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俞仲蔚原文
太乙貺漢德,名駒生渥窪。赤汗沾青雲,長嘶挹流沙。
飢齕玉山禾,渴則飲其涯。
翹尾以躑躅,迍夬相經過。
不願游閶闔,況乃服鹽車。
世豈無伯樂,垂耳奈我何。
天子發素書,使者出蹉跎。
駪々十二閒,駑馬常苦多。
雖有千里姿,羈絆非所加。
詩詞問答
問:答寄俞仲蔚的作者是誰?答:李攀龍
問:答寄俞仲蔚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攀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攀龍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太乙
見“ 太一 ”。
名駒
1.名貴之駒。喻有才華的後生。渥窪
即 渥窪 。 樊增祥 《<東溪草堂詞選>自序》:“此五君者,譬諸 渥漥 美駟, 荊 野明搖,詞學一日不湮,斯人亦一日不沒。”參見“ 渥窪 ”。
(1).水名。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境,傳說產神馬之處。《史記·樂書》:“又嘗得神馬 渥窪水 中,復次以為《太一之歌》。” 裴駰 集解引 李斐 曰:“ 南陽 新野 有 暴利長 ,當 武帝 時遭刑,屯田 燉煌 界。人數於此水旁見羣野馬中有奇異者,與凡馬異……﹝ 利長 ﹞代土人持勒靽,收得其馬,獻之。” 唐 盧綸 《送史兵曹判官赴樓煩》詩:“ 渥窪 龍種散雲時,千里繁花乍別離。”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蓋 伯樂 過 渥窪 之渚,而馬群為空。”
(2).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宋 蘇軾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詩:“舞鳳尚從 天目 下,收駒時有渥窪姿。”
赤汗
指赤汗馬所流的赤色汗水。《史記·樂書》:“太一貢兮天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大宛 馬汗血霑濡也。” 唐 杜甫 《玉腕騮》詩:“驂驔飄赤汗,跼蹐顧長楸。” 明 高明 《琵琶記·春宴杏園》:“但見耳批雙竹,鬃散五花……響篤篤翠蹄削玉,點滴滴赤汗流珠。”參見“ 赤汗馬 ”。
青雲
(1) 比喻高官顯爵
平步青雲
(2) 舊時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雲之士
(3) 比喻隱居
形入紫闥,而意在青雲
(4) 天空
長嘶
長聲鳴叫。多指馬鳴。 唐 李群玉 《驄馬》詩:“長嘶清海風,蹀躞振雲絲。” 宋 歐陽修 《再和聖俞見答》:“飛黃 伯樂 不世出,四顧驤首空長嘶。”
流沙
隨風或水移動的沙
玉山禾
傳說中的 崑崙山 的木禾。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誠不及青鳥,遠食 玉山 禾。” 唐 李白 《天馬歌》:“雖有 玉山 禾,不能療苦飢。”
躑躅
(1) 徘徊不前
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始躑躅於燥吻。——《文選》
(2) 用腳踏地
立躑躅而不安。——宋玉《神女賦》
相經
互通。 漢 張衡 《西京賦》:“方軌十二,街衢相經。” 晉 左思 《吳都賦》:“房櫳對櫎,連閣相經。”
閶闔
(1) 傳說中的天門
閶,天門也。楚人名門曰閶闔。——《說文》
排閶闔而入帝宮。——《史記·司馬相如傳》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屈原《楚辭·離騷》
(2) 宮門的正門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鹽車
運載鹽的車子。《戰國策·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伯樂 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後以“鹽車”為典,多用於喻賢才屈沉於天下。 漢 賈誼 《吊屈原文》:“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唐 殷堯藩 《暮春述懷》詩:“此時若遇 孫陽 顧,肯服鹽車不受鞭。” 宋 黃庭堅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詩:“鹽車之下有絶足,敗羣勿縱為民殘。” 明 高啟 《天閒青驄赤驃二馬歌》:“請看垂耳鹽車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孫枝蔚 《君馬黃》詩:“恥遭眾口夸,寧受鹽車厄。”
伯樂
相傳春秋時秦國人,名孫陽以善相馬著稱。現在引申為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不但指個人,還可以用於集體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唐· 韓愈《雜說》
垂耳
(1).兩耳下垂。形容馴服的樣子。 漢 枚乘 《七發》:“飛鳥聞之,翕翼而不能去;野獸聞之,垂耳而不能行。” 唐 張九齡 《酬王六霽後書懷見示》詩:“作驥君垂耳,為魚我曝鰓。” 宋 秦觀 《秋夜病起懷端叔作詩寄之》:“彊顏入規模,垂耳受覊鞚。”
(2).下垂到耳。《後漢書·東夷傳·三韓》:“唯重瓔珠,以綴衣為飾,乃縣頸垂耳。” 宋 蘇軾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玉釵半脫雲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
