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來東都,貌如林間鶴。
聞名今見之,信難塵中著。
諸儒紛藏寶,人進已反卻。
眇然千載事,獨與復商略。
斯人昔俊豪,世故熟斟酌。
冥棲二十年,不為幽禪著。
秋風有所思,木落廬山腳。
豈為菰蓴念,亦負溪友約。
清霜動車輪,不復生四角。
想見胸府間,天地瀉寥廓。
平生杜陵老,妙處倚山閣。
歲晚或相從,應分半岩壑。
詩詞問答
問:《送劉羲仲檢討歸南康(原註:公時在汴京。)》的作者是誰?答:翁挺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翁挺的名句有哪些?答:翁挺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六部
2. 原註:公時在汴京。
參考注釋
生來
天生;生就
這孩子生來就結實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註:“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後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鑑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於 東都門 外,後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如林
形容多。《詩·小雅·大明》:“ 殷商 之旅,其會如林。” 毛 傳:“如林,言眾而不為用也。”《後漢書·郅惲傳》:“故能獲天地之應,剋 商 如林之旅。”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異人輻湊,猛士如林。”
聞名
(1) 著名;有名
舉世聞名
(2) 聽到名聲
聞名不如見面
眇然
(1).高遠貌;遙遠貌。《漢書·王褒傳》:“何必偃卬詘信若 彭祖 ,呴噓呼吸如 僑 松 ,眇然絶俗離世哉!” 顏師古 註:“眇然,高遠之意也。”《後漢書·馮衍傳下》:“疆理九野,經營五山,眇然有思陵雲之意。”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郭璞<遊仙>》:“眇然萬里游,矯掌望煙客。” 宋 王安石 《次青陽》詩:“十載 九華 邊,歸期尚眇然。” 清 陳恭尹 《南嶽道中從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詩:“中峯方眇然,將登且當歇。”
(2).弱小貌;微小貌。 宋 葉適 《故昭慶軍承宣使知大宗正事崇國趙公謚宣簡議》:“公遭時多故,特眇然童子,周旋四方,而感勵問學,居窮守獨之操,甚於寒鄉窶士。”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說》:“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離婁 視之眇然無有也。何也?所託者小也。”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商略
(1).商討。 晉 范寧 《<穀梁傳集解>序》:“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陳疑滯,博示諸儒異同之説。”《金史·荊王守純傳》:“今諸相皆老臣,每事與之商略,使毋貽物議足矣。” 趙朴初 《埃及紀游·騎駱駝過人獅像》詩:“欲喚人獅與商略,田疇大漠待如何。”
(2).品評,評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劉丹陽 、 王長史 在 瓦官寺 集, 桓護軍 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 江左 人物。”《魏書·李彪傳》:“ 彪 評章古今,商略人物。”
(3).估計。 宋 黃庭堅 《醇道得蛤蜊復索舜泉》詩:“商略督郵風味惡,不堪持到蛤蜊前。” 宋 陸游 《雪後尋梅偶得絕句》之六:“商略前身是 飛燕 ,玉肌無粟立黃昏。”
(4).準備。 宋 盧祖皋 《摸魚兒·九日登姑蘇台》詞:“吟未就,但衰草荒煙,商略愁時候。” 宋 姜夔 《點絳脣》詞:“燕雁無心, 太湖 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5).脫略,放任不羈。《三國志·蜀志·楊戲傳評》:“ 楊戲 商略,意在不羣。”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俊豪
才智傑出的人。 宋 葉適 《書<龍川集>後》:“僚友一時,志同義合,相與扶立俊豪魁特之緒,使流風餘論猶能表見於後人。”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不韋 招英茂、聚俊豪。”《再生緣》卷八:“夫人見説稍消怒,扶起 東平 小俊豪。”
世故
(1) 通達人情,富有待人接物的處世經驗
老於世故
有些人還繪聲繪色,說他如何世故。——《瑣憶》
(2) 應酬;敷衍
他也世故了幾句
(3) 生計
不治世故
(4) 世事變故
世故尚未夷
(5) 世交
世故相逢各未閒
斟酌
(1) 反覆考慮以後決定取捨
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矣。——《國語·周語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潛《移居》
獨自斟酌
冥棲
猶隱居。 唐 李白 《古風》之十二:“使我長嘆息,冥棲巖石間。”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秋風
秋天的風
所思
(1).所思慕的人;所思慮的事。《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詩:“幽蘅發空曲,芳杜綿所思。” 明 劉基 《雜詩》:“欲采寄所思,不憚道路遠。”
(2).泛指思考。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音樂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時候,他便連綴若干聲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木落
樹葉凋落。 晉 左思 《蜀都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齊 王融 《議給虜書疏》:“春草水生,阻散馬之適;秋風木落,絶驅禽之歡。” 唐 李嶠 《與雍州崔錄事司馬錄事書》:“春還 江 北,時興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動 潘生 之思。” 元 周權 《湘中》詩:“天寒 楚 雲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顧炎武 《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雲多失舊林。” 包蕾 《豬八戒學本領》:“行夠多時,又是夏盡秋來,但平林木落,遠山含煙。”
山腳
亦稱“山麓”。山的靠 * 地的地方
溪友
