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支庵遇無窮原文
為愛水關水,因便到七支。
老僧映戶立,驚是囊時師。
十載不相見,何緣得在茲。
當時同游侶,各各東西馳。
亦有先歸者,北邙生茅茨。
白下前朝寺,荒蕪半不治。
何當變陵谷,彈指巳若斯。
言罷長太息,握手憐鬢絲。
相期共銷夏,勞勞安所之。
詩詞問答
問:七支庵遇無窮的作者是誰?答:沈守正
問:七支庵遇無窮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愛水
(1).愛惜水。《韓詩外傳》卷三:“夏不敷浴,非愛水也。”
(2).佛教語。指因 * 而產生的津液、眼淚之類。《楞嚴經》卷八:“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詩》之十二:“濙濙愛水衫前淚,渺渺遊魂樹底春。”
(3).比喻 * 。 唐太宗 《大唐三藏聖教序》:“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因便
順便。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今夜領二三十人入驛,斫取蕃使頭,因便入衙殺了蕃王所差使長。” 宋 蘇軾 《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差人船送到 明州 ,附因便船舶歸國。”
七支
佛教語。十惡的前七種。包括三種身業:殺生、偷盜、邪淫;四種口業:妄語、綺語、惡口、兩舌。 南朝 齊 蕭子良 《淨住子序》:“以沙門淨身口七支,不起諸惡,長養增進菩提善根。”《釋氏要覽·戒法·問但制七支》:“七支者,謂三身業、四口業也。”
老僧
(1).年老的和尚。 唐 韓愈 《與孟簡尚書書》:“ 潮州 時,有一老僧號 大顛 ,頗聰明,識道理。” 宋 陸游 《夏夜泛舟書所見》詩:“山房猶復畏炎蒸,長掩柴門媿老僧。” 清 鄭燮 《題畫蘭二十一則》之七:“昔游 天目山 ,與老僧坐密室中,聞幽蘭香,不知所出。”
(2).老和尚自稱。《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僧與檀越又有一段因緣,願投宅上為兒,以報蓋棺之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居士,你但放心,説兇得吉。你若果有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時師
當代的儒者。 漢 劉歆 《移太常博士》:“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何緣
怎么;為什麼。《晉書·桓沖傳》:“ 沖 性儉素,而謙虛愛士。嘗浴後,其妻送以新衣, 沖 大怒,促令持去。其妻復送之,而謂曰:‘衣不經新,何緣得故!’ 沖 笑而服之。”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不然,則 山 東之盜, 二世 何緣不覺? 南詔 之敗, 明皇 何緣不知?” 章炳麟 《文學總略》:“必以儷辭為文,何緣《十翼》不能一致,豈波瀾既盡,有所謝短乎?”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游侶
同游的人;遊伴。 南朝 梁 何遜 《落日前墟望贈范廣州雲》詩:“高門盛游侶,誰肯進畋漁?” 明 徐熥 《武夷溪口送惟起弟》詩:“青山游侶散紛紛,況復臨岐遠送君。”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詞:“游侶半生死,想見涕潺湲。”
各各
(1).各自。《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 唐 元稹 《出門行》:“兄弟同出門,同行不同志。悽悽分歧路,各各營所為。” 胡懷琛 《送亞子歸梨里》詩:“十日匆匆成聚散,兩人各各有悲歡。”
(2).個個,每一個。《後漢書·趙熹傳》:“帝延集內戚讌會,歡甚,諸夫人各各前言:‘ 趙熹 篤義多恩,往遭赤眉出 長安 ,皆為 熹 所濟活。’帝甚嘉之。”《隋書·儒林傳·房暉遠》:“學生皆持其所短,稱己所長,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決也。”《紅樓夢》第十九回:“且説 榮 寧 二府中因連日用盡心力,真是人人力倦,各各神疲。”
(3).每一種。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歐洲文學史》和《域外小說集》都有多餘之本,現在各各奉贈一冊。”
(4).布散貌。 唐 元稹 《松樹》詩:“株株遙各各,葉葉相重重。”《迭雅》卷七:“各各,布散也。”
(5).象聲詞。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天色昏黑,不知砍著甚么東西,只是各各的響。”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北邙
亦作“ 北芒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陽 之北,故名。 東漢 、 魏 、 晉 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 漢 梁鴻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顧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詩:“ 北邙山 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 洛城 。”《紅樓夢》第一回:“三劫後,我在 北邙山 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
