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大師比干墓下

作者:劉紹 朝代:元代

殷大師比干墓下原文

層城帶河流,坑坎延邐迤。

城門一凝望,突兀孤墳峙。

故老向我言,曾聞比干1~1死。

商辛昔昏戾,社稷見傾圮。

直諫有斯人,龍逄事堪擬。

想當批逆鱗,誠惻吐臧否。

改過冀君情,捐生非為已。

先王我同出,去此吾焉止。

顛覆忍見之,含悽向泉里。

我來屬多難,感激在千祀。

靖獻人自謀,忠仁孰能企。

摩挲仲尼書,朗詠道傍誄。

玄陰黯中陵,莽蒼寒吹起。

他日牧野師,誰憐商鼎徙。

詩詞問答

問:殷大師比干墓下的作者是誰?答:劉紹
問:殷大師比干墓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劉紹的名句有哪些?答:劉紹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十

參考注釋

層城

(1).古代神話中 崑崙山 上的高城。《文選·張衡〈思玄賦〉》:“登 閬風 之層城兮,搆不死而為牀。” 李善 註:“《淮南子》曰:‘ 崑崙 虛有三山, 閬風 、 桐版 、 玄圃 ,層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 崑崙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風 ;上曰 層城 ,一名 天庭 ,是為太帝之居。”

(2).泛指仙鄉。 宋 蘇軾 《仙都山鹿》詩:“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3).指京師;王宮。 晉 陸機 《贈尚書郎顧彥先》詩:“朝游游層城,夕息旋直廬。”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二六:“宮女多怨曠,層城閉蛾眉。” 清 黃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莊》詩:“層城匪迢越,廣陌交馳騁。”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遙望層城,丹樓如霞。”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層城臨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楊雲鵬 《登濮州北城》詩:“層城高絶一攀躋,歲杪臨風客思淒。” 清 張文光 《登汴城角樓》詩:“落日下層城,蒼然遠樹平。” 龔騫 《九秋詩·秋水》:“綺閣層城秋夜長,明朝問訊湖邊路。”

(5).指高山之巔。 宋 文同 《盤雲塢》詩:“幾曲上層城,盤盤次文石。”

河流

地表上有相當大水量且常年或季節性流動的天然水流

坑坎

(1).高低不平。《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軍士曰:‘小路投 華容道 ,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 清 戴名世 《與趙良冶書》:“蹀躞於坑坎之途,馳驟於污泥之阪,則其害豈特顛仆而已哉!”

(2).窪地;坑穴。《西遊記》第八四回:“真箇 三藏 依言,一行都閃下路來,到一個坑坎之下坐定。”《西遊記》第十三回:“﹝一行三人﹞正疑思之間,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

邐迤

屈曲相連的樣子

城門

城牆上的門洞,設有可關閉的門,供人出入或用作防禦

凝望

注目遠望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孤墳

(1).沒有合葬的墳墓。《文選·潘岳<西征賦>》:“瞰 康園 之孤墳,悲 平後 之專絜。殃厥父之 * ,蒙 漢 恥而不雪。” 李善 註:“《漢書》曰:‘ 平帝 葬 康陵 。’又曰:‘ 孝平王皇后 , 莽 女也。及 漢 兵誅 莽 ,燔燒 未央宮 , 後 曰:“何面目以見 漢 家!”自投火中而死。 後 不合葬,故曰孤墳。’”

(2).孤獨的或無人祭掃的墳墓。 唐 劉長卿 《過裴舍人故居》詩:“慘慘天寒獨掩扃,紛紛黃葉滿空庭,孤墳何處依山木,百口無家學水萍。” 元 張可久 《人月圓·秋日湖上》曲:“杖藜閒暇,孤墳梅影,半嶺松聲。”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秘議》:“行到窈娘身沒處,手披荒草看孤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僧﹞問墓所。羣導以往,則三尺孤墳,荒草猶未合也。”

故老

(1).元老;舊臣。《詩·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訊之占夢。” 鄭玄 箋:“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問政事,但問占夢。”《漢書·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問諸故老。” 唐 韓愈 《永貞行》:“元臣故老不敢語,晝臥涕泣何汍瀾。”

