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麥原文
步出城東門,微徑南迤邐。
騁馬歷磊確,春光何靡靡。
蘇紫及藍黃,瑣細不足指。
引睇耒耜外,麰麥方薿薿。
晴浪淺不揚,頹雲互偃倚。
驚烏驀然飛,翠色墮欲起。
万旗森摩戛,力與東風抵。
苞桑系高畛,宛若大將壘。
馮虛縱遐矚,詩興勃填委。
朝霞餐未饜,清颸歷牙齒。
馬上揖農夫,願言滌兩耳。
年來有司良,民得展四體。
去冬雪何厚,膏澤尚漫瀰。
朝夕時雨降,足食良可擬。
感茲芻蕘言,志動氣亦喜。
揮鞭聊一吟,慷慨殊未己。
詩詞問答
問:觀麥的作者是誰?答:石寶
問:觀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熊峰集卷一
參考注釋
東門
(1).東城門。《詩·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 漢 張衡 《東京賦》:“西阻 九阿 ,東門於 旋 。”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卷四十:“ 漢 唐 時州郡多在京師之東,士大夫遊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東門。”
(2).複姓。 春秋 魯 公子遂 字 襄仲 ,居東門,號 東門襄仲 ,後因以為姓氏。 漢 有 東門雲 。
微徑
小路。《六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 唐 杜甫 《飛仙閣》詩:“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 宋 楊萬里 《紀羅楊二子游南嶺石人峰》詩:“初嫌微徑無人蹤,行到半嶺徑亦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十》:“復從南坡下得微徑,下一里餘而東抵坑底。” 清 金農 《樊口西郊行藥》詩:“此閒微徑僻,斜景閉墟落。”
迤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連綿貌。 南朝 齊 謝朓 《治宅》詩:“迢遰南川陽,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鳳棲梧》詞之三:“玉樹瓊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輪上》:“她把眼從窗戶望出去,是迤邐不斷的青山。”
(2).指唱歌聲和鳥鳴聲的悠揚圓轉。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語,偏向閒庭戶。”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蘇軾 《錄進單鍔吳中水利書》:“蓋本處地勢,自 銀林堰 以西,地形從東迤邐西下。” 鄭觀應 《盛世危言·邊防上》:“在東北、西北,由 東三省 、內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與 俄 接壤。”
(4).緩行貌。《古今小說·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別了眾名姬,擕著琴劍書箱,扮作遊學秀士,迤邐上路。”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屍,幸賴 法忍 扶餘,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陳》:“和這個胖女人較了半天勁,累得他筋疲力盡,他迤里歪斜走出來。”
(5).漸次;逐漸。 宋 蘇軾 《與楊元素書》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來千,餘可迤邐還。” 宋 賀鑄 《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古今小說·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騁馬
縱馬賓士。《晉書·李特載記》:“流人既不樂移,鹹往歸 特 ,騁馬屬鞬,同聲雲集,旬月間眾過二萬。”
靡靡
(1).猶遲遲。遲緩貌。《詩·王風·黍離》:“行邁靡靡,心中搖搖。” 毛 傳:“靡靡,猶遲遲也。”
(2).引申為逐漸,漸漸。 晉 陶潛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靡靡秋已夕,淒淒風露交。” 元 鄭彝 《續蘭亭會補山陰令虞國詩》:“靡靡時運近,期焉撫岏巑。”
(3).草隨風倒伏貌。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薄草靡靡,聯延夭夭。” 晉 陸機 《擬青青河畔草》詩:“靡靡江離草,熠燿生河側。”《雲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藍之花,輕而堅勁,一枝千花,千年一開,隨風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天台山日記》:“循路登絶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
(4).引申為隨順貌。《書·畢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賢。” 孔穎達 疏:“靡靡者,相隨順之意。”《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今陛下以嗇夫口辯而超遷之,臣恐天下隨風靡靡,爭為口辯而無其實。” 宋 葉適 《修職郎吳君墓志銘》:“世有能操養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則威望自尊,而士靡靡從之,何咎之有?”
