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家稱壽。
海內文章走。
誇盛事,紛人口。
頗聞黃髮媼,早作青燈婦。
冰雪裡,藐孤涕淚曾相守。
剃剪陶家久。
台築懷清舊。
兼兩事,須推母。
春暉君解報,善頌吾何有。
唯願取,新安江水成春酒。
詩詞問答
問:《千秋歲·其三·為吳爾世壽母》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祿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二部
參考注釋
君家
(1).敬詞。猶貴府,您家。《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南史·顏延之傳》:“﹝ 顏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唐 韓愈 《醉贈張秘書》詩:“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2).敬稱對方。猶您。《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泰三年》:“我與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鴻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秦樓此日招鳳侶,遣妾每特來執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諧結髮。”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隨儕侶問來因。”
稱壽
祝人長壽。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置酒樂飲,賦詩稱壽。” 唐 薛奇童 《雲中行》:“舉杯稱壽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昊。” 宋 梅堯臣 《思歸賦》:“蓋自成人以及今,未嘗一日侍傍而稱壽。”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對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與雙親稱壽,多少是好。”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盛事
大事
亞特蘭大市的第26屆奧運會是國際體育界盛事
人口
(1)
(2) 人民或居民總數
(3) 人
黃髮
指老人。老人發白,白久則黃
黃髮垂髫。——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早作
(1).早起。《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晚寢早作,勿憚夙夜。” 李賢 註:“作,起也。”
(2).引申指早上。《宋史·太祖紀三》:“一日,罷朝,坐便殿,不樂者久之。左右請其故。曰:‘爾謂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誤決一事,故不樂耳。’”
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線青熒的油燈。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詩:“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宋 陸游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一:“背老親而獨游,理 兔園 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冷眼觀》第一回:“ 張令 半世青燈,一行作吏,到任後吏治過於勤勞,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冰雪
比喻清純
藐孤
幼弱的孤兒。語本《左傳·僖公九年》:“ 獻公 使 荀息 傅 奚齊 。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 孔穎達 疏:“藐諸孤者,言年既幼穉,縣藐於諸子之孤。” 清 方文 《田居雜詠》之二:“身後遺藐孤,粗足供簠簋。” 清 趙翼 《題長椿寺九蓮菩薩畫像》詩:“從來母后當沖帝,每利藐孤擅神器。”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 * 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剃剪
按照圖樣剪裁。今 山東 方言猶稱剪樣為剃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
陶家
(1).謂燒制陶器與從事稼穡。家,通“ 稼 ”。《大戴禮記·五帝德》:“﹝ 帝舜 ﹞ 蟜牛 之孫, 瞽叟 之子也,曰 重華 。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寬裕溫良。” 王聘珍 解詁:“‘家’當為‘稼’。《孟子》曰:‘自耕稼陶漁。’”
(2).燒制陶器的人。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 廣州 陶家皆作土鍋鑊,燒熟,以土油之,其潔浄則愈於鐵器,尤宜煮藥。”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陶埏》:“凡陶家為缶屬,其類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鉢盂,小者瓶罐。”
(3).指 晉 詩人 陶潛 。 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 陶 家五柳簇衡門,還有高情愛此君。” 唐 薛能 《折楊柳》詩之九:“眾木猶寒獨早青,御溝橋畔 曲江亭 , 陶 家舊日應如此,一院春條滿遶廳。” 唐 皎然 《酬烏程楊明府華雨後小亭對月見呈》:“夜涼喜無訟,霽色搖閒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風自清。”參見“ 陶叟 ”。
懷清
秦始皇 以 巴 寡婦 清 為貞婦,為之築 懷清台 。後因以“懷清”比喻婦女貞潔。 清 趙翼 《貞女芮泰姑詩》:“那得閒依繡佛燈,課嚴菽乳日三升,市兒買得都稱嘆,片片懷清寡女冰。”參見“ 懷清臺 ”。
兼兩
不止一輛車。兩,車輛。《後漢書·吳祐傳》:“ 恢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祐 諫曰:‘……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 清 顧炎武 《浯溪碑歌》:“匪煩兼兩載,不用金玉裝,攜此一紙書,存之貯青箱。”
謂有兩人。 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神翰 顧 不一,體變 鍾 兼兩。” 仇兆鰲 註:“ 顧野王 奇字皆通,有 虔 而 顧 不止一矣。 鍾繇 、 鍾會 父子善書,有 虔 而 鍾 可兼兩矣。”
春暉
春光,春陽。比喻母愛
鳥啼渾似惜春暉。——戴叔倫《過柳溪道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效《遊子吟》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新安江
錢塘江的支流,在浙江省北部,長293公里。新安江水庫有“千島之湖”之稱,新安江水電站為中國東南最大水電站
春酒
春季釀製的或春季釀成的酒;也指民間習俗,春節時宴請親友叫吃春酒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萬口祝公猶在耳,拜後爵土同封蘄張鎡《韓子師尚書致仕》
- 履穿尚恐高難及,磴滑猶應險可捫孔武仲《次韻和王敏仲望祝融峰四首》
- 罪至重而刑至輕,庸人不知惡矣,亂莫大焉。荀子《荀子·正論》
- 何事玉皇訊息晚,忍教憔悴向人間李九齡《上清辭五首》
- 孰是群動主,天機在靈關趙汝譡《冰壺亭》
- 昔時顏未改,浮世路多新於鄴《長安逢隱者》
- 遇予便把清涼測馬鈺《蓬萊客》
- 慢籠彩筆閒書字,斜指瑤階笑打錢趙光遠《詠手二首》
- 艤扁舟快閣盤桓,看一道澄江,落木千山薛昂夫《【雙調】蟾宮曲_嘆世雞羊鵝》
- 古來毀棄連城璧,不恨沉埋百世英舒岳祥《次韻答達善》
![千秋歲·其三·為吳爾世壽母原文_千秋歲·其三·為吳爾世壽母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