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文英子建聲華烜,少陵嘗詠波瀾闊。
遐流亹亹鍾宜春,觀君紫芝真秀拔。
華山騄耳汗血孫,奚取王良手芻秣。
駸駸凌厲追遺風,胡為頓纓馳駱越。
誰嗟長庚有老裔,壯齡直欲排紫闥。
初從附鳳矯飛翔,晚乃射虎耽疏豁。
強顏方喜安斗筲,稟分何能愧圭撮。
胸中琳琅茀埃𡏖,自恧鉛鋒乏破割。
時過西鄰蘄發藥,霤引玉泉澆胏渴。
新商執矩早威令,甘霔騰虛摧虐魃。
約君飄鳧泛滄漪,背負青天□夭閼。
風來空穴襲發毛,刷腋涼飆振絺葛。
泠然便擬子列游,不待別起青蘋末。
徐躋七星跐山椒,杓魁歊虛狀旋斡。
近君白雪熱何有,高談一激錐囊脫。
扳肩作者古蹊徑,餘事篇章隨擊缽。
盤趺不減二華君,妙閱枯棋戰挑捾。
光騶搖縱莫可留,四序翩翩幾箭筈。
頃看金柳流鶯鳴,俄聽玉露叢蟬聒。
清輝默韻無弦琴,烏用檀槽揮一抹。
我方騷愁愁到骨,潛睨蠹蟫眉目繓。
徒操詩窮擁鼻吟,□或酒酣將月喝。
生平剛腸久已屈,賴爾匹夫難志奪。
故交紛紜翱赤霄,大鈞播物昭窮達。
德尊一代元坎坷,儒腐百年決粗糲。
南溟垂翅雲翼收,北窗默臥霜須捋。
病馬猶期春草長,涸魚終需江水活。
君行趨覲長安日,軼興橫秋疇可遏。
公卿傾風定援手,鴻造機緘由一撥。
江湖要作迥相忘,靜言可笑相濡沫。
詩詞問答
問:《與曹聖延游風洞及七星觀遂成長句》的作者是誰?答:李彥弼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曷韻
2. 原作塊,據《粵西金石略》卷六改
參考注釋
文英
文才出眾的人。 宋 丁謂 《大蒐賦》:“博搜聖書,廣召文英。”
聲華
美好的名聲;聲譽
昔為京洛聲華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閒吟》
少陵
(1). 漢宣帝 許後 之陵。因規模比 宣帝 的 杜陵 小,故名。
(2).指 唐 詩人 杜甫 。 杜甫 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號 少陵野老 ,世稱 杜少陵 。 唐 韓愈 《石鼓歌》:“ 少陵 無人 謫仙 死,才薄將奈石鼓何!” 金 曹之謙 《寄元遺山》詩:“詩到 夔州 老更工,只今人仰 少陵 翁。” 郁達夫 《奉贈》詩之五:“一紙家書抵萬金, 少陵 此語感人深。”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亹亹
(1).勤勉不倦貌。《詩·大雅·崧高》:“亹亹 申伯 ,王纘之事。”《漢書·張敞傳》:“今陛下游意於太平,勞精於政事,亹亹不捨晝夜。” 宋 葉適 《故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趙公墓銘》:“若夫兢兢於道德之意,而亹亹於事物之實,則前輩所難能也。” 梁啓超 《論佛教與群治之關係》:“且此生未及竟者,來生固可以補之,復何所憚而不亹亹。”
(2).行進貌。《楚辭·九辯》:“時亹亹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 王逸 註:“亹亹,進貌。”《文選·陸機<赴洛>詩》:“亹亹孤獸騁,嚶嚶思鳥吟。” 李善 註:“亹亹,走貌也。”
(3).水流貌。《文選·左思<吳都賦>》:“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呂向 註:“亹亹,淥水徐進之勢。” 宋 蘇軾 《雙池》詩:“泝流入城郭,亹亹渡千家。”
(4).謂詩文或談論動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後漢書·班固傳論》:“若 固 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而不猒,信哉其能成名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晉黃門郎張協》:“詞采蔥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 岑 君論詰亹亹,聽者忘疲。”《三國演義》第六九回:“ 輅 亹亹而談,言言精奧。” 清 姚鼐 《祭劉海峰先生文》:“嗣學古文,以任道期,亹亹其文,以贈吾離。”
(5).不絕貌。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十年而 許員外 稷 ,繼翔其後,詞人亹亹。” 宋 謝無量 《鶯啼序·重過金陵》詞:“慨商女不知興廢,隔江猶唱《庭花》,餘音亹亹。” 明 宋濂 《春日賞海棠花詩序》:“眾賓鹹悅,銜盃詠詩,亹亹不自休。”
(6).委順貌。 明 宋濂 《答郡守聘五經師書》:“豈能悖性徇物,亹亹隨人作上下耶!”
