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原文

人之與萬物,異名而同體。

貴賤何以殊,知與不知爾。

知之莫如學,學莫如修己。

汝學自有得,願言惟不已。

不已須自到,不到由中止。

請觀為田者,日夜服耒耜。

久之田自熟,其入須倍蓰。

至於耕耘廢,稂莠敗穈芑。

常時不用力,畬穫終無幾。

予與爾知田,肆言聊及此。

詩詞問答

問: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2. 原校:一本雲貴賤曷以分,知與無知耳。謂人或無知,亦物而已矣。知之莫如學

參考注釋

萬物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異名

(1).名稱不同。《老子》:“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三國 魏 阮籍 《達莊論》:“別而言之,則鬚眉異名;合而説之,則體之一毛也。” 唐 韓愈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詩:“蛤即是蝦蟇,同實浪異名。”

(2).別稱,別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濁水 即 白水 之異名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

(3).指人的外號。《水滸傳》第三七回:“因此人起他一箇異名,喚做 浪裡白跳 張順 。”

同體

(1).同一形體;共一形體。《莊子·大宗師》:“假於異物,託於同體。”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奇正》:“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體也。” 漢 王充 《論衡·物勢》:“目與頭同形,手與足同體。”

(2).指同胞兄弟。《晉書·陶瞻傳》:“ 夏 至,殺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雖醜惡,罪在難忍,然王憲有制;骨肉至親,親運刀鋸以刑同體,傷父母之恩,無惻隱之心,應加放黜,以懲暴虐。’”

(3).比喻無區別;一致。《呂氏春秋·誣徒》:“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二諦義》:“有無相殊,何得同體。” 康有為 《答南北美洲諸華商論中國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書》:“昔戊戌在京時,有問政體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滿 漢 不分,君民同體。’”

(4).猶同夥、同黨。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七繆》:“夫譽同體,毀對反,所以證彼非而著己是也。”

(5).謂結為一體,地位相當。《後漢書·皇后紀序》:“後正位後宮,同體天王。”

貴賤

〈方〉∶不管怎么樣;無論如何;反正

我勸了他半天,貴賤不聽

何以

(1) 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為什麼

何以出爾反爾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莫如

不如;這樣選擇較好

與其你去,莫如他來

修己

自我修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士之謀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達失二揆,宏道要樞,可謂勤於修己者與!” 清 姚鼐 《復蔣松如書》:“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實足以踐行其所言。”參見“ 脩己 ”。

有得

(1).有所得;有所領悟。《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太白而聚乎一舍,其下之國可以兵從天下。居實,有得也;居虛,無得也。”《南史·隱逸傳上·陶潛》:“少來好書,偶愛閒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宋 張載 《正蒙·有德》:“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如:學習有得;有得有失。

(2).表示程度深或持續時間長。《官場現形記》第三三回:“ 上海道 前腳走, 上海縣 跟著又來。並不是欺他官小,對不住他,只好擋駕;見面之後,有得同你纏。”

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不已

不停止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不到

(1)

不足,少於…

不到四分鐘駛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師抱怨那個孩子不到學校上課

(3)

不周到

我們是粗人,照顧不到,請多原諒

由中

猶由衷。《左傳·隱公三年》:“信不由中,質無益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漢 之與 吳 ,雖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約。”

田者

種田人。《文子·精誠》:“故田者不強,囷倉不滿,官御不勵,誠心不精。”《漢書·趙充國傳》:“且丁壯相聚,攻擾田者及道上屯兵,復殺略人民,將何以止之?”

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時日夜兵火交迫。——《廣州軍務記》

日夜望將軍至。——《史記·項羽本紀》

耒耜

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久之

很久,許久

悵恨久之。——《史記·陳涉世家》

倍蓰

亦作“ 倍屣 ”。亦作“ 倍徙 ”。謂數倍。倍,一倍;蓰,五倍。《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例》:“遠方有倍蓰之輸,中都有半價之鬻。”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中》:“要之策士浮談,視丹書敬義之規,何啻倍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齊天大聖》:“後輦貨而歸,其利倍蓰。” 王闓運 《羅季子誄》:“ 龔生 之夭,倍徙君年。”

至於

(1) 表示程度、範圍

至於他,是一定會來的

越長城之限,至於 泰安。(至:動詞,抵達。)——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問說》

(2) 表示另提一件事

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

(3) 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

至於斟酌捐益。——諸葛亮《出師表》

至於負者歌於途。——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至於怨誹之多。——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至於農夫小民。——宋· 蘇軾《教戰守》

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農耕之事

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豐年雨露頻。——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詩

(2) 比喻各種辛勤勞動(多指腦力勞動)

著意耕耘,自有收穫

稂莠

(1) 稂和莠,都是形狀像禾苗、妨害禾苗生長的雜草

(2) 比喻害群之人

常時

(1).固定的時間。 漢 王粲 《務本論》:“種有常時,耘有常節,牧有常期。”

(2).平時。 唐 杜甫 《天河》詩:“常時任顯晦,秋至轉分明。”《紅樓夢》第一○一回:“常時我見你不象今兒回來的快,問你一聲兒,也沒什麼生氣呢。”

(3).時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迴腸·離思》曲:“眉尖上,常時描出愁模樣。”《 * 詞話》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時打攪這裡,多蒙看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聽見他這些話,也就常時請他來吃杯酒。”

用力

花費精力;使勁

用力喊叫

無幾

(1) 很少,沒有多少

所剩無幾

(2) 沒有多久;不久

無幾死於任

肆言

無所顧忌地說話;縱言。《南史·焦度傳》:“ 度 於城樓上肆言駡辱 攸之 ,至自發露形體穢辱之。” 宋 蘇軾 《郭忠恕畫贊》:“益縱酒,肆言時政,頗有謗讟。” 明 宋濂 《送方生還寧海》詩序:“凡理學淵源之統,人文絶續之寄,盛衰幾微之載,名物度數之變,無不肆言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鳥語》:“而道士樸野,多肆言,無所顧忌。”

詩詞推薦

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原文_送君宜之臨城簿二首·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