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來紅

作者:周翼 朝代:元代

雁來紅原文

朔雁南來塞草秋,未霜紅葉已先抽。

綠珠宴罷歸金谷,七尺珊瑚夜不收。

詩詞問答

問:雁來紅的作者是誰?答:周翼
問:雁來紅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雁來紅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選元詩卷七十五

參考注釋

朔雁

指北地南飛之雁。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眷轉蓬之辭根,悼朔雁之赴 越 。” 唐 劉滄 《與僧話舊》詩:“此時相見又相別,即是 關 河 朔雁飛。” 清 曹寅 《寄姜綺季客江左》詩:“布帆暗轉 金 焦 岸,朔雁新遲 彭蠡湖 。”

紅葉

(1).秋天,楓、槭、黃櫨等樹的葉子都變成紅色,統稱紅葉。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 唐 杜牧 《朱坡》詩:“倚川紅葉嶺,連寺緑楊堤。” 元 馬致遠 《夜行船·秋思》套曲:“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 陳毅 《題西山紅葉》詩:“ 西山 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2). 唐 代有“紅葉題詩”的佳話,後因以“紅葉”為傳情的媒介。 宋 晏幾道 《虞美人》詞:“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明 沉受先 《三元記·慶緣》:“一段姻緣天上來,何須紅葉良媒。” 清 龔自珍 《小重山令》詞:“碧玉寒門產 麗華 。誤隨紅葉去,到天涯。”

(3).借指媒人。 沉從文 《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著說:‘少爺歡喜,要總爺做紅葉,可以去說親。’”參見“ 紅葉題詩 ”。

綠珠

綠珠(?-300) : 晉代歌舞伎。傳姓梁,白州博白(今廣西玉林地區)人。善舞《明君》(即昭君),又善吹笛。石崇以珠三斛購為妾。後趙王倫專權,倫黨孫秀欲奪之,綠珠跳樓而死。

罷歸

辭職或免官歸里。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薄游弟從昔,思閒願罷歸。” 鄧實 《國學無用辯》:“ 轅固生 年九十矣,以諸諛儒疾毀而亦罷歸。”

金谷

(1).指錢財和糧食。 漢 揚雄 《大司農箴》:“時惟大農,爰司金穀。”《新唐書·戴叔倫傳》:“安之者莫先於兵,兵所藉者食,故金穀之司不輕易人。”《新五代史·唐臣傳·孔謙》:“自少為吏,工書算,頗知金穀聚斂之事。”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 道原 固辭,以不習金穀之事。因言天子方屬公以政事,宜恢張 堯 舜 之道,以佐明主,不應以財利為先。”

(2).謂富庶。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君寧久寄金穀地,方執賜筆磨蚴螭。”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北。《初學記》卷八引 晉 郭緣生 《述征記》:“ 金谷 ,谷也。地有 金水 ,自 太白原 南流經此谷,注 穀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穀水 又東,左會 金谷 水,水出 太白原 ,東南流歷 金谷 ,謂之 金谷水 。東南流逕 晉 衛尉卿 石崇 之故居。”

(2).指 晉 石崇 所築的 金谷園 。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朝發 晉 京陽,夕次 金谷 湄。” 唐 李白 《宴陶家亭子》詩:“若聞絃管妙, 金谷 不能夸。”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姤》:“名園不殊 金谷 ,麗人何減 緑珠 。” 清 查昇 《陳文朴庵招賞牡丹同人即席分賦》詩:“ 金谷 何如 蜀 錦城 , 放翁 舊譜閲《天彭》。”

(3).泛指富貴人家盛極一時但好景不長的豪華園林。多含諷喻義。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二:“ 莒公 詩云:‘ 漢 皋珮冷臨 江 濕, 金谷 樓危到地香。’” 明 李夢陽 《漢京篇》:“後車不戒前車覆,又破黃金買 金谷 。”《西湖佳話·西泠韻跡》:“況豪華非耐久之物,富貴無一定之情,入身易,出頭難,倒不如移 金谷 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嗅於鼻,誰不憐香?觸之目,誰不愛色?”

(4).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餞別的場所。 南朝 梁 何遜 《車中見新林分別甚盛》詩:“ 金谷 賓游盛, 青門 冠蓋多。” 宋 沉遘 《使還雄州曹使君夜會戲贈》詩之三:“它時 金谷 重相遇,還許尊前問故人?” 清 姚鼐 《答客》詩:“春深文讌盈 金谷 ,日宴儒林論 石渠 。”

(5).見“ 金谷酒數 ”。

七尺

(1).古代指二十歲。《周禮·地官·鄉大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賈公彥 疏:“七尺謂年二十知者,案《韓詩外傳》‘二十行役’,與此國中七尺同,則知七尺謂年二十。”

(2).指身軀。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太尉王儉碑銘》:“傾方寸以奉國,忘七尺以事君。” 唐 李頎 《古意》詩:“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清 孫枝蔚 《黃河舟中》詩:“七尺雖無用,臨深亦可驚。” 阿英 《袁中郎做官》:“不肖雖愚,豈以七尺易一官。”

珊瑚

許多珊瑚蟲的骨骼聚集物,樹狀,供玩賞

珊瑚,色赤,生於海,或生於山。——《說文》。按,似樹,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錯,無葉,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網:比喻有才學的人都被收羅來了

夜不收

古代軍隊中的哨探。因徹夜在外活動,故名。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貧道已曾差能行快走夜不收往軍打探去了。”《明實錄·英宗正統實錄九》:“沿邊夜不收及守墩軍士,無分寒暑,晝夜瞭望,比之守備,勤勞特甚。”《西遊記》第七十回:“寡人曾差夜不收軍馬到那裡探聽聲息。” 清 李玉 《牛頭山》第六折:“[外探子上]‘打探軍情事,名為夜不收。’”

詩詞推薦

雁來紅原文_雁來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