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其五原文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錫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詩詞問答
問:歌·其五的作者是誰?答:契此
問:歌·其五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押庚韻 出處:全唐詩續補遺
參考注釋
弘道
(1).弘揚大道,弘揚正道。《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規諫太子》:“盡情義以兼極,諒弘道之在人。” 清 梅曾亮 《吳府君墓表》:“儒者避其名而不復權其義,世因以儒之行病不廣大,豈所謂能弘道者乎?”
(2).大道;正理。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上則崇稽古之弘道,下則闡長世之善經。”《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皇上繼隆,經教弘道。” 李周翰 註:“以經教天之大道也。”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無量
(1) 沒有限制的;沒有止境的
前途無量
(2) 難以計算,指數量極多
清高
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
自命清高
稱道
述說;讚揚某事物
連聲稱道
故國
(1) 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國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國,本國
見故國之旗鼓,感乎生於疇日。——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生活習慣基本上保持故國的一套
(3) 故鄉,家鄉
取醉他鄉客,相逢故國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詩》
(4) 舊都。南宋時指汴京
(5) 指舊地;古戰場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莫愁
古樂府中傳說的女子。一說為 洛陽 人,為 盧 家少婦。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 女兒名 莫愁 ……十五嫁為 盧 家婦,十六生兒字 阿侯 。”另一說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舊唐書·音樂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樂》和中復有‘莫愁’聲,故歌云:‘ 莫愁 在何處?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兩槳,催送 莫愁 來。’” 宋 周邦彥 《西河·大石金陵》詞:“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 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畫手安能寫 莫愁 。” 郁達夫 《春江感舊》詩之一:“泥落可憐雙燕子,低飛猶傍 莫愁 家。”
諸處
(1).他處。 唐 元稹 《放言》詩之三:“必若乖龍在諸處,何須驚動自來人?” 唐 白居易 《龍門下作》詩:“筋力不將諸處用,登山臨水詠詩行。”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主人甚賢,只此從容不惡,諸處亦未勝於此也。”
(2).處處;各處。 唐 王建 《題詵法師院》詩:“僧院不求諸處好,轉經唯有一窗明。” 宋 張先 《醉垂鞭》詞:“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水滸傳》第五二回:“次日陞廳,便行移公文,諸處緝捕,捉拿 朱仝 正身。”
聞聲
(1).聽到聲音。 前蜀 毛文錫 《喜遷鶯》詞:“碧紗窗曉怕聞聲,驚破鴛鴦暖。” 李木庵 《制憲》詩:“總纂加工宜努力,夢中刪稿尚聞聲。”
(2).聽到訊息。 柯岩 《奇異的書簡·天涯何處無芳草》:“兒子的朋友聞聲也都搶著來傳閱。”
聲名。《南史·任昉傳》:“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由是聞聲藉甚。”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立枷》:“當時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紳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