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使贊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李運使贊原文

風度凝遠,和氣如春。

綠髮授道,精敏絕倫。

名冠縉紳,挺然忠義。

知國知兵,如唐陸贄。

頃者天府,奉使江南。

晝錦之榮,父老聚觀。

頓節西州,盜發江浙。

提師百萬,盪其窟穴。

凱旋而還,口不言功。

但欲使民,生於死中。

重臨南楚,化行郡邑。

如春在花,不見痕跡。

恢躁坦夷,易親難忘。

視其胸次,山包海藏。

宜宿玉堂,宜在黃閣。

跬步可待,昂霄聳壑。

長沙之民,自懷其私。

龕此畫像,飲食必祠。

詩詞問答

問:李運使贊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李運使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運使贊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注釋

1. 四言詩

參考注釋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凝遠

凝重深遠。《陳書·蕭允傳》:“ 允 少知名,風神凝遠,通達有識鑒。”《新唐書·宋璟傳》:“ 璟 風度凝遠,人莫涯其量。”《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次早,果有褒衣巍冠、瑤琚玉佩者七人至,皆風度凝遠,氣象超凡。”

和氣

態度平順溫和

待人和氣

精敏

精細敏捷。《漢書·儒林傳·丁寬》:“時 寬 為 項生 從者,讀《易》精敏,材過 項生 。”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子厚 少精敏,無不通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二:“ 許仲宣 , 青社 人,三為隨 * 運使,心計精敏,無絲髮遺。” 續範亭 《延安五老》詩:“先生理政務精敏,具體詳盡最可貴。”

絕倫

絕群。同類中無可比擬者;獨一無二的;沒有可以相比的

靜者多心妙,先生藝絕倫。——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

絕倫超奇

縉紳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會時官宦所執的手板,有事就寫在上面,以備遺忘)於帶,舊時官宦的裝束,轉用為官宦的代稱。縉,也寫作“搢”,插。紳,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帶子

縉紳大夫士。——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名達於縉紳間。——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縉紳士大夫。——清· 周容《芋老人傳》

挺然

挺拔特立貌。《南史·柳世隆傳》:“挺然自立,不與眾同。” 唐 杜甫 《課伐木》詩序:“維條伊枚,正直挺然。” 宋 蘇軾 《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視退如進。”《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二四·東江家藏集》:“在 茶陵 一派之中,亦挺然翹楚矣。”

忠義

(1) 忠心和義氣

忠義之士

(2)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表彰忠義

知兵

通曉軍事。《史記·項羽本紀》:“ 宋義 論 武信君 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宣和遺事》後事:“ 女真 不知兵,豈有孤軍深入人境,而能善其歸哉?” 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欲得知兵謀國之士,錯置職方,以參預帷幄之寄。”

頃者

(1).近來。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頃者足下離舊土,臨 安定 。” 唐 王昌齡 《趙十四兄見訪》詩:“晚來常讀《易》,頃者欲還 嵩 。” 康有為 《聞菽園居士欲為政變說部詩以速之》詩:“頃者開科買士心,秀才得意羣呻吟。”

(2).往昔。《漢書·元帝紀》:“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冤獄書》:“頃者至忠,而今日受賂,固知不免此禍。”《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四年》:“頃者 郭后 之禍,起於 楊 尚 ,不可不監。”

(3).不久,一會兒。 宋 王讜 《唐語林·賞譽》:“ 誠 至 李氏 子書室中,諸子賦詩, 諴 亦為之。頃者 李 至,觀諸子詩,又見 諴 所作,稱其美。”

天府

天然的府庫,比喻物產富饒

天府之土。——《三國志·諸葛亮傳》

奉使

奉命出使。《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奉使則 張騫 、 蘇武 。” 唐 張鷟 《遊仙窟》:“僕從 汧隴 ,奉使 河源 。”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 秀水 錢籜石 侍郎,奉使祭告 堯 陵。”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晝錦

