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原文
月台意寓南宮米,卻是從來未一登。
既念登台須入夜,游當秉燭豈相應。
詩詞問答
問:月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月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月台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蒸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四十
參考注釋
月台
(1) 舊時為賞月而築的台和三面有台階、正殿前方突出的台也叫月台
(2) 火車站上、下火車的地方,站台
南宮
複姓
從來
向來,一向——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是那樣
從來如此
未一
(1).亦作“ 未壹 ”。沒有統一。《後漢書·陳元傳》:“方今四方尚擾,天下未一,百姓觀聽,鹹張耳目。”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七:“﹝ 胡氏 ﹞年二十五,產二女,相向,腹心合,自腰以上、臍以下,各分。此蓋天下未一之妖也。”《宋書·禮志一》:“今或以天下未壹,非興禮學之時,此言似是而非。”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順治 康熙 間,天下初定,人心未一。某甲陰為 吳三桂 諜。”
(2).不完備。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一:“取二義乖剌不侔之語,參而貫之,故微旨有所未周,琬章有所未一。”
(3).不一一詳述。多用於書信。 明 李贄 《與焦弱侯》:“ 秋潭 有志者,想近益精進也。並附問之,未一。”
登台
(1) 演員出現在觀眾面前
他去年第一次在百老匯登台(表演)
(2) 走上講台或舞台
他想登台表演一番
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燈火通明
秉燭
謂持燭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漢中漾舟》詩:“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宋 梅堯臣 《送道損司門》詩:“朝看不足暮秉燭,何暇更尋桃與杏。”《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丫頭秉燭伺候。”
相應
(1) 相宜,應該
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環境保護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 彼此相當的或互補的;互動,互惠
商定彼此都給對方公民以相應的權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平生五湖興,夢想白苹洲
- 爭向芳菲偷錦樣,織成平白濺江花蘇泂《濯錦江》
- 須知正自真仙種,豈是金鈿未染時葛立方《題臥屏十八花白菊》
- 仙禽灑羽半天飛,疑是歸來老令威楊公遠《春夜雪再用韻十首》
- 乳到零陵竭,珠辭合浦行洪咨夔《龍州麩金丹砂到官後民告所得倍於他時喜為賦》
- 空寒潮浪疊,亂山雲邈方千里《解連環》
- 被德吾無隱謝應芳《點絳唇 謝萬仲理惠帛》
- 流觴元已奚所因,更指三日為良辰魏了翁《上已領客》
- 牢落淮南賦小山,霜風容易老人顏洪咨夔《用胡衛道贈姚居士韻》
- 新春漸覺風光好,陳跡時將日記開周必大《答胡叔賢》
![月台原文_月台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