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砥柱·其二原文
涉河履平地,對酒莫停斝。
三門分水道,萬峰失平野。
魚龍變化地,津人誰敢下。
舟中豈無酒,酒箸尚難把。
有陸莫登舟,言近意偏雅。
戒險身不危,知悔過自寡。
所賴濟川才,撇疑如駛馬。
山雲遞晚暝,詩成倦難寫。
同游知何地,留連不欲舍。
詩詞問答
問:三門砥柱·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朱實昌
問:三門砥柱·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實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實昌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馬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平地
平整土地
對酒
(1).面對著酒。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 *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北史·李孝貞傳》:“每暇日,輙引賓客,弦歌對酒,終日為歡。”
(2).樂府相和曲名。或作“對酒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二·對酒》 郭茂倩 題解引《樂府解題》曰:“ 魏 樂奏 武帝 所賦‘對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澤廣被,政理人和,萬物鹹遂。”
三門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門。《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 鄭玄 註:“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 孫詒讓 正義:“雲‘天子十二門’者,四旁各三門,總十二門。”
(2).古代諸侯宮殿有三門:庫門、雉門、路門。《禮記·明堂位》“天子應門” 漢 鄭玄 註:“天子五門:皋、庫、雉、應、路。 魯 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與!” 孔穎達 疏:“此經有庫門、雉門,又《檀弓》云:‘ 魯莊公 之喪,既葬,而絰不入庫門。’ 定 二年‘雉門災’。是 魯 有庫、雉,則又有路門,可知 魯 既有三門,則餘諸侯亦有三門。”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廟位昭穆》引 敖繼公 曰:“諸侯三門庫、雉,路。則庫門為大門,左宗廟,右社稷。” 清 龔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賦》:“重以三門六衢,上輦蓾車,下不通清渠。”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種途徑:禽門、人門、聖門。 漢 揚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 * ,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4).占驗家立休、生、傷、杜、景、死、驚、開為八門。以休、生、開三門為吉,余為凶,故以“三門”指休門、生門、開門,取其吉義。《奇門遁甲·四時通用八門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從開、休、生三門,大吉。”《後漢書·文苑傳·高彪》:“天有太一,五將三門;地有九變,丘陵山川。” 李賢 註:“《太一式》:‘凡舉事皆欲發三門,順五將。’發三門者,開門、休門、生門。” 唐 玄宗 《賜道士鄧紫陽》詩:“《太乙》三門訣, 元君 六甲符。”後世行師臨戰,仿休、生等八門而布陣,三門所指亦同。 南朝 梁簡文帝 《從軍行》:“三門應遁甲,五壘學神兵。” 唐 楊炯 《昭武校尉曹通神道碑》:“登壇拜將,授鉞行師,開《太乙》之三門,閉《陰符》之六甲。”
(5).指寺院大門。《釋氏要覽·住處》:“凡寺院有開三門者,只有一門亦呼三門者何也?《佛地論》云:‘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脫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廟應詔》詩:“三門臨 苦縣 ,九井對 靈谿 。”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 明 何景明 《游洪法寺塔園土山》詩:“三門上岌嶪,玉柱撐雲露。”
(6).泛指大門或外門。《紅樓夢》第五二回:“成年家只在三門外頭混,怪不得不知道我們裡頭的規矩。”
(7).山名。一名 三門山 ,又名 砥柱 。在 河南 陝縣 東北的 黃河 之中。其山有中神門、南鬼門、北人門三門,故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山穿既決,水流疎分,指狀表目,亦謂之 三門 矣。”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 三門 九曲,競呈昇沒之源; 太華 維 嵩 ,交闢奔衝之路。” 金 王渥 《三門津》詩:“大河 三門 險,神 禹 萬世功。”
分水
以江河作為地區的分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沅水》:“ 臨沅縣 與 沅南縣 分水。”
平野
(1) 城市以外平坦空曠的地區
(2) 廣大開闊的土地
魚龍變化
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詞:“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 華胥國 。”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社會現象……又好像 長江 、 大河 ,滾滾而下,旁流齊匯,泥沙畢集,任你魚龍變化也逃不出這河流域以外。”參見“ 魚化龍 ”。
津人
渡船的船夫。《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 用 成周 之寶珪沉於 河 。甲戌,津人得諸 河 上。”《莊子·達生》:“吾嘗濟乎 觴深 之淵,津人操舟若神。” 唐 王昌齡 《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
無酒
(1).沒有酒。《詩·小雅·鹿鳴》:“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南朝 宋 謝靈運 《逸民賦》:“有酒則舞,無酒則醒。”
(2).沒有喝醉。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第二折:“[ 曹 末雲]‘呀呀呀, 壽亭侯 是醉了也。 張文遠 ,扶著 壽亭侯 還宅去。’[ 張遼 雲]‘丞相, 壽亭侯 無酒也。’[ 曹 末雲]‘您怎生知道?’”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第二折:“我恰才本無酒,我聽的那廝説我哥哥兄弟在 古城 ,我故意推醉。”
悔過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感到懊悔
濟川
猶渡河。語出《書·說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納誨,以輔台德。若金,用汝作礪;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後多以“濟川”比喻輔佐帝王。 唐 獨孤及 《庚子歲避地至玉山酬韓司馬所贈》詩:“已無濟川分,甘作乘桴人。” 明 張居正 《再謝御書疏》:“期少效濟川調鼎之用,庶以答天高地厚之恩。”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 黃君 濟川才,大器晚成就。”
駛馬
疾馳之馬。 南朝 梁簡文帝 《春日想上林》詩:“香車雲母幰,駛馬黃金羈。”
同游
見“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國語·齊語》:“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見愛者,吾必不仁也。’”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這兩位先生同里,少同學,長同游,壯同事。”
(2).一同遊覽。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王東亭 作 宣武 主簿,嘗春月與 石頭 兄弟乘馬出郊,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許渾 《秋思》詩:“琪樹西風枕簟秋, 楚 雲 湘 水憶同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海公子》:“﹝ 張生 ﹞開尊自酌,恨無同游。”
留連
不願意離開
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