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白太尊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壽白太尊原文

分符海國領專城,南極常依帝座明。

窮髮波濤支一柱,中流日月照雙旌。

蕊珠天上長生國,金粟人間古佛名。

聖主賢臣今日事,遐方人吏頌河清。

詩詞問答

問:壽白太尊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壽白太尊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壽白太尊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庚韻

參考注釋

分符

猶剖符。謂帝王封官授爵,分與符節的一半作為信物。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述職撫 荊 衡 ,分符襲寵榮。”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傳奇大意》:“到海上坐展雄圖,功成日同歸完聚,列土分符。”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乞外名都重,分符寵命仍。”

海國

(1).近海地域。 唐 張籍 《送南遷客》詩:“海國戰騎象,蠻州市用銀。” 宋 蘇軾 《新年》詩之三:“海國空自煖,春山無限清。” 清 何紹基 《滬上雜書》詩:“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

(2).臨海之國或海外之國。 明 何景明 《送宗魯使安南》詩:“日月天門逈,星辰海國遙。” 清 卓爾堪 《題劉松年海島圖》:“ 中華 百貨資百蠻,海國紛紛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後》詩之九:“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專城

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一類的地方長官

四十專城居。——《樂府詩集·陌上桑》

南極

(1)

(2) (1)∶從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頂 (2)∶地球上最南的一點,地軸的南端

(3) 磁鐵自由懸掛時指向南方的磁極

帝座

(1).帝王的座位。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2).亦作“ 帝坐 ”。古星名。屬天市垣。即武仙座α星。 戰國 甘德 石申 《星經》:“帝座一星在市中,神農所貴,色明潤。”《後漢書·襄楷傳》:“熒惑入太微,犯帝坐。” 宋 王安石 《和吳沖卿集禧齋詞》:“帝坐遙臨物,星圖俯映人。” 清 龔自珍 《夜坐》詩:“一山突起邱陵妬,萬籟無言帝坐靈。”

窮髮

(1).極北不毛之地。《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地以草為毛髮,北方寒沍之地,草木不生,故名窮髮,所謂不毛之地。”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凌窮髮。” 唐 獨孤及 《海上寄蕭立》詩:“遠海入大荒,平蕪際窮髮。”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 北戶 而北,窮髮之南,靡弗欣懌。”

(2).借指極北不毛之地的國家。《宋書·符瑞志下》:“窮髮納貢,九譯導言。”

波濤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

閃爍著陽光的波濤上下翻騰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樂志十七》:“設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擔當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雙旌

(1). 唐 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2).泛指高官之儀仗。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辭之第,早建雙旌。” 徐炯 註:“雙旌唯節度領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劉忠之 《太常引·送郭復齋》詞:“何處望雙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冊封蜀藩》詩:“玉檢金泥出大庭,雙旌萬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徵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參見“ 雙節 ”。

蕊珠

即 蕊珠宮 。 唐 錢起 《暇日覽舊詩因以題詠》:“筐篋靜開難似此, 蕊珠 春色海中山。” 宋 周邦彥 《汴都賦》:“ 蕊珠 、 廣寒 、 黃帝 之宮,榮光休氣,朣朧往來。”參見“ 蕊珠宮 ”。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長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壽命很長。《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莊子·在宥》:“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唐 杜甫 《月》詩:“入河蟾不沒,擣藥兔長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三三:“且莫空山聽雨去,有人花底祝長生。”

(2).指道家求長生的法術。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 宋 蘇軾 《過大庾嶺》詩:“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3). 唐 宮 長生殿 的省稱。 明 無名氏 《解三酲·詠馬嵬事》曲:“再不見鬭草龍池春晝暖,再不見私語 長生 秋夜迢。”參見“ 長生殿 ”。

金粟

(1).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於竟(境)內,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於竟(境)內,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金粟與城齊矣。”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則有其名,關市之榷,摭實盡無其物。”

(2).“ 金粟如來 ”的省稱。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金粟 來儀, 文殊 戾止。” 前蜀 貫休 《和韋相公見示閒臥》:“堂懸 金粟 像,門枕御溝泉。” 宋 張元乾 《西江月·和蘇庭藻》詞:“且作大真遊戲,未甘 金粟 龍鍾。”

(3).桂花的別名。因其色黃如金,花小如粟,故稱。 宋 范成大 《中秋後兩日自上沙回聞千岩觀下岩桂盛開復檥石湖留賞一日賦兩絕》之一:“金粟枝頭一夜開,故應全得小詩催。” 明 徐霖 《繡襦記·聞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亂開,美人玉纖輕折采。” 清 捧花生 《畫舫餘談》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應共荷花斗靚妝。”

