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八首·其二原文
嶺南靈跡千年在,憑弔秋來思轉勞。
穗石煙霞埋井裡,越王台殿沒蓬蒿。
山中瑤草年年長,海上珠光夜夜高。
虹澗鶴台俱杳漠,不禁蓬鬢兩蕭騷。
詩詞問答
問:秋懷八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秋懷八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秋懷八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參考注釋
嶺南
指中國五嶺以南的地區,就是今天廣東、廣西一帶
靈跡
亦作“ 靈跡 ”。亦作“ 靈蹟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蕭上銅鐘芝草眾瑞表》:“臣以祥緯雜沓,星燭波運。斯乃靈跡深覃,睿衷夐感。理應寫順,祗無涵祕。”
(2).神明的功績。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澤歌·昭夏》:“敢以敬恭,陳之玉帛。德包含養,功藏靈跡。”
(3).神靈的遺蹟;聖賢的事跡。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 瑤水 聞遺歌,玉杯竟空言。靈跡成蔓草,徒悲千載魂。” 清 侯方域 《新遷顏魯公碑記》:“而際世不辰,靈蹟多淹。”
(4).引申為奇蹟。 沙汀 《記賀龍》二七:“ 賀龍 同志回到屋裡,依舊帶著那種因為感到誇耀而來的愉快,而且仿佛談說一種靈跡。”
(5).神明顯靈的事跡。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武員唐突河神》:“噫!宇宙間靈跡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鹵,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罰,乃著異於俄頃之間,以示薄懲,神顧可慢乎哉?”
(6).謂墨寶。 明 高啟 《題黃大痴天池石壁圖》詩:“奈何靈蹟久閟藏,荒竹滿野啼猩猩。”
見“ 靈跡 ”。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憑弔
面對遺蹟、墳墓等懷念
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三國演義》
來思
《詩·小雅·採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出車》:“今我來思,雨雪載塗。” 朱熹 集傳:“《採薇》之所謂來,戍畢時也。此詩之所謂來,歸而在道時也。” 高亨 註:“思,語氣詞。”後以“來思”表示回來、歸來的意思。 宋 辛棄疾 《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詞:“見君何日,待瓊林、宴罷醉歸時。人爭看、寶馬來思。”
煙霞
煙霧和雲霞,也指“山水勝景”
井裡
(1).鄉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稱。《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裡之厥也。” 楊倞 註:“井裡,里名。” 宋 陳亮 《祭盧欽叔母夫人文》:“閫內之懿,聞於井裡。”《捻軍史料叢刊·軍情·同治七年閏四夏月十七日》:“眾志成城,保衛井裡。”
(2).里巷。 清 黃景仁 《歲暮篇》詩:“更聞井裡喧,索逋百不讓。” 清 姚瑩 《游欖山記》:“吾始見此鄉井裡晏如。”
越王台
(1).在今 浙江 紹興 種山 ,相傳為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登臨之處。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 既滅 越 ,棲 勾踐 於 會稽 之上,地方千里。 勾踐 得 范蠡 之謀,乃示民以耕桑,延四方之士,作臺於外而館賢士。今 會稽山 有 越王臺 。” 古直 《感事二律》之一:“ 越王臺 上悲歌日,竹石敲殘作楚騷。”
(2).在今 廣東 廣州 越秀山 ,為 漢 時 南越王 趙佗 所築。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越王臺 。”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將》詩:“作賦久荒 庾信 宅,懷人空上 越王臺 。”
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並興。”《莊子·逍遙遊》:“﹝斥鴳﹞翱翔蓬蒿之間。”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夢陽 《漢京篇》:“ 霍氏 門前狐夜號, 魏其 池館長蓬蒿。”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看到的是滿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山居澤處,蓬蒿墝埆,財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別兒童入京》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並世奇男淑女,慧業天生,湮沒蓬蒿,姓名翳寂,豈少也哉!”