《漢書·項籍傳》載 秦 末 項羽 入 關 ,屠 鹹陽 。或勸其留居 關中 , 羽 見 秦 宮已毀,思歸 江 東,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史記·項羽本紀》作“衣繡夜行”。後遂稱富貴還鄉為“衣錦晝行”,省作“晝錦”。《北史·毛鴻賓傳》:“ 明帝 以 鴻賓 兄弟所定處多,乃改 北地郡 為 北雍州 , 鴻賓 為刺史。詔曰:‘此以晝錦榮卿也。’” 前蜀 貫休 《送友人及第後歸台州》詩:“嫖姚留不住,晝錦已歸遲。” 清 吳偉業 《項王廟》詩:“淒涼思晝錦,遺恨在 彭城 。”

父老

古時鄉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擔任;亦尊稱老年人

聚觀

群聚觀看。《漢書·張騫傳》:“大角氐,出奇戲諸怪物,多聚觀者。” 唐 韓愈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途經百國皆莫識,君臣聚觀逐旌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女俠》:“眾聚觀,果紅帩頭人也。” 魯迅 《華蓋集·雜感》:“人被殺於萬眾聚觀之中,比被殺在‘人不知鬼不覺’的地方快活。”

頓節

猶駐節。舊謂大官停留於外。 王闓運 《振威將軍武提督碑》:“ 鹹豐 初,羣盜波迸,敢犯大都,巡撫 張公 ,頓節選士,鹹懷觀望,君乃毅然一見,奇其魁偉,遂補百長。”

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後,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儘是 羊曇 醉後春。” 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沉堯道同餘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陝西 地區。《戰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後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於西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 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衝。

盜發

(1).私下非法發掘。《史記·酷吏列傳》:“會人有盜發 孝文 園瘞錢,丞相 青翟 朝,與 湯 約俱謝。”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五:“ 娥 比舍有 蔡仲 ,聞 娥 富,謂殯當有金寳,乃盜發冢,求金。” 清 洪頤煊 《校正<穆天子傳>序》:“《穆天子傳》六卷, 晉 太康 二年, 汲縣 民盜發 魏襄王 墓中所得竹書也。”

(2).私自開拆;私下泄露。《後漢書·竇武傳》:“ 瑀 盜發 武 奏。”《宋書·鄭鮮之傳》:“上言傳詔 羅道盛 輒開牋,遂盜發密事。”

百萬

(1)

(2) 一百個萬;一千個千,實數

(3) 虛指,言數量極多

伏屍百萬。——《戰國策·魏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窟穴

(1).土室。《晏子春秋·諫下十四》:“其不為橧巢者,以避風也;其不為窟穴者,以避溼也。”

(2).泛指住所。 宋 王禹偁 《放言》詩之四:“不向世間爭窟穴,蝸牛到處是吾廬。” 魯迅 《準風月談·秋夜紀游》:“中等 華 人的窟穴卻是炎熱的。”

(3).特指隱士的住所。《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 漢 荀悅 《漢紀·景帝紀》:“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安肯盡忠信而趣闕下者哉!”

(4).動物棲身的洞穴。 漢 王充 《論衡·辨祟》:“鳥有巢棲,獸有窟穴,蟲魚介鱗各有區處,猶人之有室宅樓臺也。” 唐 杜甫 《又觀打魚》詩:“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鱣鮪隨雲雷。” 宋 蘇軾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之二:“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蹤跡尚可尋,窟穴何足掀。”

(5).做窠;盤據。 宋 朱熹 《戊申封事》:“今宮省之間,禁密之地,而天下不公之道,不正之人,顧乃得以窟穴盤據於其間。”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曆法·算學》:“然戶部胥吏,盡 浙 東巨奸,窟穴其間,那移上下,盡出其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 滄州 一帶海濱煮鹽之地……袤延數百里,並斥鹵不可耕種,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於其間。”

(6).指壞人、匪類盤踞的地方。《後漢書·南匈奴傳》:“設奇數,異道同會,究掩其窟穴,躡北追奔三千餘里。” 宋 蘇軾 《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有 汝陰 縣尉 李直方 ,素有才幹,自出家財,募人告緝,知得逐賊窟穴去處。”

(7).地道。《戰國策·齊策五》:“攻城之費,百姓理襜蔽,舉衝櫓,家雜總,身窟穴中。” 鮑彪 註:“謂地道。”《新唐書·康承訓傳》:“ 勛 ( 龐勛 )籍城中兵,止三千,劫民授甲,皆穿窟穴遁去。”

