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闕里瞻拜因成八韻原文
九年別廟貌,午夜結神心。
所喜慈躬健,得陪聖跡尋。
乘朝至曲阜,信宿憩泉林。
總是資鑽仰,於焉知古今。
明當簋芹奠,先此鼎香欽。
愜矣伸顒望,肅然對照臨。
尊聞獨已恧,立教百王任。
步入遜非昔,尤增惕念深。
詩詞問答
問:至闕里瞻拜因成八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至闕里瞻拜因成八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至闕里瞻拜因成八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六
2. 向謁由闕里俱聖時門前降輦步入茲朕躬已逾六旬若遠步過勞恐儀節轉不能安舒展敬因自東角門入至大成門傍下輿且祭門闕里儀注原稱自大成降輿今始依之
參考注釋
廟貌
《詩·周頌·清廟序》 鄭玄 箋:“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因稱廟宇及神像為廟貌。 三國 蜀 諸葛亮 《黃陵廟記》:“廟貌廢去,使人太息。”《桯史》附 宋 岳珂 《籲天辯誣通敘》:“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宮爵,又錫之冢地……旌以廟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軍之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軍次實錄》:“形骸雖肖何如覺,廟貌徒嚴妄設陳。”
午夜
指夜裡十二點鐘前後;半夜
神心
(1).猶心神。謂魂與心。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意離未絶,神心怖覆。” 漢 揚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經緯萬方,事繫諸道德仁義禮。”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 太公 避 紂 之亂,屠隱市朝,遯釣魚水,何必 渭 濱,然後 磻溪 ,苟愜神心,曲渚則可。 磻溪 之名,斯無嫌矣。”
(2).猶聖心。謂天子的心。《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貽宴好會,不常厥數;神心所受,不言而喻。” 呂向 註:“言天子遺其宴會者,不常其數,但聖心所與者,不言而自曉。”
慈躬
對父母等長輩身體的尊稱。《痛史》第七回:“﹝ 文天祥 ﹞奏道:‘不知太皇太后慈躬如何了?’太后道:‘今日受這一驚,益發沉重了。’”
聖跡
聖人的遺蹟
曲阜
山東省的縣。位於省西南部,面積975平方公里,人口52萬。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孔府、孔廟、孔林是中國古代三大建築群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信宿
連住兩夜,也表示兩夜
公歸不復,子女信宿。——《詩·豳風·九罭》
流連信宿,不覺忘返。——《水經注·江水》
總是
永遠地;無例外地
鑽仰
深入研求。語本《論語·子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刑昺 疏:“言夫子之道高堅,不可窮盡……故仰而求之則益高,鑽研求之則益堅。” 漢 陳琳 《答東阿王箋》:“此乃天然異稟,非鑽仰者所庶幾也。” 宋 王禹偁 《送孫何序》:“服勤古道,鑽仰經旨。”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世儒於此十三部,或焚膏繼晷,鑽仰終生,或鍛鍊苛求,百端掊擊。” 李詳 《論桐城派》:“小亦鑽仰先達,樹義卓然。”
於焉
從此;於此。 唐 顧況 《塞上曲》:“酣戰祈成功,於焉罷邊釁。” 唐 唐彥謙 《游南明山》詩:“於焉偶閒暇,鳴轡忽相聚。”
於是。《詩·小雅·白駒》:“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朱熹 集傳:“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 陳奐 傳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搖也。今字作‘逍遙’。”《後漢書·董卓傳論》:“及殘寇乘之,倒山傾海, 崑岡 之火,自茲而焚,《版》《盪》之篇,於焉而極。” 唐 元稹 《相和歌辭·決絕詞》:“有美一人,於焉曠絶。” 明 劉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軒》詩:“珍重無生侶,於焉托清淨。”
知古今
謂識古通今。《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只是這位姑娘,怎的又會這么知古今兒也似的呢?”
明當
猶明日,明天。《北史·蕭寶夤傳》:“ 寶夤 明當拜命,其夜慟哭。” 唐 王維 《宿鄭州》詩:“明當渡 京水 ,昨晚猶 金谷 。” 宋 吳潛 《水調歌頭·和梅翁韻預賦山中樂》詞:“倚棹明當發,歸夢落三洲。”
明白得當。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見 陸丈 回書,其言明當。”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古人不忌重韻》:“古人但取文理明當而已,初不避重字也。” 清 姚鼐 《復魯絜非書》:“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捨,繁簡廉肉不失法,吐辭雅馴不蕪而已。”
顒望
(1).凝望,抬頭呆望。 唐 李赤 《望夫山》詩:“顒望臨碧空,怨情感離別。” 宋 柳永 《八聲甘州》詞:“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捷報》:“顒望碧天遙,不見春歸路。”
(2).仰望,敬仰地期待。 唐 白居易 《祈皋亭神文》:“若寂寥自居,肸饗無應,長吏虔誠而不答,下民顒望而不知,坐觀田農,使至枯悴。如此,則不獨人之困,亦唯神之羞。”《資治通鑑·唐昭宗景福二年》:“儻實屯軍 鄴下 ,顒望降臨;必欲真決雌雄,願角逐於 常山 之尾。” 胡三省 註:“顒,魚容翻,仰也。”
(3).盼望;等待。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某久留軍前,都人顒望,欲乞早歸。”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相發怒》:“朝夕縈掛,只為孩兒多用心。不知月老事如何?為甚冰人沒信音?顒望多時,情緒轉深。”《警世通言·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張二官 顒望回家,將息取樂,因見本婦身子不快,倒戴了個愁帽。”
肅然
(1)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肅然起立
(2) 嚴肅謹慎的樣子
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後漢書·張衡傳》
對照
(1) 相互對比參照
藍眼同黑頭髮形成鮮明對照
(2) 對比
立教
樹立教化;進行教導。《韓詩外傳》卷八:“學校庠序以立教,事老養孤以化民。”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或立教以進庸怠,或言命以窮性靈。” 宋 葉適 《<黃文叔詩說>序》:“自文字以來,《詩》最先立教,而 文 、 武 、 周公 用之尤詳。”
百王
歷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漢書·董仲舒傳》:“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製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南朝 梁 沉約 《光宅寺剎下銘》:“濡足萬古,援手百王。”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道場三教會,心地百王期。” 明 何景明 《郊觀》詩:“神祇二後配,禮樂百王殊。”
步入
步步進入,進入
步入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