(3).茼蒿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茼蒿》。
瑤草
(1).傳說中的香草。 漢 東方朔 《與友人書》:“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 唐 李賀 《天上謠》:“ 王子 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魯迅 《墳·雜憶》:“我當時的意思……並不是從什麼‘藝術之宮’里伸出手來,拔了海外的奇花瑤草,來移植在 華 國的藝苑。”
(2).泛指珍美的草。《文選·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瑤草正翕赩,玉樹信蔥青。” 呂向 註:“瑤草、玉樹,皆美言之。” 金 元好問 《春風來》詩:“春風來時瑤草芳,緑池珠樹宿鴛鴦。” 明 袁中道 《武當》詩之二:“ 秦 敦 漢 鼎存膚骨,瑤草瓊枝作鬘鬟。”
(3).被雪覆蓋的草。 宋 蘇軾 《蔡州道遇雪》詩:“三徑瑤草合,一缾井花溫。” 清 汪懋麟 《人日同諸子游平山堂大雪驟至》詩:“喜勝褰瑤草,狂思倒葛巾。”
海上
(1).海邊;海島。《呂氏春秋·恃君》:“ 柱厲叔 事 莒敖公 ,自以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則食菱芡,冬日則食橡栗。”《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公孫弘 ﹞家貧,牧豕海上。”《後漢書·荀爽傳》:“﹝ 荀爽 ﹞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 漢 濱。” 明 陸深 《春雨堂隨筆》:“予家海上,園亭中喜種雜花。”
(2).指湖濱。《文選·江淹<恨賦>》:“遷客 海 上,流戍 隴 陰。” 李善 注引《漢書》:“ 匈奴 乃徙 蘇武 北海 上無人處。”
(3).海面上。《漢書·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則方士爭言之。” 南朝 梁 沉約 《夕行聞夜鶴》詩:“愍海上之驚鳧,傷雲閒之離鶴。”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進士見寄次韻》:“意超海上鷹,運跼轅下駒。”
(4).指 上海 。猶言 滬 上。《海上花列傳》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來,南部煙花日新月盛。” 馮自由 《中國教育會與愛國學社》:“壬寅春,旅 滬 志士 餘杭 章炳麟 ……因聯絡 海 上有志之士,發起中國教育會為策動機關。” 王旡生 《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係》:“吾聞 海 上諸君子,發大願合大力,既賡續此報,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嘗不為之距躍三百,喜而不寐也。”
珠光
(1).珍珠的光華。 漢 王充 《論衡·自紀》:“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魚腹。” 唐太宗 《賦簾》詩:“珠光搖素月,竹影亂清風。” 宋 謝翱 《游石洞聯句夜坐記》:“是夜將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盤,浸大如席,須臾光遍樹石,閃閃飛動。”
(2).泛指明潔耀眼的光芒。 唐 韓偓 《中秋禁直》詩:“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元 鄧雅 《過彭蠡》詩:“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東。”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詩:“緑盤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夜夜
(1) 每夜
他和祖母夏天夜夜在這裡納涼
夜夜達五更。——《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
夜夜不得息。
鶴台
指 丁令威 化鶴至 遼東 時所停息的華表。 唐 元稹 《封書》詩:“鶴臺南望白雲關,城市猶存暫一還。”
杳漠
渺茫悠遠。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游精杳漠,神跡是尋。重玄匪奧,九地匪沉。” 晉 王嘉 《拾遺記·夏禹》:“若夫茫茫 禹 跡,杳漠神源,非末俗所能推辨矣。”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今神明始創,及群生最先之祖,都自杳漠,非追想所及,豈復學者通塞所預乎?”
不禁
抑制不住,不由得
不禁失笑
不禁鼓起掌來
不禁不由
蓬鬢
鬢髮蓬亂。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十三:“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粧。” 唐 盧綸 《逢病軍人》詩:“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寧調元 《武昌獄中書感》詩:“豈獨桑田能變海,似憐蓬鬢已添霜。”
蕭騷
(1) 形容風吹樹葉等的聲音
秋風蕭騷
(2) 形容景色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