(7).美妙;美好。 晉 曹毗 《歌世宗景皇帝》:“亹亹神算,赫赫王旅。”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日月聯璧,贊亹亹之弘致。” 唐 歐陽詹 《王者宜日中賦》:“含靈亹亹,處植離離。”
宜春
(1).適宜於春天;適應春天。 唐 施肩吾 《春日餐霞閣》詩:“灑水初晴物候新, 餐霞閣 上最宜春。” 後蜀 閻選 《八拍蠻》詞:“憔悴不知緣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郁達夫 《將之日本別海裳》詩之三:“知儂棹向 吳江 過,託買宜春半幅裳。”
(2).指 宜 *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蹷 石闕 ,歷 封巒 ,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註:“ 宜春 ,宮名,在 渭 南 杜縣 東。”《漢書·東方朔傳》:“北至 池陽 ,西至 黃山 ;南獵長 楊 ,東遊 宜春 。” 顏師古 註:“ 宜春 ,宮也,在 長安 城東南。” 唐 王維 《登樓歌》:“卻瞻兮 龍首 ,前眺兮 宜春 。”參見“ 宜 * ”。
(3).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綵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 唐 崔道融 《春閨》詩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遼史·禮志六》:“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御之,或蟾蜍,書幟曰‘宜春’。” 清 陳維崧 《齊天樂·早春壽魏塘柯素培先生》詞:“小樓人倚,梅花天氣,正院貼‘宜春’,釵搖燕子。”《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過了祀灶之期,不久又是除夕,家家貼起‘宜春’。” 郁達夫 《立春日》詩:“閒來剪個‘宜春’字,貼上蘭花小瓦盆。”
(4).指 宜春院 。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序》:“自高頭 宜春 梨園 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 聖文神武皇帝 初, 公孫 一人而已。” 清 余懷 《<板橋雜記>序》:“餘生也晚,不及見南部之煙花, 宜春 之子弟。”參見“ 宜春院 ”。
紫芝
(1).真菌的一種。也稱木芝。似靈芝。菌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菌柄長,有光澤。生於山地枯樹根上。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古人以為瑞草。道教以為仙草。 漢 王充 《論衡·驗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長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莖葉紫色,蓋紫芝也。” 唐 歐陽詹 《珍祥論》:“紫芝產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資治通鑑·後梁均王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為王者之符。”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
(2).比喻賢人。《淮南子·俶真訓》:“ 巫山 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高誘 註:“膏夏、紫芝皆喻賢智,蕭、艾,賤草。皆喻不肖。”《舊唐書·楊炎傳》:“丁憂,廬於墓前,號泣不絶聲,有紫芝、白雀之稱,義表其門閭。”
秀拔
美好特出;秀麗挺拔。《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陳書·蔡景歷傳》:“英才挺茂,雄姿秀拔,運屬時艱,志匡多難。”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國風漢魏六朝上》:“ 晉 宋 間詩人,造語雖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五台山日記》:“ 關 內古松一株,枝聳葉茂,秀拔乾雲。” 徐遲 《井岡山記》:“同行人特地指給我看其中的一條標語,字跡秀拔,縱橫吞吐,寫得極好。”
華山
山名。五嶽之一。在 陝西省 華陰市 南,北臨 渭河 平原,屬 秦嶺 東段。又稱 太華山 。古稱“西嶽”。有 蓮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陽 (東峰)、 玉女 (中峰)、 五雲 (北峰)等峰,為遊覽勝地。
騄耳
亦作“ 騄駬 ”。良馬名。 周穆王 八駿之一。《竹書紀年》卷下:“﹝ 周穆王 ﹞八年春, 北唐 來賓,獻一驪馬,是生騄耳。”《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曰:“八駿皆因其毛色以為名號。” 唐 曹唐 《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詩之一:“騄駬何年別渥窪,病來顏色半泥沙。” 清 方文 《贈張甥晢如冠》詩:“鳳毛原有種,騄耳豈無輿。”
