一,如 周 以八尺為一步, 秦 以六尺為一步,後亦以五尺為一步。《禮記·王制》:“古者以 周 尺八尺為步,今以 周 尺六尺四寸為步。” 孔穎達 疏:“古者八寸為尺,今以 周 尺八尺為步,則一步有六尺四寸。”《新唐書·突厥傳上》:“ 後魏 築長城,議者以為人治一步,方千里,役三十萬人。”

(5).中醫運氣學說以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為“一步”。《素問·六微旨大論》:“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王冰 註:“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

來者

(1) 將來的事或人

來者猶可追

使來者讀之。——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2) 前來的人或物

來者不拒

理會

(1) 明白;理解

這段話的意思不難理會

(2) 注意(多用於否定)

人家求了半天,他也不理會

(3) 關心;在意

兒子死了,他會一點不理會

(4) 評理

和你官司里去理會。——《水滸傳》

明日與他理會

(5) 料理;處置

你去理會一下

(6) 辦法

慌做一堆,正沒理會

(7) 應付

他如今來這裡理會差遣

小二

見“ 小二哥 ”。

兀那

指示代詞。猶那,那個。可指人、地或事。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兀那彈琵琶的是那位娘娘?”《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孩兒然後去兀那墳前,也拜幾拜。”《水滸傳》第十四回:“兀那都頭不要走!”

從實

依照實際、真實情況。《漢書·匡衡傳》:“恐郡不肯從實,可令家丞上書。”《水滸傳》第二六回:“你把我的哥哥性命,怎地謀害了,從實招了,我便饒你。”《紅樓夢》第九四回:“還是 李紈 探春 從實的告訴了 王夫人 一遍。” 許地山 《兇手》第二幕:“你與我從實招來,若有一句謊言,難免受刑。”

怎生

(1) 怎樣;怎么

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

(2) 務必;無論如何

小生有一簡,怎生煩小娘子送去

所算

(1).算計。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是俺失所算,謾摧挫,被這箇積世的老虔婆瞞過我。”

(2).暗算,謀害。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 張郎 ,比及你有心呵,我也有心多時了,我先將 小梅 所算了,何如?”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向 趙卿 説俺恁的不好,要助他所算了俺,怎的不該吃您么?”

孩兒

(1)

(2) 長輩對下輩或上司對下屬的通稱

太尉不肯相見,只怕孩兒們驚了太尉。——《水滸傳》

(3) 幼輩、屬員或僕役的自稱

孩兒領受爹娘慈旨,曰即離去。——宋·佚名《張協狀元》

(4) 暱稱之詞

餞筵綠繞紅圍處,只這孩兒,淚垂垂。——宋· 郭應祥《採桑子·贈麗華》

的是

確是。《南史·庾仲文傳》:“若言 仲文 有誠於國,未知的是何事。” 宋 賀鑄 《點絳唇》詞:“掩妝無語,的是銷凝處。” 元 張弘范 《天淨沙·梅梢月》曲:“黃昏低映梅枝,照人兩處相思,那的是愁腸斷時。”《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折倒威風,做啞妝聾。這的是黑爹爹性格溫柔,今日裡學得箇舉止從容。”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五:“ 楊蟠 《金山》詩云:‘天末樓臺橫 北固 ,夜深燈火見 揚州 。’的是 金山 ,不可移易。”

萬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萬事如意

罷論

已經取消了的打算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複句中偏句的開頭,表示假設,相當於“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應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們時,並不敢怨悵。——《水滸傳》

他若是不去,我們就讓別人去

不實

(1).不結果實。《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暴風來格,秀草不實。”

(2).不符實際。《後漢書·明帝紀》:“選舉不實,邪佞未去。”

準備

(1) 事先計畫、籌備

準備講演稿

(2) 預備;構想

他準備明天出發

棍子

作武器用的木棍或木棒

一隻手拿著棍子,一隻手擱在皮帶上

*

對人的殺害

你不可 *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階基

台階。 隋 諸葛穎 《奉和方山靈岩寺應教》:“雷出階基下,雲歸梁棟前。” 唐 韓愈 《病鴟》詩:“飽入深竹叢,飢來傍階基。” 周立波 《參軍這一天》:“一早起來, 林桂生 換了一套半新不舊的青棉布襖褲,站在階基上,瞭望遠處。”

試聽

試行收聽。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關於其他,尚可取來試奏試聽。”

省會

(1).會晤;相見。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李公 既為丞郎, 永興 魏相 為給事,因省會, 魏公 曰:‘昔求府解侍郎為試官送一百二人,獨小生不蒙一解,今日還忝金章,廁諸公之列。’坐上皆驚。” 元 湯式 《望遠行·四景題情·冬》曲:“他若是來時節,那一場省會,玉縴手忙將這俏冤家耳腮上鎚。”

