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官窯筆筒原文
瓶碗官窯亦恆見,筆筒一握見殊常。
宣和書畫曾經伴,南渡兵戈幸未亡。
火氣全消文氣蔚,今人如挹古人芳。
不安銅膽插花卉,拈筆吟當字字香。
詩詞問答
問:詠官窯筆筒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官窯筆筒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詠官窯筆筒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三
參考注釋
官窯
亦作“官窯”。 宋 代著名瓷窯之一。 北宋 大觀 、 政和 年間,宮廷自建瓷窯燒造瓷器,故稱。其色以粉青為上,其紋以冰裂鱔血為高。南渡後,又於 杭州 別建新窯。又 明 清 兩代 景德鎮 御器廠所燒瓷器,一般亦稱官窯。 明 都穆 《都公譚纂》:“ 時可 家復有荷花宴。每花時,設幾十二面,皆嵌以水晶,置金鯽魚其下,上列器皆官窯。” 清 孔尚任 《小忽雷·巧遇新亭》:“廣錫酒壺偏燦爛,官窰茶具亦風流。”《紅樓夢》第四一回:“然後眾人都是一色的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六:“東裡間是 李應 和他叔父的臥室,順著前檐一張小矮土炕,對面放著一條舊楠木條案,案上放著一個官窯五彩瓶和一把銀胎的水菸袋。”參閱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窯器》、 清 朱琰 《陶說》卷二、五,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磁器》。
筆筒
用陶瓷、竹木、等製成的插筆用的筒
一握
(1).猶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 孔穎達 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訓》:“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許惇傳》:“ 齊文宣 嘗因酒酣,提 惇 鬚稱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 金 元好問 《銅鞮次村道中》詩:“昂頭天一握,放腳百丈井。”
(2).猶一柄。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徐劉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橫行走。”
(3).一掌之中。《列子·湯問》:“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
(4).一把抓住。 宋 蘇軾 《次韻范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髮一握。”
(5).古代一種算法,布竹籌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為“一握”。《漢書·律曆志上》:“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 顏師古 注引 蘇林 曰:“六觚,六角也。”
殊常
異常,不同尋常。《晉書·張載傳》:“處守平之世,而欲建殊常之勛。”《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 宏 ﹞少而閒素,篤好文籍, 太祖 寵愛殊常。” 唐 劉禹錫 《謝樂天聞新蟬見贈》詩:“人情便所欲,音韻豈殊常。” 明 方孝孺 《與訥齋先生書》:“ 義門 嘗有不虞之災,繼沐殊常之澤,驚喜交至。”
宣和
(1).疏通調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如此,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熙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
(2).借稱 宋 徽宗 趙佶 。 宣和 為其年號。 金 元好問 《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筆,留得 華清 《按樂圖》。” 明 吳寬 《大房金源諸陵》詩之一:“卻是 宣和 解亡國,穹廬黃屋恐非心。”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十九:“ 伯時 擅丹青,神到秋毫顛; 宣和 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書畫
作為藝術品的書法和繪畫
書畫展覽會
曾經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生過的,動詞後面往往有助詞“過”
我曾經做過國小教師
我曾經到過北京
南渡
亦作“南度”。1.渡水而南。《楚辭·九章·哀郢》:“當 陵陽 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 註:“渡,一作度。”《史記·晉世家》:“五年春, 晉文公 欲伐 曹 ,假道於 衛 , 衛 人弗許。還自 河 南度,侵 曹 ,伐 衛 。” 唐 柳宗元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歸人。”
(2).猶南遷。 晉元帝 、 宋高宗 皆渡 長江 遷於南方建都,故史稱南渡。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史·孝宗紀贊》:“ 高宗 以公天下之心,擇 太祖 之後而主之,乃得 孝宗 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可謂難矣哉。” 元 趙孟頫 《岳鄂王墓》詩:“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郁達夫 《題閩縣陳貽衍西湖記游畫集》詩之一:“南渡江山氣不雄, 錢塘 蘇小 可憐蟲。”
兵戈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獵賦》:“韜兵戈,火網罟。”
(2).指戰爭。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欲興兵戈,以誅暴 楚 。”《後漢書·獨行傳·譙玄》:“時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學業。”《三國演義》第九六回:“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韻贈信州周公鼎》詩:“兵戈十載後,窮巷遠遊人。”
(3).指軍隊。 唐 黃滔 《景陽井賦》:“玉樓之絲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晝逼。”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順逆二途,蚤宜擇處。兵戈既逼,雖悔何追。”
未亡
(1).指亡國的孑遺。 唐 韓愈 《曹成王碑》:“先王討 蔡 ,實取 沔 蘄 安 黃 ,寄惠未亡。”
(2).舊指婦女的丈夫死後,喪服未滿之時。 唐 白居易 《判得辛氏夫遇盜而死遂求殺盜者而為之妻或責其失貞行之節不伏》:“況居喪未卒,改適無文。苟失節於未亡,雖復仇而何有?”
(3).見“ 未亡人 ”。
火氣
(1) 中醫指引起紅、熱、腫、痛等陽亢表現的病邪
(2) 遇事易動怒
(3) 脾氣
人不大,火氣不小
文氣
〈方〉∶文靜
今人
現代人;當代人。與“古人”相對。 唐 韓愈 《與馮宿論文書》:“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於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端肅拜》:“今人止以為婦人之禮。” 郭小川 《西出陽關》詩:“風砂呵風砂,只望你不把今人當古人!”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不安
(1)
不安寧的
世界局勢動盪不安
(2)
感到煩惱、不寧或不祥之兆的
坐立不安
(3)
客套話。表達歉意和感激
老來麻煩您,真是不安
花卉
即花草。卉是百草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