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原文
鸕鶿本野鳥,食魚以自活。
一被漁師得,鎩羽如受刖。
以繩縛其頸,驅之捕鱸鱖。
將謂得果腹,豈知不下咽。
冥然猶不悟,長此安能脫。
鸕鶿爾特愚,漁師爾特黠。
格物可會心,海鷗信明達。
詩詞問答
問:鸕鶿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鸕鶿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八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鸕鶿
水鳥名,俗叫“魚鷹”,羽毛黑色,有綠光,善捕魚,生活在海濱,用樹葉、海藻等築巢。漁人常用來捕魚。又名“烏鬼”,“水老鴉”
食魚
比喻幕賓受到重視、優待。語出《戰國策·齊策四》:“ 齊 人有 馮諼 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 孟嘗君 ,願寄食門下……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唐 方乾 《贈處州段郎中》詩:“德重自將天子合,情高元與世人疏。寒潭是處清連底,賓席何心望食魚。” 明 徐渭 《自為墓志銘》:“﹝余﹞一旦為少保 胡公 羅致幕府……食魚而居廬,人爭榮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
自活
自求生存。《淮南子·道應訓》:“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三國志·魏志·倭傳》:“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乘船南北市糴。”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二:“﹝ 晏 ﹞訪二人,皆死矣,妻子方貧,不能自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外人疑婦何以自活,然無跡可見,姑以為尚有蓄積而已。”
漁師
(1).古代官名。掌魚之官。《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漁師伐蛟,取鼉,升龜,取黿。” 高誘 註:“漁師,掌魚官也。”
(2).漁人。《宋書·隱逸傳·王弘之》:“ 上虞江 有一處名 三石頭 , 弘之 常垂綸於此。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 宋 於真人 《鳳棲梧》詞:“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鎩羽
摧落羽毛。常比喻不得志。 唐 柳宗元 《簡吳武陵》詩:“鎩羽集枯乾,低昂互鳴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提攜,鎩羽忽高飛,劍出 豐城 獄底。” 嚴復 《救亡決論》:“千萬旅進,人皆鎩羽,我獨成龍,是冥冥中之鬼神,又許我為儒也。”參見“ 鎩羽暴鱗 ”。
果腹
吃飽肚子
充嗛果服兮,驕傲歡欣。——《莊子·逍遙遊》
食不果腹
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下咽
往下吞咽
冥然
(1).恍惚不可捉摸貌。《淮南子·道應訓》:“冥然忽然,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
(2).玄默貌。 晉 殷仲堪 《天聖論》:“天者為萬物之根本,冥然而不言,百姓生而不用其功,萬物成而不疲其勞。” 唐 白居易 《題贈定光上人》詩:“安得遺耳目,冥然反天真。” 明 李贄 《答耿司寇》:“ 柳老 平生正坐,冥然寂然,不以介懷,故不長進。”
(3).昏迷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凌華》:“命酒與對酌別,飲數盃,冥然無所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貨郎》:“ 二 冥然而僵。既曉,第主出,見人死門外,大駭。”
(4).愚昧無知貌。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最古之民,冥然罔覺,偏隅為固,八風不通。”
(5).猶盲然。 元 何中 《送喻秀才序》:“冥然而趨,不知其九折之坂與其四達之衢歟。”
不悟
(1).沒有覺察。《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 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 蘇君 明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晉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
(2).不了解;不理會。《南史·江淹傳》:“不悟明公見眷之重。”《隋書·史祥傳》:“本即述職南蕃,宣條下國,不悟皇鑒曲發,備位少陽。”
(3).不覺悟。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封繼妻》:“而 夏 不悟,妄度 河套 指日可復,作《漁家傲》一闋。”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 清 時,許多 中國 人似並不悟自己之為奴,一嘆。”
格物
(1) 窮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致知
(2) 糾正人的行為
會心
領悟於心
會心的微笑
海鷗
海上常見的一種海鳥。性喜群飛,羽毛多黑白相間,以魚螺、昆蟲或穀物、植物嫩葉等為食
明達
(1) 通達
明達公正
(2) 懂得;通曉
各種技藝,無不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