(3).垂掛耳狀之物。謂腐木上長木耳等菌類。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木腐或垂耳,草珠競駢睛。”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素書
(1).古人以白絹作書,故以稱書信。 漢 蔡邕 《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詩:“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蕪記·訴怨》:“怎不仗青鸞傳素書,打疊下屠龍計,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吳偉業 《鯗鶴》詩:“ 丁令 師來寄素書,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書名。舊題 漢 黃石公 撰, 宋 張商英 注。以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主旨,取 老子 之說為注釋。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為 張商英 所偽托。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一》:“世多指兵書《三略》為 黃石公 所傳之書。 宋 張商英 曰:‘非也。 晉 亂,有盜發 子房 塚,於玉枕中獲此書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許妄傳,世所謂素書是也。’”
(3).泛指一般道書。 宋 蘇軾 《次韻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 黃公 覓《素書》。” 清 黃鷟來 《送田月樞歸隱王屋》詩:“底事披《素書》,無暇祀 黃石 。”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素書》是用朱墨寫在白絹上的道書。”
(4).書籍。《周書·張軌傳》:“ 軌 性清素,臨終之日,家無餘財,唯有素書數百卷。” 唐 許渾 《姑熟官舍》詩:“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滿素書。” 元 汪元亨 《沉醉東風·歸田》曲:“怕纏手焚了素書,懶鑽頭拽倒茅廬。”
使者
(1) 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辦事的人
歡迎來自親密鄰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 魏。——《史記·魏公子列傳》
(2) 比喻帶來某種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國的人們也真懂得欣賞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蹉跎
(1) 時間白白地去;虛度光陰
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晉書·周處傳》
白日忽蹉跎,驅馬復來歸。——三國 魏· 阮籍《詠懷詩》
日月蹉跎
(2) 失足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駑馬
(1) 不能快跑的馬
(2) 累垮了的、劣性的或無用的馬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勸學》
(3) 筋疲力竭的、衰弱得不能動的或者在其他方面不健康的馬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羈絆
亦作“羇絆”。猶言束縛牽制。《漢書·敘傳上》:“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鎖。” 唐 羅鄴 《鶯》詩:“卻笑金籠是羈絆,豈知瑤草正芬芳。”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世上更無羇絆事,壺中別有自由身。”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俺也曾把世味親嘗,人情識破,怕甚么塵緣羈絆?”
非所
(1).不按規定時間;不時。《荀子·王霸》:“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 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獄、邊荒之地等。《後漢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詩文賞析
【注釋】:(余既錄於鱗詩,偶得王承甫《與屠青浦書》云:“讀足
下與王元美書,所彈射李於鱗處,爽焉快之,然論文耳,
猶未及詩。仆謂其七言歌行莽不合調,五言古《選》樂府
,元美謂之臨摩帖,《後十九首》何異東家捧心益醜,《
陌上桑》改自有為它人,非點金成鐵耶?絕句間入妙境,
五言律亦平平,七言律最稱,高華傑起,拔其選,即數篇
可當千古,收其凡,則格調辭意不勝重複矣。海陵生嘗借
其語為《漫興》戲之曰‘萬里江湖迥,浮雲處處新。論詩
悲落日,把酒嘆風塵。秋色眼前滿,中原望里頻。乾坤吾
輩在,白雪誤斯人’云云,大堪絕倒。仆嘗以為雅宜之行
草、新安之古文、歷下之七言近體,在彼非不精工,習而
宗之者愈似愈乖,不可有二,何則?徇所美而乏通才,局
于格而寡新法,守而弗化,極而弗變,其神者不全耳。”
承甫之論歷下,與余所評駁若合符節。元美雖為於鱗護法
,亦不能堅守金湯矣。前輩又拈歷下《送楚使》詩“江漢
日高天子氣,樓台秋敞大王風”云:“此賀陳友諒登極詩
也。”與承甫引淮海生之語相類,附及以資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