汗血
(1).汗與血。 唐 顧況 《從軍記》之二:“ * 蓬麻輕,走馬汗血滴。”《孽海花》第二回:“靠了那班舉人、進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勛,拚著數十年汗血,斫著十幾萬頭顱,把那些革命軍掃蕩得乾乾淨淨。” 瞿秋白 《文藝雜著·荒漠裡》:“汗血雖然‘漂杵’,詩人卻立在杵上,正在乘長風破萬里浪。”
(2).流汗流血。借指辛勞與奮戰。《後漢書·崔駰傳》:“汗血競時,利合而友。” 李賢 註:“汗血謂勞力也。” 續範亭 《如是我聞》詩:“抗 日 何所恃,忠貞與汗血。鞏固根據地,首要在建設。”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有時這一刀的力量,確是比千軍萬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勞還重得多啊!”
(3).汗出如血。《史記·大宛列傳》:“﹝ 大宛 ﹞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種也。”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驥調方汗血,蠅點忽成盧。”
(4).指汗血馬。 晉 葛洪 《抱朴子·文行》:“汗血緩步,呼吸而千里。”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陳仁子不知文章賓主》:“汗血空良,而駑馬競逐。”參見“ 汗血馬 ”。
良手
高手。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卷三:“ 李用及 、 李象坤 並工畫佛道人馬,尤精鬼神,嘗與 高文進 、 王道真 同畫 相國寺 壁,並為良手。”
芻秣
餵牛馬的草料
芻秣之式。——《周禮·大宰》。注:“養牛馬禾穀也。”
駸駸
(1) 馬跑得很快
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詩·小雅·四牡》
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三國魏·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
(2) 又如:駸駸(馬快跑的樣子)
(3) 迅疾
然後由歐洲新文明進而復我三皇五帝舊文明,駸駸進於大同之世矣。——《老殘遊記》
凌厲
意氣昂揚,氣勢猛烈
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三國志·賈詡傳》裴松之注
下令飈發凌厲。——清· 張廷玉《明史》
練習在打板球時使他的投球更加凌厲
攻勢凌厲
遺風
餘風,餘音。指過去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特點或某個時代留傳下來的風氣
其有陶唐氏之遺風乎?——《史記·吳太伯世家》
揚鄭衛之浩樂,結激 楚之遺風。——《淮南子·原道訓》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頓纓
謂掙脫繩索。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 唐 李德裕 《似鹿石》詩:“不是見羈者,何勞如頓纓。”
駱越
古種族名。居於今 雲南 、 貴州 、 廣西 之間。《漢書·賈捐之傳》:“ 駱越 之人父子同川而浴。” 宋 秦觀 《雷陽書事》詩:“ 駱越 風俗殊,有疾皆勿藥。” 清 趙翼 《題北溪謙齋蓉湖三壽圖》詩:“旋宰 駱越 鄉,兵後撫凋瘵。”
長庚
黃昏時出現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稱——亦稱“太白”
東有啟明,西有 長庚。——《詩·小雅·大東》
壯齡
壯歲,壯年。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壁立招提精舍》詩:“壯齡緩前期,頽年追暮齒。” 唐 李德裕 《春日獨坐思歸》詩:“壯齡心已盡,孤賞意猶存。” 宋 梅堯臣 《希深惠書言游嵩而韻之》:“ 歐陽 稱壯齡,疲軟屢顛踣。”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 修黎生 ﹞客 義大利 之南方,終以壯齡而夭死,謂一生即悲劇之實現,蓋非夸也。”
紫闥
指宮廷。闥,宮中小門。《後漢書·崔駰傳》:“不以此時攀台階,窺紫闥,據高軒,望朱閣。”《文選·陸機<辨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 呂延濟 註:“紫闥,帝宮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紫闥重開序,青衿再設庠。”
附鳳
語本《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後因以“附鳳”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業。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興道鄭相》:“逮夫片玉昇科,兼金列牓,雖登龍羣彥,同載丘山,而附鳳一心,偏投膠漆。”《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三年》:“臣紹襲先業,奄有 江 表,顧以瞻烏未定,附鳳何從!”
