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秘色淨瓶,供養菊朵。
佛手擎之,是何因果。
調御無語,迦葉破顏。
如吃崖蜜,甜徹中邊。
畫師繪形,亦以指實。
色香俱淨,入寥天一。
詩詞問答
問:《題鄒一桂畫冊·其十一·瓶菊佛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四言詩
注釋
1. 四言詩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一
參考注釋
秘色
古代 越州 官窯所產磁器的顏色。因為帝王所專用,故云。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六:“今之祕色甆器,世言 錢氏 有國, 越州 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祕色。比見 唐 《陸龜蒙集·越器》詩云:‘九秋風露 越 窰開,奪得千峯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 嵇中散 鬭遺杯。’乃知 唐 時已有祕色,非自 錢氏 始。”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窯器》:“末俗尚靡,不貴金玉而貴銅磁,遂有祕色窰器。”
供養
(1) 給…提供生計,贍養
我一定供養你
(2) 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需要
供養老人
(3) 飼養,養活
就是它們,供養著幾百億噸級的海洋動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與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別長,每隻工蜂都願意用采來的花精供養它。——《荔枝蜜》
佛手
(1).佛的手。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煩暑若和煙露裛,便同佛手灑清涼。”
(2).見“ 佛手柑 ”。
因果
(1) 原因和結果,合起來說,指二者關係
因果關係
(2) 今生種因,來生結果。指事物的起因和結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因果報應
調御
(1).調教駕御。《無量義經·德行品》:“調御大調御,無諸放逸行,猶如象馬師,能調無不調。” 唐 柳宗元 《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攝取調御,凡歸於正真者,動而成羣,不自知其教。”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一:“若踶囓之馬,調御有道,久則自然馴熟。”
(2).佛教語。“ 調御丈夫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勸請調御,常住世間,救現在之兵災,除當來之苦集。” 唐 柳宣 《與翻經大德等書》:“僕心懷正路,行屬歸依,以實際為大覺,玄軀無為,是調御法體。”
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 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 * 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
迦葉
(1). 釋迦 弟子以 迦葉 為名者五人,經論中單稱 迦葉 是指 摩訶迦葉波 ,他年高德劭,稱為 大迦葉 。 釋迦 歿後佛教結集三藏時,他是召集人兼首座。 中國 禪宗又說他是傳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師,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以法師景行 大迦葉 ,故以頭陀為稱首。” 李善 註:“ 大迦葉 比丘,是 釋迦牟尼佛 大弟子。”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是時 迦葉 告諸眾曰:‘ 如來 寂滅,世界空虛,當集法藏,用報佛恩。’” 元 耶律楚材 《太陽·利道拔生》詩:“箇箇既知 迦葉 富,人人休怨 釋迦 慳。” 清 杜濬 《長乾阿育王寺》詩:“世尊悲下界, 迦葉 笑層顛。”
(2).借指佛教禪宗。因 迦葉 被認為是 中國 禪宗初祖,故稱。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本自依 迦葉 ,何曾藉 偓佺 。” 清 王戩 《秋日游白茅寺次少陵韻》:“身尚依 迦葉 ,足真踐 箕 潁 。”
(3).佛教指 釋迦佛 以前的過去七佛之一。見《法苑珠林》卷十三。
破顏
(1) 變為笑臉
落羽羞言命,逢人強破顏。——盧綸《落第後歸終南別業》
破顏一樂
(2) 比喻果實成熟或花朵開放
崖蜜
(1).山崖間野蜂所釀的蜜。又稱石蜜、岩蜜。色青,味微酸。《本草綱目·蟲一·蜂蜜》﹝集解﹞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色青,味小酸。” 唐 杜甫 《發秦州》詩:“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宋 蘇軾 《地黃》詩:“崖蜜助甘冷,山薑發其辛。”
(2).指櫻桃。 宋 蘇軾 《橄欖》詩:“待得微甘回齒頰,已輸崖蜜十分甜。” 宋 王直方 《王直方詩話·東坡<橄欖>詩崖蜜解》:“崖蜜,櫻桃。出《金樓子》。” 宋 惠洪 《資國寺春晚》詩:“美忻崖蜜嘗新果,香識山樊稱意花。”參閱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宋 戴埴 《鼠璞·橄欖》。
中邊
(1).《四十二章經》:“佛所言説,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佛家因以“中邊”指中觀與邊見(包括空、假等)。天台宗認為,“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見 隋 智顗 《摩訶止觀》卷五。 宋 陸游 《累日倦甚不能觴客睡起戲作》詩:“晚知古佛中邊語,正合 蒙莊 《內外篇》。” 明 丁鶴年 《逃禪室述懷十六韻》:“談玄分上下,味道悉中邊。”
(2).內外,表里。 宋 蘇軾 《東坡詩話·評韓柳詩》:“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若中邊皆枯澹,亦何足道。” 冰心 《往事二》八:“父親說:‘和人群大陸隔絕,是怎樣的一種犧牲,這情緒,我們航海人真是透徹中邊的了!’”
畫師
畫工;畫家。 隋 薛道衡 《昭君詞》:“不蒙女史進,更無畫師情。” 宋 梅堯臣 《看山寄宋中道》詩:“安得老畫師,寫寄幽懷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原來這 江雪漁 是一位畫師。”
指實
(1).指明實際情況。 漢 王充 《論衡·自紀》:“今失實之事多,華虛之語眾。指實定宜,辯爭之言,安得約徑?”《舊唐書·薛登傳》:“不以指實為本,而以浮虛為貴。”
(2).猶實據。《西遊記》第三九回:“正是 老孫 思無指實,與弟 八戒 ,夜入園中,打破花園,尋著埋藏之所。”
(3).核實。指,通“ 稽 ”。《荀子·正名》:“故知者為之分別,制名以指實。” 於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荀子三》:“指應讀作稽……指實亦稽實也。”一說為指明實事,見 楊倞 注。 魯迅 《三閒集·匪筆三篇》:“我記得Lombroso所做的一本書--大約是《天才與狂人》,請讀者恕我手頭無書,不能指實。”
(4).證實。指,通“ 稽 ”。《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誰知他定要見丈夫的骨血,方能指實。” 清 摶沙拙老 《閒處光陰》卷下:“上命軍機大臣傳訊,未能指實,蒙恩不譴。”
天一
(1).謂與天合而為一。《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註:“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
(2).星名。《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張守節 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鬭,知人吉凶者也。”
(3).神名。《史記·封禪書》:“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曰:“ 天一 、 太一 , 北極神 之別名。”
(4).太歲的別名。《廣雅·釋天》:“天一……太歲也。”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