(4).黃色花蕊。 宋 梅堯臣 《梅花》詩:“墜萼誰將呵在鬢,蕊殘金粟上眉蟲。”

(5).比喻燈花、燭花。 唐 韓愈 《詠燈花同侯十一》:“黃里排金粟,釵頭綴玉蟲。” 明 劉基 《正月十五夜燈花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 清 許光治 《閱金經·燭花》曲:“絳蠟銀荷擁,翠盤金粟叢。”

(6).首飾名。 唐 楊炯 《老人星賦》:“晃如金粟,燦若銀燭。” 唐 溫庭筠 《歸國遙》詞:“鈿筐交勝金粟。” 華鍾彥 註:“鈿筐、金粟,皆頭飾也。”

(7).山名。在 陝西省 蒲城縣 東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釐革》:“ 玄宗 嘗謁 橋陵 ,至 金粟山 ,覩崗巒有龍盤鳳翔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三·蒲城縣》:“ 金粟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後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東陽 《中元謁陵遇雨》詩之十:“ 鼎湖 龍作雨, 金粟 鳥呼風。”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古佛

(1).歷史年代久遠的佛像。 宋 朱熹 《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詩之一:“因依古佛居,結屋寒林杪。” 清 袁枚 《普陀寺》詩:“古佛坐無言,流泉代作語。”

(2).佛教語。指過去的佛。《五燈會元·<七佛>序》:“古佛應世,緜歷無窮,不可以周知而悉數也。”

聖主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東觀漢記·鮑永傳》:“今聖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雲殢 吳 越 ,君逢聖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 峨眉 月。”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經術遭逢聖主,備位輔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目下有某處將軍缺,倘不吝重金,僕囑內兄游揚聖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稱英明的天子。《戰國策·秦策三》:“良醫知病人之死生,聖主明於成敗之事。” 漢 王褒 《聖主得賢臣頌》:“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則見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臣聞附下罔上,聖主之所宜誅;心狠貌恭,明時之所必罰。” 清 曾國藩 《何君殉難碑記》:“飢寒逼身,難顧廉恥;聖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撫其子。”

賢臣

賢明的臣子。《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遐方

猶遠方。 漢 揚雄 《長楊賦》:“是以遐方疏俗,殊鄰絶黨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蹻足抗首,請獻厥珍。” 唐 白居易 《題郡中荔枝詩》:“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 清 曹寅 《粵中丞送孔雀》詩:“絶嶠龍閒能致遠,遐方珍貢自乘時。”

人吏

(1).百姓與吏胥。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勇於殺害,人吏不聊生。” 唐 岑參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衛荊州》詩:“神仙吏姓 梅 ,人吏待君來。”

(2).官吏。《韓詩外傳》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

(3).特指下級官吏。 唐 韓愈 《潮州請置鄉校牒》:“人吏目不識‘鄉飲酒’之禮,耳未嘗聞《鹿鳴》之歌。”

河清

(1).河水變清。多指 黃河 水清。《後漢書·襄楷傳》:“案 春秋 以來及古帝王,未有 河 清及學門自壞者也。”《宋史·河渠志四》:“近因野水衝盪沿 汴 堤岸,及河道淤淺,若止役河清,功力不勝,望俟農隙顧夫開修。”《清史稿·河渠志一》:“是月 河 清,起 陝西 府谷 訖 江 南 桃源 。”

(2). 黃河 水濁,少有清時,古人以“河清”為昇平祥瑞的象徵。《文選·張衡<歸田賦>》:“徒臨川以羨魚,俟 河 清乎未期。” 呂延濟 註:“ 河 清喻明時。”《三國志·蜀志·黃權傳》:“若客有 泰山 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 河 清。” 清 顧炎武 《五十初度時在昌平》詩:“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 河 清。”參見“ 河清三日 ”、“ 河清海晏 ”。

(3).古稱 黃河 千年一清,因以“河清”比喻時機難遇。 漢 王粲 《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 河 清其未極。”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 孫中山 《建國方略·不知亦能行》:“若必俟我教育之普及,知識之完備而後始行,則 河 清無日,坐失良機,殊可惜也。”

(4).極言歷時之久。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憑著我心志誠、身端正,便化作望夫石也,堅等到 河 清。”參見“ 河清難俟 ”。

詩詞推薦

壽白太尊原文_壽白太尊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