(2).年高而見識多的人。 晉 陶潛 《詠二疏》:“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金 王若虛 《贈昭毅大將軍高公墓碣》:“事實始末,雖不能詳;而故老所傳,猶得見其為人之大略。” 袁鷹 《悲歡·飛》:“ 淮安 故老相傳:從幼年時代起,他就愛倚在城中心 鎮淮樓 的石欄桿上……佇目縱望遙天。”

(3).前朝遺老。 宋 王安石 《和微之登高齋》:“百年故老有存者,尚憶 世宗 初伐 淮 。” 明 宋濂 《元故曾府君石表辭》:“當 宋 初改物,遺黎故老,猶有存者。”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吳梅村詩》:“比之自諱失節,反託於遺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語矣。”

比干

商代貴族,紂王叔父,官少師。相傳因屢諫紂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楚辭·屈原·涉江》

商辛

即 商 紂王 ,名 受 ,號 帝辛 。《韓非子·難四》:“ 商辛 用 費仲 而滅。” 宋 王禹偁 《仲尼為素王賦》:“ 商辛 、 夏癸 兮號 * ,又安得比於儒者。”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發宋陵寢》:“ 宋 之亡,非有 商辛 流毒,為白旄黃鉞之招也。”

昏戾

愚昧而暴戾。《明史·外國傳一·朝鮮》:“ 恭愍王 妃 安氏 擇宗親 瑤 權國事。已及四年,昏戾信讒,戕害勛舊。”

社稷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傾圮

倒塌。《水滸傳》第一○八回:“軍士爭先上橋,登時把橋擠踏得傾圮下來。” 明 張居正 《處士方田李公行狀》:“道路橋樑傾圮,輒捐貲為修葺。”《清史稿·災異志三》:“﹝ 乾隆 ﹞十三年四月初五日, 清河 大風雨,民舍傾圮無數。” 巴金 《還魂草》:“另外的兩三家被揭去了屋瓦,剩著半傾圮的木架子。”

直諫

耿直勸諫

直諫之士幾許?

終莫敢直諫。——《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龍逄

見“ 龍逢 ”。

批逆鱗

傳說龍喉下有逆鱗徑尺,有觸之必怒而 * 。常以喻弱者觸怒強者或臣下觸犯君主等。語本《戰國策·燕策三》:“ 秦 地遍天下,威脅 韓 、 魏 、 趙 氏,則 易水 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説也。”參見“ 嬰鱗 ”。

臧否

(1) 褒貶,評論

陟罰臧否。——諸葛亮《出師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善惡

未知臧否。——《詩·大雅·抑》

改過

改正錯誤

我們既要勇於認錯,又要勇於改過

捐生

捨棄生命。同“捐命”

甘捐生而自引。——潘岳《寡婦賦》

非為

(1).乾不顧法紀或禮法的壞事。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鬼爺爺》:“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

(2).指違法或違反道德的壞事、壞行為。《水滸傳》第三五回:“不孝逆子,做下非為。”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土番點卯》:“爾宜躬先奉法以統一鄉之眾,以盡軌於法,稍有非為,惟爾總是問。”

(3).不顧法紀或禮法。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四折:“我痴心想望貞潔,你做事忒殺非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人頗知禮法,極守本分的,怎敢幹此非為之事。”

先王

(1) 古代帝王。一般特指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幾個有名的帝王

舉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先王之樂(古代賢王所製作的音樂,即雅樂)。——《孟子·梁惠王下》

(2) 已逝的前代君主

受地於先王。——《戰國策·魏策》

受地於先王而守之

同出

(1).謂出處相同。《老子》:“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 王弼 註:“同出者,同出於玄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然此與 李慶子 遇狐叟事,大旨相類,不應俗人雅魅,迭見一時,又同出於 山 左。”

(2).謂同父所生。《國語·晉語四》:“同出九人,唯 重耳 在。” 韋昭 註:“同出,同生。”

(3).俱已出嫁。《爾雅·釋親》:“妻之姊妹,同出為姨。” 郭璞 註:“同出,謂俱已嫁。”