(8).指地域,方位。《史記·天官書》:“ 幽 厲 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

旋而

頃刻,不久。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門人遂通一玉簡入,旋而玉簡卻出,門人執之。”

不言

(1).不說。《書·說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 晉 孫綽 《天台山賦》:“恣語樂以終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九:“空堂黃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語言。謂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管子·心術上》:“故必知不言無為之事,然後知道之紀。”《南史·王儉傳》:“所以得厝私懷,實由稟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問 《桂陽三日述懷》詩:“愚謂嬉遊長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使民

(1).統治人民,使其服從自己。《管子·權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國語·周語上》:“然則長眾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論語·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南楚

古地區名。 春秋 戰國 時, 楚國 在中原南面,後世稱 南楚 ,為三 楚 之一。北起 淮 漢 ,南至 江南 ,約包括今 安徽 中部、西南部, 河南 東南部, 湖南 、 湖北 東部及 江西 等地區。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序》:“且夫 南楚 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史記·貨殖列傳》:“ 衡山 、 九江 、 江南 、 豫章 、 長沙 ,是 南楚 也,其俗大類 西楚 。”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我公奮鉞,耀威 南楚 , 荊 人或違,陳戎講武。”

化行

教化施行。《漢書·王莽傳上》:“是以三年之間,化行如神。”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 周宏正 奉贊大猷,化行都邑,學徒千餘,實為盛美。” 唐 韓愈 《韓府君墓志銘》:“ 安定桓王 五世孫 叡素 ,為 桂州 長史,化行南方。”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古者道一化行,自卿大夫之弟子,與凡民之秀者,皆上之人置師以教之。”

郡邑

府縣。 唐 元稹 《茅舍》詩:“牧民未及久,郡邑紛如化。”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風塵催戰鼓,郡邑走降書。”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郡邑久蕭條,如患染肢膚。”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痕跡

某物經過的可覺察的形跡(如船的航跡、足跡線或輪轍)

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

他的寫作有著草率的痕跡

坦夷

坦率平易。 清 先著 《張南邨先生傳》:“ 南邨 為人,坦夷近情,不為矯激之言,不為崖異之行。”

難忘

(1) 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胸次

胸間。亦指胸懷。《莊子·田子方》:“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 宋 黃庭堅 《題高君正適軒》詩:“豁然開胸次,風至獨披襟。”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頭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鄭振鐸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覺得胸次很光明,很舒暢,前之未有的放懷無慮。”

山包

〈方〉∶不高的小山

一個小山包,一棵小樹…都是指揮員們觀察研究的對象。——《奠基禮》

海藏

傳說中大海龍宮的寶藏。 唐 張說 《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海藏安靜,風識牽樂。不入度門,孰探玄要?” 唐 李德裕 《贈園明上人》詩:“ 遠公 説《易》長松下, 龍樹 雙經海藏中。” 金 元好問 《游黃華山》詩:“驪珠百斛供一瀉,海藏翻倒愁龍公。”

玉堂

(1).玉飾的殿堂。亦為宮殿的美稱。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帷,經於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韓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漢 劉向 《九嘆·逢紛》:“芙蓉蓋而菱華車兮,紫貝闕而玉堂。”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朱閣玲瓏於林間,玉堂陰映於高隅。”

(2). 漢 宮殿名。《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作 建章 宮……其南有 玉堂 、 璧門 、 大鳥 之屬。” 司馬貞 索隱引《漢武故事》:“ 玉堂 基與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東觀漢記·孝沖皇帝紀》:“ 永嘉 元年春正月,帝崩於 玉堂 前殿。”

(3).泛指宮殿。 唐 杜甫 《進雕賦表》:“令 賈馬 之徒,得排金門,上玉堂者甚眾矣。”

(4).官署名。 漢 侍中有玉堂署, 宋 以後翰林院亦稱玉堂。《漢書·李尋傳》:“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官,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 顏師古 註:“ 玉堂殿 在 未央宮 。” 王先謙 補註引 何焯 曰:“ 漢 時待詔於 玉堂殿 , 唐 時待詔於翰林院,至 宋 以後,翰林遂並蒙玉堂之號。”《宋史·蘇易簡傳》:“帝嘗以輕綃飛白大書‘玉堂之署’四字,令 易簡 牓於廳額。”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詩:“遙羨玉堂諸院長,酒杯能緑火能紅。”《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至於那入金馬,登玉堂,是少年朋友的事業,我過了景了。” 王闓運 《郭新楷傳》:“君逸才也,玉堂群彥為愧多矣。”

