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原文

春事依稀見一班,山花灼灼強施丹。

能容丞掾歌呼處,信是平陽度量寬。

溪上有人歸獨晚,夜闌秉燭若為歡。

但筽草檄催詩債,何必重尋落蕊看。

詩詞問答

問: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氣發,戒春事。” 唐 李白 《寄東魯二稚子》詩:“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詩:“幽懷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畝園,種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詠>》:“幽棲可憐處,春事滿林扉。” 明 劉基 《次李子庚韻》:“風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煙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吳 中春事足,四郊花氣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屢失南鄰春事約,只今容有未開花?”

(4).指男女歡愛。 明 沉仕 《偶見》曲之二:“交鸞鳳春事無涯,不覺香露滴、牡丹芽。”

依稀

含糊不清地,不明確地

依稀掩映。——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一班

(1).表數量。用於人群。常含貶意。《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也有一班妒忌 魏生 少年登高科的,將這樁事,只當做風聞言事的一個小小新聞,奏上一本。” 元 無名氏 《度翠柳》第二折:“待我辭別那一班兒姊妹兄弟,就跟的去。”《儒林外史》第十九回:“進到廳上,一夥人在那裡圍著一張桌子 * , 潘三 駡道:‘你這一班狗才,無事便在我這裡胡鬧!’” 魯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2).古代官吏等級,品以下又分若干班,以班多者為貴;轉則進一班,黜則退一班。見《隋書·百官志上》。

(3).謂同一朝列。一列為一班。 宋 秦觀 《次韻宋履中近謁大慶退食館中》:“翠華初到殿中間,三館諸儒共一班。”《宋史·禮志十五》:“同天節上壽班,自今樞密使副、宣徽、三司使、殿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上共作一班,進酒一醆。”

(4).同一批。《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那時同 安老爺 一班兒揀發的十二人。”

(5).一斑。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悟此生之泡幻,藏千里於一班。”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四·上楊提台稟帖》:“某把總自到汛以來,既未嘗郭外查點,且終月不聞夜出,此耽逸之一班矣。”

(6).一般,一樣。 宋 蘇軾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古來靜治得清閒,我愧真常也一班。”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海淀》:“燈與名園總一班,峰巒層疊水潺湲。” 清 萬玉卿 《瀟湘怨·醒玉》:“一半是有情兒,一半是無情鬼,一班兒形骸髮齒,一班兒胎卵毛皮。”

(7).猶一番。《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 馮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 呂公 見他説出一班道理,也不去逼他了。”

(8).指軍隊中的一個基層單位、學校中的一個班級,或因工作與學習而編成的一個班組。舊時亦指一個戲劇團體。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每學量童生多寡,分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

山花

(1).山間野花。 北周 庾信 《詠畫屏風詩》:“水流平澗下,山花滿谷開。” 唐 杜甫 《早花》詩:“臘日 巴江 曲,山花已自開。” 金 趙秉文 《仿摩詰“獨坐幽篁里”》詩:“石上多古苔,山花間紅碧。” 陳毅 《棗園曲》:“喜四面山花無數, 延河 水伴秧歌唱,看詩詞大國推盟主。”

(2).植物名。 唐 段公路 《北戶錄·山花燕支》:“山花,叢生。 端州 山崦間多有之。其葉類藍。其花似蓼,抽穗長二三寸,作青白色。正月開。土人採含苞者賣之,用為燕支粉,或持染絹帛,其紅不下藍花。”

灼灼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書》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丞掾

屬官的泛稱。《漢書·韓延壽傳》:“丞掾皆以為方春月,可壹出勸農桑。”《後漢書·馬援傳》:“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 宋 王安石 《聞和甫補池掾》詩:“才華汝尚為丞掾,老懶吾今合釣耕。”

歌呼

歌唱;高吟呼號。 秦 李斯 《諫逐客書》:“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 秦 之聲也。”《史記·曹相國世家》:“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 宋 蘇軾 《再和黃魯直》之一:“且復歌呼相和,隔牆知是 曹參 。”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堅苦的進擊者向前進行,遺下廣大的已經革命的地方,使我們可以放心歌呼。”

平陽

〈方〉∶指平地

虎落平陽被犬欺

度量

(1) 容忍、寬容他人的限度

他有容人的度量

(2) 有時也作“肚量”

(3) 計量長短、容積輕重的統稱

有人

(1).謂有傑出的人物。《晉書·忠義傳序》:“ 卞壼 、 劉超 、 鍾雅 、 周虓 等已入列傳,其餘即敍其行事,以為《忠義傳》,用旌 晉氏 之有人焉。” 唐 韓愈 《興元少尹房君墓誌》:“ 房 故為官族,稱世有人。”

(2).謂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盡心下》:“有人曰:‘我善為陳,我善為戰,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櫻桃小口嬌聲顫,不防花下,有人腸斷。” 巴金 《春》一:“有人從梅林那面走過來,發出了這樣的叫聲。”

夜闌

夜將盡;夜深

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期。——蔡琰《胡笳十八拍》

夜闌更秉燭,相對成夢寐。——杜甫《羌村》

夜闌人靜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草檄

草擬檄文。亦泛指撰寫官方文書。《陳書·蔡景歷傳》:“部分既畢,召令草檄, 景歷 援筆立成。” 唐 戴叔倫 《送崔融》詩:“ 陳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長平 。” 清 周亮工 《解嚴後病臥敢園》詩:“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詩債

謂他人索詩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負債。 唐 白居易 《晚春欲攜酒尋沉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顧我酒狂久,負君詩債多。”自註:“ 沉 前後惠詩十餘首,春來多醉,竟未詶答,今故云爾。” 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因此上難下筆,險做了賴詩債。” 梁啓超 《楚卿至自上海小集旋別賦贈》:“且乘健會酬詩債,頗惜多情誤佛緣。”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標籤:牡丹

詩詞推薦

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原文_次韻孫志康牡丹·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