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

作者:王弘誨 朝代:明代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

縹緲丹梯入九重,玉皇於此秘靈蹤。

尋真直上朝元殿,身在蓬萊第一峰。

詩詞問答

問: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作者是誰?答:王弘誨
問: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冬韻

參考注釋

縹緲

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丹梯

(1).紅色的台階。亦喻仕進之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阮瑀》:“躧步陵丹梯,並坐侍君子。” 黃節 註:“丹梯,丹墀也。” 唐 許渾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詩:“官滿定知歸未得,九重霄漢有丹梯。”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吳振西》之二:“中郎餘慶傳 羊 傅,暫阻丹梯莫愴然。”

(2).指高入雲霄的山峰。《文選·謝朓<敬亭山詩>》:“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李善 註:“丹梯,謂山也。” 唐 李白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詩:“遇憩 裴 逸人,巖居陵丹梯。” 王琦 注引 呂延濟 曰:“丹梯,謂山高峯入雲霞處。” 唐 歐陽詹 《送聞上人游嵩山》詩:“丹梯石磴君先去,為上青冥最上頭。”

(3).指尋仙訪道之路。 唐 宋之問 《發端州初入西江》詩:“ 金陵 有仙館,即事尋丹梯。” 唐 杜甫 《贈特進汝陽王》詩:“鴻寶寧全秘,丹梯庶可凌。” 邵寶之 註:“丹梯,山上升仙之路。”《舊唐書·武宗紀》:“志欲矯步丹梯,求珠 赤水 。” 明 徐渭 《蠟屐》詩:“萬錢收錦檿,五嶽遍丹梯。”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玉皇

中國道教崇奉的天帝,即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原是光嚴妙樂國王子,後捨棄王位到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輔國救民,濟度眾生。又經歷億萬劫才修成“玉皇大帝”。住在天上玉清境三元宮,是總管天上、人間一切禍福的尊神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靈蹤

(1).指佛的莊嚴妙相。 唐 王勃 《梓州通泉縣惠普寺碑》:“由是 鹿園 層敞,象教旁流,宣妙奬於希夷,范靈蹤於顯晦。” 五代 齊己 《題玉泉寺》詩:“勝景飽於閒採拾,靈蹤銷得正思量,時移兩板成塵跡,猶掛吾師舊影堂。”

(2).指神靈。 劉師培 《文說·宗騷》:“ 荊楚 之俗,敬天明鬼,故《神女》作賦,《山鬼》名篇,仰古賢於 彭鹹 ,弔靈蹤於 河伯 。”

(3).指僧道的足跡。 唐 孟郊 《送蕭鍊師入四明山》詩:“靜言不語俗,靈蹤時步天。” 南唐 李中 《贈東林白大師》詩:“ 虎溪 久駐靈蹤,禪外詩魔尚濃。”

(4).借指僧道足跡所履之處。 唐 陸龜蒙 《寄茅山何威儀》詩之一:“大小三峯次 九華 ,靈蹤今盡屬 何 家。”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蹤紀真籙。”

(5).猶墨寶。寶貴的墨跡。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伊人秉茲圖,顧眄擇所從,而我何為者,開顏捧靈蹤。”

(6).敬稱道士的手跡。 清 厲鶚 《次韻顧丈月田以羅浮竹葉符見贈》:“淋漓太平符,糾繆龍蛇繞,至今留靈蹤,葉葉出意表。”

尋真

(1).尋求仙道。 唐 皇甫冉 《同裴少府安居寺對雨》詩:“共結尋真會,還當退食初。” 宋 魏野 《尋隱者不遇》詩:“尋真誤入 蓬萊島 ,香花不動松花老。” 明 高啟 《題天池石辟圖》詩:“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卻借釋子營茅茨。”

(2).指探求事物的本原或真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醒世訓》:“上帝原來是父親,水源木本急尋真。”

上朝

(1) 臣子朝見君主議事

旦旦上朝,以議時事

(2) 君主到朝廷上處理政事

(3) 到京城

十三年前上朝取應去了。——元· 關漢卿《竇娥冤》

蓬萊

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質量第一

標籤:泰山

詩詞推薦

  • 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陳與義宋代〕范公深憂天下日,仁祖愛民全盛年。遺廟只今香火冷,時時風葉一騷然。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逢舊友生