(5).嬪妃的居所。借指寵妃。《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 顏師古 註:“玉堂,嬖倖之舍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

(6).神仙的居處。《文選·左思<吳都賦>》:“玉堂對霤,石室相距。” 劉逵 註:“玉堂石室,仙人居也。” 明 李東陽 《鏡川先生宅賞白牡丹》詩:“玉堂天上清,玉版天下白。”

(7).豪貴的宅第。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詩:“驚雷鳴桂渚,迴涓流玉堂。” 唐 張柬之 《東飛伯勞歌》:“窈窕玉堂褰翠幙,參差繡戶懸珠箔。” 清 朱彝尊 《水仙子·為毛大可挽姬人曼殊》曲:“玉堂傳説小名兒,檀板能歌絶妙詞。”

(8).經穴名。《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頭面部》:“玉堂在口內上齶,一名上含,其竅即頑顙也。”

黃閣

亦作“黃閤”。 1. 漢 代丞相、太尉和 漢 以後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塗黃色,以區別於天子。 漢 衛宏 《漢舊儀》卷上:“﹝丞相﹞聽事閣曰黃閣。”《宋書·禮志二》:“三公黃閤,前史無其義……三公之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黃其閤,以示謙不敢斥天子,蓋是 漢 來制也。”後因以黃閣指宰相官署。 唐 韓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邊》詩:“黃閣開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為子鑄作詩三十韻》:“我祖建四節,功烈光黃閤。”

(2). 唐 時門下省亦稱黃閣。 唐 杜甫 《奉贈嚴八閣老》詩:“扈聖登黃閣,明公獨妙年。”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詩》:“舊史《嚴武傳》遷給事中,時年三十二。給事中屬門下省, 開元 曰黃門省,故云‘黃閤’。”

(3).借指宰相。 唐 錢起 《送張員外出牧岳州》詩:“自憐黃閣知音在,不厭彤幨出守頻。” 宋 司馬光 《和始平公郡齋偶書》:“ 赤松 雅意思輕舉,黃閣群心望復還。”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辨冤》:“説甚么黃閣經綸肅萬方。”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補遺:“ 陳桂林 文恭 宏謀 ,黃閣雍容。”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詁:“跬,一舉足也。”《荀子·勸學》作“蹞步”。 楊倞 註:“半步曰蹞,蹞與跬同。”《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里;覆簣而進,及於萬仞。” 宋 范成大 《土門》詩:“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梁啓超 《新民說》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鈞儒 《寄大兒》詩:“小妹居對房,跬步無我離。”

(2).舉步;邁步。 宋 蘇軾 《靈壁張氏園亭記》:“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陸樹聲 《清暑筆談》:“士大夫逢時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難,而歸田為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青雲之路,跬步可階;五尺之童,便思奔競。”

(3).指極近的距離。《舊唐書·肅宗紀下》:“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失官後,便覺三山跬步,雲漢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昏霧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極少。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桓 稱仲父, 文 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馬光 《辭賜金第一札子》:“今臣等雖備位五使,猶在京城,跬步之勞,亦未嘗有,以何勛效再受重賜。”《朱子語類》卷五九:“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

(5).喻指小節。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夫細行不矜,終為大德之累,跬步必謹,猶憂其過舉也。”《明史·張邦奇傳》:“﹝ 張邦奇 ﹞與 王守仁 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跬步必謹。” 清 姚鼐 《復張君書》:“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

(6).人跡。 唐 杜甫 《溪漲》詩:“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仇兆鰲 註:“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後竹徑和牧中丞韻》:“跬步春園空,蒼然隔林語。”

可待

就會;就要。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寫一封假書,只説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陳與郊 《文姬入塞》雜劇:“今日裡,可待離龍城,還鳳穴。”

