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飢謠六首·其四原文
骨肉相吞已可吁,城中高下井皆枯。
此時斗水錢三百,山客苞封致一壺。
詩詞問答
問:越飢謠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洪焱祖
問:越飢謠六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越飢謠六首·其四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洪焱祖的名句有哪些?答:洪焱祖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參考注釋
骨肉
(1) 身體
骨肉歸復於土。——《禮記》
(2) 骨和肉
(3) 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係
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高下
指高低、優劣(用於比較雙方的水平)
兩個人的技術不分高下
此時
這時候。《後漢書·劉玄傳》:“﹝ 韓夫人 ﹞輒怒曰:‘帝方對我飲,正用此時持事來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記》:“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此時已經四更天光景了。”
斗水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資助。語出《莊子·外物》:“﹝鮒魚﹞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騫 《贈親友》詩:“ 監河 愛斗水, 蘇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贈主人》詩:“斗水瀉大海,不如瀉枯池。”《剪燈新話·三山福地誌》:“但願捐斗水,而活涸轍之枯,下壺飧而救翳桑之餓。”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山客
(1).隱士。 晉 葛洪 《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結蹤山客,離羣獨往,則當掩景淵洿,韜鱗括囊。”《魏書·裴衍傳》:“詔曰:‘知欲養痾中嶽,練石 嵩嶺 ,棲素雲根,餌芝清壑。騰跡之操,深用嘉焉。但治缺古風,有愧山客耳。’”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六:“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清 王夫之 《小樓雨枕》詩:“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夢嶺雲。”
(2).居住在山中的人。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七:“毛女在 華山 ,山客獵師世世見之。”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主人知之,鞭責千百,鎖之空房,賣之山客。”
(3).躑躅的雅稱。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昔 張敏叔 有《十客圖》,忘其名。予長兄 伯聲 嘗得三十客:‘牡丹為貴客……躑躅為山客。’”躑躅,即杜鵑花。
一壺
(1).一個盛物的葫蘆。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戰國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後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南史·隱逸傳·僧岩》:“後忽為沙門,棲遲山谷,常以一壺自隨。”
(2).道家傳說壺中別有天地,因常以“一壺”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 唐 劉禹錫 《尋汪道士不遇》詩:“笙歌五雲里,天地一壺中。” 元 許有壬 《琳宮詞次安南王韻》:“一壺天地渾無跡,只有清風動竹聲。”參見“ 壺天 ”、“ 壺公 ”。
(3).特指一壺酒。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之二:“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 金 元好問 《後飲酒》詩之一:“當其得意時,萬物寄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