(5).紛亂貌。 南朝 齊 謝朓 《杜若賦》:“枝靡靡而葉傾。” 宋 洪邁 《夷堅乙志·海中紅旗》:“顧見洪濤間,紅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啟 《九日無酒步至西汀閒眺》詩:“悠悠寒川駛,靡靡晴巒矗。”
(6).柔弱,頹靡。 宋 蘇軾 《謝南省主文啟·歐陽內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風俗靡靡,日以塗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音聲靡靡,風度狎褻。” 梁啓超 《讀<陸放翁集>詩》:“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參見“ 靡靡之音 ”。
(7).華美;明麗。《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間徙倚於東廂兮,觀夫靡靡而無窮。”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註:“靡靡,細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鳥行》:“美人自搗明月珠,赤玉盤中光靡靡。”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則憶君一分。”
(8).綿延不絕。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宋 王安石 《留題三祖山谷寺石壁》詩:“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圍。”《剪燈新話·太虛司法傳》:“ 大異 回顧,猶聞諠譁之聲,靡靡不已。”
(9).娓娓動聽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張茂先 論《史》《漢》,靡靡可聽。”《舊唐書·馬周傳》:“ 馬君 論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
(10).零落稀疏貌。《文選·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張銑 註:“靡靡,少貌。” 明 高啟 《秋懷》詩之十:“靡靡皋蘭衰,嗈嗈渚鴻吟。”
瑣細
繁多而細小
瑣細的家務
足指
足趾。腳指頭。 唐 張鷟 《耳目記》:“ 唐 柴附 馬紹 之弟……嘗著吉莫靴,上磚城,直至女牆,手無扳引,又以足指緣佛殿柱,至簷頭,捻椽覆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宋史·真宗紀一》:“明年正月,後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 開封 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引睇
遙望。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緘報平安》:“欲見無由空引睇,緘書如淚寄江鱗。”
耒耜
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麰麥
大麥。《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其地同,樹之時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孰矣。” 趙岐 註:“麰麥,大麥也。”亦泛指麥。《梁書·元帝紀》:“麰麥兩穗,出於 南平 之邦。” 宋 曾鞏 《喜晴》詩:“眼明意豁萬事快,預喜來年麰麥豐。”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三:“歲漕五等,曰正兌,米入京倉……曰麰麥,入京倉,供內府之用。”
薿薿
茂盛貌。《詩·小雅·甫田》:“今適南畝,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朱熹 集傳:“薿,茂盛貌。” 唐 柳宗元 《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既呈薿薿之祥,更覩煌煌之秀。” 清 錢謙益 《昔我年十七》詩:“皇天可憐我,如禾秋薿薿。”
不揚
(1).不損傷。《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 毛 傳:“揚,傷也。” 孔穎達 疏:“《釋詁》文揚與誤為類,故為傷。謂不過誤不損傷也。”
(2).不能散發。《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於是,王氣怨結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即起歷階而去。”
(3).不振作。 漢 嚴忌 《哀時命》:“居處愁以隱約兮,志沉抑而不揚。” 唐 杜甫 《新婚別》詩:“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4).亦作“ 不颺 ”。謂容貌不英俊。《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 杜預 註:“顏貌不顯揚。” 唐 裴度 《自題寫真贊》:“爾才不長,爾貌不揚,胡為將,胡為相。”《金史·后妃傳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諸嬖》:“ 海陵 嘗曰:‘ 餘都 貌雖不揚,而肌膚潔白可愛。’”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時 曹丞相 要接見你們的使者,他覺得自己的相貌不揚,便請我的老師 清河崔琰 來代替他。”
頹雲
下墜的雲。 晉 傅玄 《正都賦》:“修袖連娟,長裙繽紛,起若翔龍,降若頽雲。”一本作“ 穨雲 ”。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焚輪虹霓寢其祅,頽雲商羊戢其翼。”
穨雲:1.柔軟的雲。亦以喻指女子鬆柔的髮髻。 唐 崔融 《嵩山啟母廟碑》:“玄女以明月為珠, * 以穨雲作髻。”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拋卻鴛衾兜鳳舄,髻子穨雲乍綰。”
(2).墜落的雲。參見“ 穨雲駃雨 ”。
驀然
忽然;猛然
驀然看去,這石頭像一頭臥牛
摩戛
猶摩擦。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宋 晁補之 《新城游北山記》:“窗間竹數十竿,相摩戛,聲切切不已。”參見“ 摩擦 ”。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苞桑