(2).曉諭,吩咐。《元典章·禮部五·醫學》:“近按臨 衡州路 省會本路醫學保舉到後進醫生名數升習科業,已督所屬依例訓誨外,今準前因看詳。”《前漢書平話》卷上:“ 陳豨 號令省會諸軍,無得與 王陵 打話,牢守城門。”《三國志平話》卷上:“若我要你用度,有文字到時,火速前來。但有徒弟,都依省會。”

(3).領悟;明白。 元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一折:“敢把你拖到官司便下牢,我先教你省會了。” 元 李文蔚 《蔣神靈應》第二折:“親書退字參詳去,待教我自省會,莫躊躇。”

省行政機關所在地。 清 馮桂芬 《重儒官議》:“移書院於 明倫堂 側,建精廬,可容一二百人,郡縣主之,省會則督撫學政主之。” 茅盾 《尚未成功》二:“六個月前,他告別了‘教鞭’,來到這內地的省會一個清閒衙門裡當一名科員。”

詩詞推薦

  • 題郭氏繼一堂

    方岳宋代〕徑與三茅借一峰,自攜周易聽松風。隱居本為逃名詩,結入頭銜卻不中。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臨軒桂

    梅堯臣宋代〕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不見離騷人,憔悴吟秋風。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齊天樂

    柴望宋代〕淒淒楊柳瀟瀟雨,悄窗怎禁滴瀝。思里傳螿,愁邊落雁,多少東吳山色。知他恨極。料為我窗前,強鳴刀尺。竟日
  • 和張叔靖三絕

    鄭剛中宋代〕後生修飾正爭妍,老者何顏與後肩。竹逕柴門閉深寂,嵇康只願得高眠。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代張菊

    毛滂宋代〕去年出郭麥風秋,憶共兒童迓細侯。煙雨一溪行色動,管弦千里頌聲留。斷魂南浦橫離恨,注目東山想舊遊。西檻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宮詞

    王仲修宋代〕紅日初生捧殿高,蔥蔥佳氣拂雲袍。今朝駕幸化成殿,先對東風賞小桃。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銅雀瓦硯

    舒岳祥宋代〕摩挲歲久馬肝死,洗滌塵開鸜眼鮮。銅雀何人收廢瓦,銘文猶記建安年。
  • 泉香亭

    乾隆清代〕石圍亭俯碧池塘,雨霽瀑聲較昨強。風靜水清千片玉,點波兩字寫泉香。
  • 方竹杖

    乾隆清代〕綠林何處覓檀欒,堅實曾聞出大宛。方鎮猶然問無恙,綱維不藉報平安。琅玕七尺自千古,風月雙清總一竿。高節
  • 題大兒新安官舍三樂齋

    曾協宋代〕吾先聖人徒,游夏同淵源。孝友與忠信,入道先本根。下視晉楚富,商歌滿乾坤。一唯了萬事,伋軻繼師尊。至今
  •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三首

    齊己唐代〕電擊流年七十三,齒衰氣沮竟何堪。誰雲有句傳天下,自愧無心寄嶺南。曉漱氣嫌通市井,晚烹香憶落雲潭。鄰峰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
  • 黃河清 繼重陽韻

    馬鈺元代〕師父專專封閉戶,非乾固濟雲洞。亦非夸*,能受三冬飢凍。為我遇頑戀俗,用機化、玄言必中。等待子自悟知其
  • 補桐書屋作

    乾隆清代〕新桐如舊桐,交枝伯仲伍。書屋每朅來,輒憶其初補。披芸恰羲經,旡咎一絜矩。如雲藉取資,吾懷仲山甫。
  • 寧宗郊祀二十九首

    學士院宋代〕福方流胙,祈方欽柴。鹵簿載肅,球架允諧。帝祉具臨,皇靈允懷。遄御於次,降福孔皆。
  • 馬融絳帳台

    劉摯宋代〕東京尚經術,人皆挾師才。惜乎章句間,門戶各異開。馬融號耆舊,太守南郡來。橫經坐絳帳,自處何崔嵬。帳前
  • 鐵如意

    乾隆清代〕握君鎔鐵是誰夫,如有意何如意無。懷浚穆然揮色相,季倫鄙矣擊珊瑚。
  • 閒步游紫極觀

    張鎡宋代〕孤榜前春冰雪清,山祠閒步意無營。曾耽幽概穿廊曲,猶記筠冠問客生。
  • 望終南雲氣

    王士禎清代〕終南雲物一千里,遠橫嶓冢包商顏。不雨不晴最窈窕,一東一西時往還。何日高棲尋紫閣,來朝驛騎繞黃山。無心
  • 夜書

    張耒宋代〕黯黯夜煙青,寥寥秋漢迥。海月出天高,霜雲泊天靜。鶴鳴知露寒,樹影當軒正。幽客獨未眠,經窗夜聲磬。
  • 春寒二首

    劉克莊宋代〕百藝惟詩老始工,未應凍死杜陵翁。聳肩偏怯春衣薄,曝背尤貪曉日紅。草鼓暖於狨坐子,蒲龕清似肉屏風。幾時
倘秀才原文_倘秀才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