顛覆

物體傾覆,翻倒,也比喻指用陰謀破壞而非直接用武力從根本上推翻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宋· 蘇洵《六國論》

泉里

黃泉之下;墓中。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方銜感於一劒,非買價於泉里。”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黃塵帀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絶,閉骨泉里。”

多難

眾多難成之事;很多困難。《詩·周頌·訪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多,眾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眾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猶多故;多患難。《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 淮 夷之難也。”《左傳·昭公四年》:“ 晉 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 齊 楚 多難。” 杜預 註:“多篡弒之難。”《禮記·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 孔穎達 疏:“國家多有危難。”《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字 敬輿 ,年十四,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基 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 唐 杜甫 《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爭躍馬,多難患張鴟。”

感激

(1) 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千祀

千年。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惠心奮千祀,清埃播無疆。”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後先生蓋千祀兮,余再逐而浮 湘 。” 明 高啟 《吊伍子胥辭》:“奚千祀而勿毀兮,繄若人之死忠。”

靖獻

謂臣下盡忠於君。語出《書。微子》:“自靖,人自獻於先王。” 清 張泰來 《江西詩社宗派圖錄》:“且 居仁 作圖,名雖為詩,意實不專主於詩;大約如制科以詩賦取士,不過藉以為靖獻之資焉耳。”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仲尼

孔子 的字。 孔子 名 丘 , 春秋 魯國 人。《莊子·人間世》:“ 顏回 見 仲尼 ,請行。”《史記·孔子世家》:“ 紇 與 顏氏 女野合而生 孔子 ,禱於 尼丘 得 孔子 。 魯襄公 二十二年而 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 丘 雲,字 仲尼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周公 慎言於金人, 仲尼 革容於欹器。” 唐 張說 《大唐祀封禪頌》:“ 仲尼 敘帝王之書。” 明 顧絳 《述古》詩:“ 仲尼 貴多聞, 漢 人猶近古。”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掉了一頂帽子,又有何妨呢,卻看得這么嚴重,實在是上了 仲尼先生 的當了。”

朗詠

高聲吟誦。《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 李周翰 註:“朗,高也。凝思坐於幽巖,高詠臨於長川。”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詠,餞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對明月於青溪之下。” 元 於立 《春遊天湖》詩:“朗詠《招隱》作,悲吟《黃竹》章。”

玄陰

(1).謂冬季極盛的陰氣。 漢 王粲 《七釋》:“農功既登,玄陰戒寒,乃致眾庶,大獵中原。”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 明 劉基 《雜詩》之三十:“玄陰結嚴冬,芳意坐自遒。”

(2).陰暗;幽暗。 漢 司馬相如 《美人賦》:“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 晉 葛洪 《抱朴子·微旨》:“夫明之所及,雖玄陰幽夜之地,毫釐芒髮之物,不以為難見。” 南朝 梁 江淹 《燈賦》:“紫霞沒,白日沉,掛明燈,散玄陰。” 明 唐順之 《龍泉寺對雨》詩:“西山爽氣朝來歇,倏忽玄陰滿四陲。”

(3).指月亮。 唐 柳宗元 《天對》:“玄陰多缺,爰感厥免。” 唐 元稹 《賦得九月盡》詩:“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中陵

(1).山陵之中。《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毛 傳:“中陵,陵中也。” 晉 陸雲 《南征賦》:“臨川屯於廣陸,武騎被乎中陵。”

(2).中等高度的丘陵。《管子·地員》:“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於泉。” 尹知章 註:“施者,大尺之名也,其長七尺。”

莽蒼

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無際的原野

煙雨莽蒼

寒吹

冷風。 南朝 宋 鮑照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詩:“參差出寒吹,飉戾江上謳。” 唐 溫庭筠 《原隰荑綠柳》詩:“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閨。”

他日

(1) 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牧野

古代地名。在今 河南省 淇縣 南。 周武王 與反 殷 諸侯會師,大敗 紂 軍於此。《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 商 郊 牧野 ,乃誓。” 曾運乾 正讀:“ 牧野 ,在 紂 都 朝歌 南七十里。”

詩詞推薦

殷大師比干墓下原文_殷大師比干墓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