(1).桑樹之本。《易·否》:“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孔穎達 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南史·宋紀上·武帝》:“若乃草昧經綸,化融於歲計,扶危靜亂,道固於苞桑。”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民心固結,國勢自繫於苞桑矣。”
(2).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唐 歐陽詹 《吊漢武帝文》:“已臨隧炭,幾絶苞桑。”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九:“或覆餗而終焉,或苞桑而振者。”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除此三大釁,而國家苞桑之業,已在世世。”
(3).《易·否》:“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孔穎達 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則有繫於苞桑之固,無傾危也。”後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經常思危而不自安,國家就能鞏固。《後漢書·吳漢蓋延等傳論》:“ 光武 審《黃石》,存苞桑,閉 玉門 以謝 西域 之質,卑詞幣以禮 匈奴 之使,其意防蓋已弘深。” 李賢 註:“言聖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懼,乃是繫於苞桑也。” 宋 黃庭堅 《書磨崖碑後》詩:“ 明皇 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 祿 兒。”《三國演義》第十三回:“人君當守‘苞桑’戒,太阿誰執全綱紀。”
(4).叢生的桑樹。《詩·唐風·鴇羽》:“肅肅鴇行,集於苞桑。”
宛若
宛如;仿佛
那棵榕樹枝葉繁茂,宛若巨大的綠傘
大將
(1) 軍銜。將官的最高一級
(2) 比喻某一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3) 高級將領的泛稱
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馮虛
凌空;騰空。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清 葆光子 《物妖志·音樂·琴瑟琵琶》:“生愈添怏怏,惜不能效馮虛之御風也。”
遐矚
遠眺,遠望。 唐 趙冬曦 《奉和張燕公早霽南樓》:“方曙躋南樓,憑軒肆遐矚。” 明 袁宗道 《大別山記》:“ 晴川閣 踞其首, 方亭 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登高遐矚一憑弔,淒涼寒戍悲笳音。”
詩興
做詩的興致
詩興大發
這種奇景,古時侯的文人墨客看到了,往往忍不住詩興大發。——《海市》
填委
紛集;堆積。 漢 劉楨 《雜詩》:“職事相填委,文墨紛消散。”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元夕》:“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後,連亘十餘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 清 龔自珍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歸館,郡之士皆知余至,則大讙,有以經義請質難者,有發史事見問者……填委塞戶牖,居然 嘉慶 中故態。”《宋史·河渠志五》:“江道既分,水復湍暴,沙石填委,多成灘磧。”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即事興情,因而成賦,然文辭繁縟填委,時涉神仙,與 玉 之《九辯》、《招魂》及當時情景頗違異。”
朝霞
太陽升起時東方的雲霞
漱正陽而含朝霞。——《楚辭》
朝霞滿天
朝霞映湖
牙齒
齒的通稱
馬上
(1) 立刻;立即
大家坐好,電影馬上要開映了
我馬上就和你在一起
(2) 在馬背上
馬上比武
農夫
1.指務農的人。 2.特指從事農業勞動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有司
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三國演義》
召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授之於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四體
(1) 指人的四肢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2) 書法中指真、草、隸、篆四種字型
膏澤
(1) 滋潤土壤的雨水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曹植《贈徐幹》
(2) 比喻恩惠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足食
(1).食糧豐足。《孫子·九地》:“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晉 傅玄 《陳要務疏》:“夫家足食,為子則孝,為父則慈,為兄則友,為弟則悌,天下足食則仁義之教可不令而行也。”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陸梳山居家制用》:“其有田少而用廣者,但當清心儉素,經營足食之路。”參見“ 足食足兵 ”。
(2).足夠吃,足夠食用。《左傳·宣公十二年》:“聞 晉 師既濟,王欲還,嬖人 伍參 欲戰。令尹 孫叔敖 弗欲,曰:‘昔歲入 陳 ,今茲入 鄭 ,不無事矣。戰而不捷, 參 之肉其足食乎?’” 晉 皇甫謐 《高士傳·老萊子》:“ 老萊子 亦隨其妻至於 江 南而止曰:‘鳥獸之毛可績而衣,其遺粒足食也。’”
芻蕘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動氣
發脾氣,怒形於色,甚至怒到破口罵人或動手打架的程度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