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無為·其七·歸常樂九首原文
七祖遇曹溪。傳法破愚迷。
暗傳心地證菩提。愚者沒泥黎。
詩詞問答
問:證無為·其七·歸常樂九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證無為·其七·歸常樂九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齊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參考注釋
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眾修金籙齋詞》:“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諸天,貽祚流祥,傳休無極。”
(2).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 馬鳴 、 龍樹 、 杜順 、 智儼 、 法藏 、 澄觀 、 宗密 為七祖。禪宗南宗以 達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會 為七祖。禪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為六祖, 普寂 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 唐 呂岩 《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詩:“請師開説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參閱《景德傳燈錄·弘辯禪師》。
曹溪
(1).水名。在 廣東省 曲江縣 東南 雙峰山 下。 唐 楊炯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詩:“ 蕭 寺休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華山》詩:“笑看 曹溪 水,門前坐松風。”參閱《廣東通志·曲江縣·山川略四》。
(2).禪宗南宗別號。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寶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鑒禪師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禪師》詩:“洞了 曹溪 旨,寧輸俗者機。”
傳法
(1).佛教謂師徒以佛法相傳授。 唐 顧況 《鄱陽大雲寺一公房》詩:“ * 聊傳法,空門不用情。”《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彌遮迦尊者》:“六祖 彌遮迦尊者 ,中 印度 人也,既傳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國 。”《宋史·王安石傳》:“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時號 絳 為‘傳法沙門’, 惠卿 為‘護法善神’。”
(2).泛指以學問、方法相傳授。 唐 張籍 《隱者》詩:“問年長不定,傳法又非真。”
愚迷
(1).愚昧而執迷不悟。《隋書·藝術傳·庾質》:“臣實愚迷,猶執前見,陛下若親動萬乘,糜費實多。” 元 范康 《竹葉舟》第二折:“道兄,我看世俗之人,貪嗔愛慾,如青蠅之嗜血,似羣蟻之慕羶,只利趨前,竟忘溺死,好愚迷也。”《三國演義》第八九回:“汝兄愚迷,汝當諫之。”
(2).指愚昧迷惘之人。《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遂使愚迷妄求功德,不憚科禁,輕犯憲章。”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一折:“問是非海內,人我叢中,將那不曉事的愚迷勸。”
(3).愚弄迷惑。 清 方苞 《書<太史公自序>後》:“乃重為方士所愚迷。”
心地
(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萬法,如地能長萬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養
願問第一義,回向心地初。——杜甫《謁文公上方》
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朱子全書·學二》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鏡花緣》
(3) 心情,心境
心地輕鬆
(4) 心胸、氣量
總能夠似寶玉這般人材心地?——《紅樓夢》
菩提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