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

作者:虞堪 朝代:元代

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原文

省郎南郡之官去,百里豈驚行路難。

不謂野人疏世務,謾勞舟楫艤江乾。

沙汀寂寞浮鷗冷,城郭蕭條勁草寒。

自古循良須贊畫,好垂竹帛向人看。

詩詞問答

問: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的作者是誰?答:虞堪
問: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省郎

(1).指皇帝的侍從官。因居省禁中,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晉帝 自 孝武 以來常居內殿,武官主書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謂西省郎。”

(2).指中樞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贈竇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 成都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 唐 貞觀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謝朓 詩云‘芳洲採杜若’,乃責 坊州 貢之,當時以為嗤笑。”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華族高門,膏腴世爵, 春秋 則代為執政, 六朝 則世戴金貂,著作秘書,不屑省郎。”

(3).指皇帝的侍從官。因居省禁中,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晉帝 自 孝武 以來常居內殿,武官主書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謂西省郎。”

(4).指中樞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贈竇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還 成都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 唐 貞觀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謝朓 詩云‘芳洲採杜若’,乃責 坊州 貢之,當時以為嗤笑。”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若夫華族高門,膏腴世爵, 春秋 則代為執政, 六朝 則世戴金貂,著作秘書,不屑省郎。”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行路難

(1).行路艱難。亦比喻處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絶,關塞蕭條行路難。”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詩:“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2).樂府雜曲歌辭名。內容多寫世路艱難和離情別意。原為民間歌謠,後經文人擬作,采入樂府。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難》三首都較著名。《晉書·袁山松傳》:“初, 羊曇 善唱樂,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難》繼之,時人謂之‘三絶’。” 陳去病 《少年行》之三:“勸君莫誦《行路難》,勸君莫復居 長安 。”

不謂

(1).不告訴。《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陳奐 傳疏:“‘遐不謂矣’《禮記》引《詩》作‘瑕不謂矣’。遐、瑕古通用。 鄭 注云:瑕之言胡也,謂猶告也。”

(2).不以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 ﹞嘗與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難,然不謂善。” 晉 乾寶 《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應之,悅而歸之。”

(3).不算作;不稱為。 清 戴震 《徐節婦傳》:“ 徐氏 之禍,可不謂烈哉!微節婦,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諄囑醮婦,抑何明也!一人不殺,而諸恨並雪,可不謂神乎!”

(4).不意,不料。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濟》詩:“不謂矜餘力,還來謁大巫。” 清 王韜 《淞隱漫錄·悼紅仙史》:“乖隔以來,靡日不思,不謂今日又有相見之期。” 毛 * 《反對本本主義》:“不謂 * 內討論問題,也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世務

(1).謀身治世之事。《孔叢子·獨治》:“今先生淡泊世務,脩無用之業。” 漢 桓寬 《鹽鐵論·論儒》:“ 孟軻 守舊術,不知世務,故困於 梁 、 宋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名臣》:“是將嬰我以世務也。”《紅樓夢》第四八回:“天天又説我不知世務。”

(2).佛道、隱士謂塵世間的事務。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自非絶棄世務,則曷緣修習玄靜哉?” 唐 陸龜蒙 《四明山詩》序:“ 謝遺塵 者,有道之士也。嘗隱於 四明 之 南雷 ,一旦訪余來,語不及世務。”《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一住過了三四日,早晚説些經典或世務話,和尚都曉得。”

(3).世情;時勢。 清 李漁 《蜃中樓·點差》:“這分明是個半送半賣之法,怎奈這些新進小子不達世務,一些禮物也不來餽送。” 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於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

謾勞

徒勞。謾,通“ 漫 ”。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死別多應夢裡逢,謾勞孝婦寫遺蹤。可憐不得圖家慶,辜負丹青泣畫工。”

舟楫

(1) 船和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勸學》

(2) 水上船隻

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之利

舍鞍馬仗舟楫。——《資治通鑑》

幸有舟楫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江乾

江邊,江畔

沙汀

水邊或水中的平沙地。 南朝 梁 江淹 《靈丘竹賦》:“鬱春華於石岸,赩夏彩於沙汀。” 宋 陸游 《小舟》詩:“雲氣分山迭,沙汀蹙浪痕。” 清 沉樹本 《浴象行》:“鼓聲初歇人語寂,並立沙汀卸羈絆。” 張資平 《她悵望著祖國的天野》一:“八分滿的月輪,跑出松林上面來了。她照在沿海岸線一帶沙汀上,和雪一樣的白。”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浮鷗

鷗鳥。常比喻飄忽不定。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茶客娶興》:“怨寥寥粉消紅瘦,虛飄飄如逐浪浮鷗。” 寧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況逐浮鷗。”

城郭

城是內城的牆,郭是外城的牆。泛指“城邑”

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宮賦》

蕭條

經濟成長退縮

經濟蕭條

勁草

(1) 莖堅韌的草

(2) 比喻堅強不屈的人

勁草不為勁風而折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循良

(1).謂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孫搴等傳論》:“ 房謨 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 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出膺賢守,則郡國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吾每見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終不能活者,不剛也。” 孫中山 《孫文學說·不知亦能行》:“官吏不過為人民之僕,當受人民之監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謝上表》:“常以萬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張夫子巡撫山東》詩之一:“循良久數 張京兆 ,副相依然 漢 上公。”

(3).善良。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烏可執一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舟子頗循良,令其糴米煮飯。”

贊畫

(1).輔佐謀劃。 唐 劉得仁 《送靈武朱書記》詩:“從容應盡禮,贊畫致元功。” 元 舒頔 《酹江月·送指揮司王仁卿知事代廣陵郡官作》詞:“贊畫公餘閒拭目,午夜劍光明滅。” 清 薑桂題 《奏摺》:“其餘文武員弁,或專司機密,或贊畫戎機。”

(2). 明 代職官名。《明史·孫承宗傳》:“廢將 李秉誠 練火器,贊畫 善繼 、 則古 治軍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一章:“還有人說:這幾天 宋家寨 有人進撫台行轅找一位 劉贊畫 ,十分機密。”自註:“贊畫-- 明 代在督、撫幕中有贊畫一種官名,取贊襄謀畫之意,文職,具體職責和品級無定製。”

竹帛

(1).竹簡和白絹。古代初無紙,用竹帛書寫文字。《墨子·天志中》:“又書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傳遺後世子孫。”

(2).引申指書籍、史乘。《史記·孝文本紀》:“然後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於萬世,永永無窮,朕甚嘉之。”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鍾,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 唐 韓愈 《送文暢師北游》詩:“相公鎮 幽 都,竹帛爛勛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似先生這等抱負,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廟,垂名於竹帛。” 梁啓超 《讀孟子界說》:“故《春秋》有大義,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數傳乃著竹帛。”

詩詞推薦

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原文_茅經歷之嘉興道過野寓因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