(2).借指墓地或墳墓。 晉 陶潛 《擬古》詩之四:“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唐 歐陽詹 《觀送葬》詩:“何事悲酸淚滿巾,浮生共是北邙塵。”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聽提刀廝殺把眉攢,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王闓運 《哀江南賦》:“鬼躑躅於北邙,人蕭條於東市。”
茅茨
亦作“茆茨”。1.茅草蓋的屋頂。亦指茅屋。《墨子·三辯》:“昔者 堯 舜 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韓非子·五蠹》:“ 堯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錢起 《早渡伊川見舊鄰作》詩:“村落通白雲,茆茨隱紅葉。” 清 侯方域 《明東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銘》:“公歸而無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數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乃於園中築茅茨,擇美婢往侍。”
(2).指簡陋的居室。引申為平民里巷。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不慕榮宦,身安茅茨。” 宋 蘇軾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求賢審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陳田 《明詩紀事戊籤·華察》引 陳臥子 曰:“ 子潛 清儉,似茅茨下人。”
(3).用以謙稱自己的家。 唐 清晝 湯衡 《懷李司直縱聯句》:“幽獨何以慰,友人顧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詩:“但願一門皆貴仕,時將車馬過茆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三仙》:“未修地主之儀,忽叨盛饌,於理不當。茅茨不遠,可便下榻。”
白下
(1) 南京的別稱
(2) 南京西北的一條路
朝寺
朝廷的官署。《文選·潘岳<在懷縣作>詩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 李善 注引《風俗通》:“今尚書、御史所止,皆曰寺也。”
荒蕪
因無人管理田地雜草叢生;無人耕種
由於缺乏勞力,大片土地荒蕪著
不治
(1).不能治理。《管子·國蓄》:“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貧富之不齊也。”《史記·樊酈滕灌商列傳》:“ 商 事 孝惠 、 高后 時, 商 病,不治。” 裴駰 集解引 文穎 曰:“不能治官事。” 宋 曾鞏 《飲歸亭記》:“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
(2).不追究,不治罪。《漢書·晁錯傳》:“非謗不治,鑄錢者除。”
(3).不修整。《史記·酷吏列傳》:“上幸 鼎湖 ,病久,已而卒起幸 甘泉 ,道多不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久而不治,竟全就圮頽。”
(4).不醫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
(5).指無法治好。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苟有為,猶膏肓之不治,譬癃痹之老也。” 王西彥 《死在擔架上的擔架兵》:“每次看見不治的傷兵抬到莊後的山上去時,他心裡總要溫習一遍酸苦。”
(6).不研究。 南朝 梁 任昉 《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嘗鑽厲求學而一經不治。”
何當
(1).猶何日,何時。《玉台新詠·古絕句一》:“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唐 李商隱 《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 巴山 夜雨時。” 郁達夫 《奉懷》詩:“何當剪燭 江 南墅,重試清談到夜分。”
(2).猶何妨;何如。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聞説 唐生 子孫在,何當一為問窮通?”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何當來世結香火,永與名山供井磑。”
(3).猶安得,怎能。 唐 岑參 《阻戎瀘間群盜》詩:“帝鄉北近日, 瀘口 南連蠻。何當遇 長房 ,縮地到京關。” 宋 王安石 《次韻答陳正叔》之二:“何當水石他年住,更把韋編靜處開。” 清 錢謙益 《玉堂雙燕行送劉晉卿趙景之兩太史謫官》詩:“何當鳴梧比丹鳳,且願銜花效黃雀。”
(4).猶何況。 唐 王昌齡 《江上聞笛》詩:“不知誰家子,復奏 邯鄲 音,水客皆擁棹,空霜遂盈襟。羸馬望北走,遷人悲 越 吟。何當邊草白,旌節 隴 城陰。” 宋 蘇軾 《無題》詩:“年光與時景,頃刻互衰變。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明 陳所聞 《金落索·閨怨》套曲:“ 姮娥 尚悔偷靈藥,風雨何當憶故人?”
