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原文
一朵芙蕖百和香,華清浴罷試新妝。
幽姿自分無泥滓,不用臨風妒六郎。
詩詞問答
問:白蓮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白蓮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白蓮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陽韻
參考注釋
芙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別名。《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註:“﹝芙渠﹞別名芙蓉, 江 東呼荷。”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南朝 梁 江淹 《蓮花賦》:“若其華實各名,根葉異辭,既號芙渠,亦曰澤芝。” 宋 王安石 《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齡 《和吳弘人見贈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滿庭清露濕芙蕖。”
百和香
由各種香料和成的香。《太平御覽》卷八一六引《漢武帝內傳》:“燔百和香,燃九微燈,以待 西王母 。”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四:“博山爐中百和香,鬱金蘇合及都梁。” 唐 權德輿 《古樂府》:“緑窗珠箔繡鴛鴦,侍婢先焚百和香。”亦省作“ 百和 ”。 宋 蘇軾 《次韻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強。” 金 元好問 《魏城馬南瑞以異香見貽且索詩為賦》之一:“梅心蘭甲類元同,氣壓 荀 家百和功。” 清 錢謙益 《和燒香曲》:“玉山岢峩珠樹泣, 漢 宮百和迎仙急。”
華清
(1).指 華清池 。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自 華清 賜浴,初承恩澤; 長生 乞巧,永訂盟香。” 郭沫若 《念奴嬌·小湯山》詞:“ 華清 何似?令人高下難説。”參見“ 華清池 ”。
(2).指 華清宮 。 唐 薛能 《折楊柳》詞之一:“ 華清 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 宋 蘇軾 《驪山絕句》之一:“辛苦 驪山 山下土, 阿房 纔廢又 華清 。” 明 敖英 《輞川謁王右丞祠》詩:“ 華清 風雨蕭蕭夜,愁絶 江 南 庾子山 。”參見“ 華清宮 ”。
(3).猶太清。指太空。 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雲住閣為歐陽平林青林長林題》套曲:“驀地雲開,皎然月出,恍疑騎鶴上華清。”
試新
(1).猶嘗試。 唐 孟浩然 《九日》詩:“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西遊記》第四六回:“砍頭那裡好試新?頭乃六陽之首,砍下即便死矣。”
(2).吃應時的新鮮食品。《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每熟時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後敢嘗。又遍送左近隣家試新,餘下的方鬻。”
(3).茶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綱至十綱,小團至大團而止,第一名曰試新。” 明 許次紓 《茶疏·今古製法》:“若漕司所進第一綱,名 北苑 試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夸之直,至四十萬錢,僅供數盂之啜,何其貴也。”
幽姿
幽雅的姿態。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唐 白居易 《畫竹歌》:“幽姿遠思少人別,與君相顧空長嘆。” 明 唐寅 《惜梅賦》:“然生不得其地,俗物混其幽姿。”
自分
自料,自以為。《漢書·蘇武傳》:“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 武 ,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 三國 魏 曹植 《上責躬應詔詩表》:“心離志絶,自分黃耇無復執珪之望。” 宋 陳亮 《書趙永豐訓之行錄後》:“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於一死者,義之所在,不約而自隱其中之所存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王公家書》:“當是時, 馮公 自分不免, 王公 備任慘毒。”
無泥
(1).猶言無丸泥之固。謂難以固守。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 洛陽 未復, 函谷 無泥。旋駕 金陵 ,方膺天眷。”
(2).不沾泥土。形容潔淨。 唐 杜甫 《奉答嚴中丞雨中見憶》詩之二:“何日雨晴雲出溪,白沙青石洗無泥。” 宋 蘇軾 《留題仙遊潭》詩:“青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六郎
(1).《舊唐書·楊再思傳》:“ 易之 之弟 昌宗 以姿貌見寵倖, 再思 又諛之曰:‘人言 六郎 面似蓮花; 再思 以為蓮花似 六郎 ,非 六郎 似蓮花也。’其傾巧取媚也如此”。 張昌宗 行六,故云。後用為詠蓮之典實。 宋 陸游 《荷花》詩:“猶嫌翠蓋紅妝句,何況人言似 六郎 。” 明 徐渭 《紅佛桑》詩之一:“都爭茜頰堪千鎰,誰問蓮花似 六郎 。” 魯迅 《秋夜有感》詩:“何來酪果供千佛,難得蓮花似 六郎 。”
(2). 宋 楊繼業 之六子 楊延昭 英勇善戰,在邊防二十餘年,屢挫 契丹 兵將,人稱 楊六郎 。詳見《宋史》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