飛翔
(1) 迴旋而飛
一群海鷗在輪船上空飛翔
(2) 飛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
雲雀在薄薄的熹微中上下飛翔
射虎
(1).指 漢 李廣 和 三國 吳 孫權 射虎的故事。《史記·李將軍列傳》:“ 廣 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 ,射虎,虎騰傷 廣 , 廣 亦竟射殺之。”
(2).詩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氣。 宋 蘇軾 《江城子·密州出獵》詞:“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 孫郎 。”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詞之二:“插架牙籤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鬚不?” * 《遠望》詩:“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
(3).猜燈謎。燈謎亦名燈虎,故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正是:門前榜出雕蟲技,座上邀來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條燈謎,均能射中否?”
疏豁
亦作“疎豁”。1.猶疏闊。久別。 唐 杜甫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詩:“高樓憶疏豁,秋興坐氤氳。”
(2).猶排遣。 唐 杜甫 《簡吳郎司法》詩:“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遊。”
(3).開闊;敞亮。 宋 司馬光 《出都日途中成》詩:“川原寖疎豁,煙火稍蕭瑟。”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煙波渺然,氣象疏豁。” 明 陸采 《懷香記·引示池樓》:“過了高堂深廈,盡軒牕疎豁,棟宇奢華。” 清 陳維崧 《念奴嬌·贈雪笠上人》詞:“秋行至矣,茅堂相對疎豁。”
(4).開朗;直爽。 宋 陸游 《十月四日夜記夢》詩:“客意極疎豁,大笑軒鬚眉。” 宋 陳亮 《章晦文墓志銘》:“及長,疏豁奮勵,不能依阿善惡間。” 明 宋濂 《元故奉訓大夫楊君墓志銘》:“性疏豁,與人交無疑貳。”
(5).稀疏脫落。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揩牙方》:“ 折守 得於國初 洛陽 帥 李成 。 折 年逾九十,牙齒都不疎豁,亦無風蟲。”
斗筲
筲:一種竹器,僅容一斗二升。因斗和筲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氣量狹小和才識短淺
家貧無斗筲之儲者,難責以交施矣。——《論衡·定賢》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
稟分
天賦的資質。《宋書·劉穆之傳》:“ 高祖 既不能厝意,又稟分有在。” 宋 葉適 《鞏仲至墓志銘》:“然後知人之稟分高下絶殊,固非切磋誘掖所能增長矣。”
圭撮
(1).古代兩種很小的容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度長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顏師古 註:“ 應劭 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 孟康 曰:‘六十四黍為圭。’”
(2).比喻微量或微小。 南朝 梁 陸倕 《新漏刻銘》:“壬寅漏成,進御,以考辰正晷、測表候陰,不謬圭撮,無乖黍累。” 唐 柳宗元 《故銀青光祿大夫柳公行狀》:“夫器宏者,恥效以圭撮之任;足逸者,難局以尋常之地。” 章炳麟 《五無論》:“是則眾生既盡,世界必無豪毛圭撮之存。”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琳琅
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