(5).猶合當,應當。 唐 杜甫 《畫鷹》詩:“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純》詩:“明時正欲精蒐選,榮路何當力薦延。”京劇《雁門關》第一場:“決勝千里辨輸贏,單注著 黃巢 今日何當敗。”
(6).猶何嘗。 晉 傅玄 《秦女休行》:“百男何當益,不如一女良。”
陵谷
(1).《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毛 傳:“言易位也。” 鄭玄 箋:“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後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書·拓跋淵傳》:“臣以疏滯,遠離京輦,被其構阻,無所不為。然臣昔不在其後,自此以來,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變。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豐碑,懼從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韓偓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詩:“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數百年來幾陵谷,此猶堅完縫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詞:“能教滄海變桑田,陵谷一朝轉換。”
(3).丘陵和山谷。 唐 韓愈 《雜說》之一:“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蘇軾 《颶風賦》:“鼓千尺之濤瀾,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觸。”
(4).指陵墓。 清 顧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於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詩:“六十年間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樹,夜夜宿鳥還相呼。”
彈指
極短時間
一彈指的工夫
若斯
如此。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苟可貴其若斯,孰亦有雲而不珍。”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長太息
深長地嘆息。《楚辭·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漢 賈誼 《治安策》:“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 飛煙 拆書,得以款曲尋繹。既而長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遠如近也。’” 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第三章:“ 中山先生 在天有靈,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長太息吧!”
握手
通常用於會見或告別時,兩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後兩手上下輕輕搖動,以表示友誼、熱情、良好祝願,或慰問,或僅系一種禮節
鬢絲
亦作“鬂絲”。鬢髮。 唐 李商隱 《贈司勛杜十三員外》詩:“心鐵已從乾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明 李標 《寄懷無塵上人》詩:“蒲柳先衰感鬢絲,孤蹤不定益淒其。” 清 陶窳 《冬草》詩:“世態看蓬轉,孤心感髩絲。” 清 徐曼仙 《漫成》詩:“白到鬂絲羞鏡影,紅多血淚浣衣塵。” 戴望舒 《霜花》詩:“我靜觀我鬢絲的零落,於是我迎來你所裝點之秋。”
相期
期待;相約。 唐 李白 《贈郭季鷹》詩:“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孫立之赴廣西》詩:“相期鼻目傾肝膽,誰伴溪山避網羅。” 清 侯方域 《太平仁義之效論》:“人臣之進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岡山巡禮·登郁孤台》詩註:“ 贛江 一帶綠化頗佳,相期十年,可以戰勝洪水。”
銷夏
消夏。解暑,避暑。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銷夏灣>》詩:“遺名復避世,銷夏還銷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精怪·鱉精》:“ 吳門 俗例,新嫁娘每過端陽節,輒歸寧銷夏。”
勞勞
悵惘若失的樣子。一說惆悵憂傷的樣子
舉手長勞勞。——《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所之
所去的地方。《晉書·隱逸傳·孟陋》:“時或弋釣,孤興獨歸,雖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東周列國志》第二五回:“ 宮之奇 盡族而行,不言所之。”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是以古君子,不敢欺盲聾周端臣《毋忽詩》
- 眷言澄碧行,勝賞得迂趾宋孝宗《和史浩曲宴澄碧殿詩》
- 愛海雨江風,嬌鶯雛鳳,相和相催胡祗遹《木蘭花慢 贈歌妓》
- 應蝶粉半銷,鴉雲斜墜,暗塵侵鏡湯恢《二郎神》
- 安知最高頂,清淺水池開
- 契闊十五年,尚謂臥岩庵
- 燕競波中影,棋添局上聲釋紹嵩《偶作》
- 茅土宜班數,山河舊著盟
- 臨行無所贈,為邑莫如仁陳襄《送崔黃臣知廬山縣》
- 誠明大中性,二五老陽爻王令《寄滿粹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