    薛嵎宋代〕交遊半零落,身在復長貧。對語寒燈盡,相看白髮新。兵興無樂土,市近少閒人,遙憶桃源路,鳥啼花自春。
  • 卜運算元

    朱彝尊清代〕殘夢繞屏山,小篆消香霧。鎮日簾櫳一片垂,燕語人無語。庭草已含煙,門柳將飄絮。聽遍梨花昨夜風,今夜黃昏
  • 緣識

    宋太宗宋代〕終日窮經史,思惟事轉深。公忠懷士意,是理好相錄。聰慧玄高鑒,回邪枉用心。從容閒歲月,學古便知今。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與僧話舊

    於武陵唐代〕草堂前有山,一見一相寬。處世貴僧靜,青松因歲寒。他山逢舊侶,盡日話長安。所以閒行跡,千迴繞藥欄。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寄韶州段同知菊圃

    陳謨元代〕貳守聲名久,河東古絳州。儀曹陪法從,樞府接英游。夏館榕陰滿,秋籬菊蕊稠。官居隨地好,山水自風流。
  • 滿庭芳(用東坡韻題自畫蓮社圖)

    晁補之宋代〕歸去來兮,名山何處,夢中廬阜嵯峨。二林深處,幽士往來多。自畫遠公蓮社,教兒誦、李白長歌。如重到,丹崖
  • 友人惠山中小詩謝之·其三

    朱浙明代〕青鏡塵濛久未磨,為渠索照口先呵。自憐憔悴孤臣影,兩鬢秋來白較多。
  • 哭劉得仁

    棲白唐代〕為愛詩名吟至死,風魂雪魄去難招。直須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冤始消。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元人雪江漁艇

    乾隆清代〕天寒魚不餌,雪江集網師。別有垂竿者,或謂是翁痴。翁雲取適耳,寧為釜鬵資。
  • 北禽

    李商隱唐代〕為戀巴江好,無辭瘴霧蒸。縱能朝杜宇,可得值蒼鷹。石小虛填海,蘆銛未破矰。知來有乾鵲,何不向雕陵。
  • 和馮亞寄進士孫磻

    魏野宋代〕閒思生白髮,懶更把菱花。久別何州住,相尋恐路差。獨飛傷寒雁,會宿羨林鴉。猶得君為友,時過老母家。
  • 首尾吟

    邵雍宋代〕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知幸時。日未出前朝象帝,天才春處謁庖犧。三杯五盞自勸酒,一局兩局無爭棋。韶濩
  • 追感往事

    陸游宋代〕渡江之初不暇給,諸老文辭今尚傳。六十年間日衰靡,此事安可付之天!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懷

    元好問金代〕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何時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用韻答傅岩叟、葉仲洽、趙國興)

    辛棄疾宋代〕青山不曾乘雲去。怕有愚公驚著汝。人間踏地出租錢,借使移將無著處。三星昨夜光移度。妙語來題橋上柱。黃花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皇恩(代妹答)

    程大昌宋代〕畫舸白苹洲,如歸故里。老幼歡迎僮婢喜。較量心事,歲歲春風弧矢。今年稱壽處,尤歡美。嫁得黔婁,苦耽書史
  • 送許著作分司東都

    武元衡唐代〕瑤瑟激淒響,征鴻翻夕陽。署分刊竹簡,書蠹護芸香。馬色關城曉,蟬聲驛路長。石渠榮正禮,蘭室重元方。不作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
  • 早起偶成

    仲並宋代〕晨光起天末,微風動林杪。披衣初夢回,卷書卷清曉。隱几欲無寐,百念自憂悄。簞瓢舊獨樂,樂意今亦少。豈但
  • 空閒二公遞以禪律相鄙因而解之

    杜荀鶴唐代〕一教誰雲辟二途,律禪禪律智歸愚。念珠在手隳禪衲,禪衲披肩壞念珠。象外空分空外象,無中有作有中無。有無
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原文_泰山雜詠·其二·玉皇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