指居住溪邊寄情山水的朋友。 宋 黃庭堅 《和答子瞻》:“故園溪友膾腹腴,遠包春茗問何如。” 宋 陸游 《小舟晚歸》詩:“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 元 洪希文 《仙邑館所歸溪行書觸目》詩:“杏花深處酒堪賒,來訪漁翁溪友家。”
清霜
(1).寒霜;白霜。《藝文類聚》卷九十引 晉 湛方生 《弔鶴文》:“獨中宵而增思,負清霜而夜鳴。” 唐 聶夷中 《贈農》詩:“清霜一委地,萬草色不緑。” 明 袁宏道 《短歌燕中逢樂之律作》:“明月浮空,清霜墮地。”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清霜薄日的早晨,凍得儗儗的雲色,映著半新不舊的赤旗,時時招拂。”
(2).用以喻頭髮花白。 金 元好問 《征人怨》詩:“塞垣可是秋寒早,一夜清霜滿鏡中。” 楊朔 《十月北京城》:“這些可敬的老藝人,到滿頭清霜的年齡,倒更懂得用雙手來美化我們的生活了。”
車輪
用金屬、木料或其他堅固材料做的圓形構架,其中心有一輪轂,接在或掛在軸上,可以繞軸旋轉
四角
(1).指方形物的四個角。《禮記·檀弓上》“蟻結於四隅” 漢 鄭玄 註:“畫褚之四角,其文如蟻行,往來相交錯。”《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老爺下車一看,好一座 * 院,只見週圍城磚砌墻,四角有四座更樓。”
(2).指建築物頂四方的四個飛檐。 唐 岑參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詩:“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3). 東漢 時 匈奴 左賢王、左谷蠡王、右賢王、右谷蠡王的合稱。《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
想見
經過推測得出結論
從中可以想見生活的艱難
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胸府
猶胸懷,心胸。《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親從凋亡,始遇此士,聽其所問,殊開人胸府。”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寥廓
(1).空曠深遠。《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 洪興祖 補註引 顏師古 曰:“寥廓,廣遠也。” 唐 韋應物 《仙人祠》詩:“蒼岑古仙子,清廟閟華容。千載去寥廓,白雲遺舊蹤。” 宋 周邦彥 《一寸金·江路》詞:“疏林外,一點炊煙,渡口參差正寥廓。” 陳雲龍 集註:“寥廓,幽遠也。”
(2).遼闊的天空。《漢書·司馬相如傳下》:“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 顏師古 註:“寥廓,天上寬廣之處。” 宋 楊萬里 《筠庵》詩:“故老談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隨身無長物,止跨一隻鶴。” 清 方文 《亂後過姑蘇驛》詩:“月明雙雁翔寥廓,羨爾能飛脫網羅。”
(3).冷清;冷落。 漢 陸賈 《新語·慎微》:“當世不蒙其功,後代不見其才,君傾而不扶,國危而不持,寂寞而無隣,寥廓而獨寐,可謂避世,非謂懷道者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聲罕聞。” 清 鈕琇 《觚賸·貞白樓詩》:“﹝ 易庵 《貞白樓詩》﹞:‘風霜頗威厲,敗葉走階幾,我庭日寥廓,一望盡披靡。’” 吳組緗 《一千八百擔》一:“雨點打在上面,淅淅颯颯地響,襯托得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虛。 漢 焦贛 《易林·小畜之泰》:“天門開闢,牢戶寥廓,桎梏解脫,拘囚縱釋。” 晉 陸機 《嘆逝賦》:“或冥邈而既盡,或寥廓而僅半。” 唐 李白 《志公畫贊》詩:“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虛空其心,寥廓無主。”
(5).指虛無之境。 前蜀 韋莊 《悼楊氏妓琴弦》詩:“魂歸寥廓魄歸煙,只住人間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佳哉子能圖,可以慰寂寞。相與驗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謂宇宙的元氣狀態。《素問·天元紀大論》:“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文選·賈誼<鵩鳥賦>》:“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李善 註:“寥廓忽荒,元氣未分之貌也。” 晉 潘岳 《西征賦》:“ 潘子 憑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7).寬宏豁達。《漢書·鄒陽傳》:“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 顏師古 註:“寥廓,遠大之度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今見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陳子昂 《薊丘覽古》詩:“ 鄒子 何寥廓,謾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語遠,端亮者語壯。”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杜陵老
指 唐 杜甫 。 宋 黃庭堅 《過洞庭青草湖》詩:“我雖貧至骨,猶勝 杜陵老 。” 宋 戴復古 《論詩七絕》:“飄零憂國 杜陵老 ,感寓傷時 陳子昂 。”
妙處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養的妙處
(2) 奧秘之處
自有妙處
山閣
依山而築的樓閣。 唐 杜甫 《縛雞行》:“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金 元好問 《溪橋獨步》詩:“納納溪橋逗晚風,水村山閣往來通。” 明 陳藎卿 《南呂懶畫眉·嘉善寺蒼雲崖》曲:“摩空片石綉苔斑,石上雲流夏亦寒,憑來山閣秀堪飡。”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應分
分內應該做的
幫助顧客選購商品是我們售貨員應分的事
岩壑
(1).山巒溪谷。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事,滅跡入雲峯。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唐 盧綸 《太白西峰書懷》詩:“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別。”
(2).借指隱者的住所或隱者。 唐 岑參 《下外江舟中懷終南舊居》詩:“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宋 黃庭堅 《和答外舅孫莘老》詩:“少監巖壑姿,宿昔廊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