昂霄聳壑

昂:高;壑:峪。高出霄漢,聳立山壑。形容才能傑出,建樹宏大功業。也形容志氣高昂,胸懷廣闊。

長沙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畫像

(1) 肖像

巨幅畫像

(2) 畫成的人像

飲食

(1) 飯菜

含熱量低的飲食

(2) 吃喝

詩詞推薦

  • 對竹

    仲並宋代〕嶔岑何處峰,來伴蕭疏竹。悠然方丈間,寄此千里目。
  • 令節即事簡晞仲德施

    胡寅宋代〕寒食清明節令佳,禁菸遺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猶煩翠幕遮。長短驟看森雨筍,高低難覓旋風花。小齋
  • 梅雨潭

    林石宋代〕去夏曾同潭上游,蔭松坐石濯清流。論文聲雜飛泉響,話道心齊邃谷幽。盛暑忽思尋舊好,煩襟頓覺似新秋。也知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
  • 壽南宗東岩四首

    王邁宋代〕新陽一信並黃鐘,春到分枝若木叢。天為萬人生李晟,朋來三壽頌僖公。松林古佛燒香報,粟洞群仙注福同。欲識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獅子林十六景用辛丑詩韻·其十二·延景樓

    乾隆清代〕韶光醞釀已誾然,鏡里山河壺裡天。恰是小樓解人意,無言饒得靜中延。
  • 贛縣道中有懷晦庵用江東日暮云為韻作五詩寄

    趙蕃宋代〕我行向可許,貢江與章江。悠悠異所見,俗變服亦龐。定遷本中州,來南已殊邦。況此接荒服,寸心那得降。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
  • 次韻慎思貽二公誦詩

    張耒宋代〕西城永夜靈鼉鼓,北寺五更青石鐘。九牧何時官事了,三英聊喜故人逢。甲庚定處君無讓,蹀躞歸時我請從。從卻
  • 遠帆閣

    乾隆清代〕遠帆取號學金山,具體而微想像間。恰似前巡憑眺處,剪江艇數往和還。
  • 雪九首

    傅察宋代〕高堂連夜賞,蛾眉映珠櫳。誰憐閉門客,衣穿履亦空。
  • 秋日郡公招飲朝宗樓

    李世鰲明代〕長江如帶繞城樓,遠近晴嵐入檻浮。黃鵠招來檐下舞,白雲飛向坐中收。波光不礙千帆影,野色平分萬里秋。珍重
  • 乾隆清代〕一雨如期盡滌炎,山中颯爽十分添。花香鳥語無邊樂,近景遐觀取次拈。細霧常霏雙足底,輕雲猶戀半峰尖。雄風
  • 次韻十一叔芍藥五絕

    杜范宋代〕簇簇妖紅裛露鮮,春工爛漫乞君看。心期點檢都無可,幸有花盟獨未寒。
  • 次蕪徽明諸公韻三首

    李呂宋代〕鏡中已失舊時容,懶問春來白與紅。君為花愁成獨醉,余醅何惜命鄰翁。
  • 清平樂

    佚名宋代〕天潢佳氣。鍾作人間瑞。坐對滿堂珠玉貴。此日還當周晬。手持金印金戈。知他壯志如何。將相終須大用,姓名早
  • 贈方乾

    貫休唐代〕盛名與高隱,合近謝敷村。弟子已得桂,先生猶灌園。垂綸侵海介,拾句歷雲根。白日升天路,如君別有門。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
  • 步蟾宮

    沈鯨明代〕小外:平胡功就返金韉。山倚秋空劍氣寒。生:姓名上逮建章邊。行看稽顙皇宣。
  • 別閭丘諸公之臨安

    周孚宋代〕久耽筆硯棄犁鋤,石友申申或罵予。涉世何殊枕中夢,誤人今信案頭書。不堪秋菊彫荒徑,欲趁春帆返敝廬。回首
  • 賦貧民田詩

    謝朓南北朝〕假遇非將迎。靖共延殊慶。中歲歷三台。旬月典邦政。曾是共治情。敢忘恤貧病。將無富教禮。孰有知方性。敦本
  • 贈人

    佚名唐代〕平生才不足,立身信有餘。自嘆無大故,君子莫相疏。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
  • 麥釤

    王禎元代〕利刃由來與鐙同,豈知芟麥有殊功。回看萬頃黃雲地,不用𠛎鐮捲已空。
李運使贊原文_李運使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