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陽別墅原文
別館九秋清,飛蓋一時駐。
黛色參遠山,籟聲澄古樹。
江落石岸高,林稀朔風遽。
依然倚軒牖,於何識來去。
颯景故堪憑,流光茲可寤。
詩詞問答
問:灤陽別墅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灤陽別墅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七
參考注釋
別館
(1) 帝王在京城主要宮殿以外的備巡幸用的宮室;離宮別館
(2) 別墅
(3) 招待賓客的住所
九秋
(1).指秋天。 晉 張協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鳴飇。” 南朝 宋 謝靈運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 唐 杜甫 《月》詩:“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華羅庚 《病中斗·寄老戰友》詩:“我身若蒲柳,難經九秋風。”
(2).指九月深秋。 唐 陸暢 《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為甚么桃花向三月奮發、菊花向九秋開罷?”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昌黎集》:“菊有黃華則九秋矣,故秋懷以是終也。”
(3).九年。 漢 張衡 《南都賦》:“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唐 劉禹錫 《謫九年賦》:“古稱思婦,已歷九秋,未必有是,舉為深愁。” 傅尃 《次韻和湘荃、夢蘧聯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夢,一夜西風滿地霜。”
(4).曲名。 晉 陸機 《日出東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飛蓋
(1).馳車;驅車。 三國 魏 曹植 《公宴》詩:“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應令》:“詎假西園讌,無勞飛蓋游。” 宋 徐鉉 《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田園經雨緑分畦,飛蓋間行九里堤。”
(2).高高的車篷。亦借指車。 晉 陸機 《輓歌詩》:“素驂佇轜軒,玄駟騖飛蓋。”《陳書·徐陵傳》:“高軒繼路,飛蓋相隨。” 明 何景明 《觀春雪》詩:“佳人御櫺軒,上客倚飛蓋。”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黛色
青黑色。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南朝 梁 何遜 劉綺 《照水聯句》:“臨橋看黛色,映渚媚鉛輝。” 唐 王維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詩:“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五代 鹿虔扆 《虞美人》詞:“ 九疑 黛色屏斜掩,枕上眉心歛。” 周立波 《民兵》:“天正下著,空際灰濛濛。遠山被雨染得迷迷茫茫的,有些地方,露出了一些黛色。”
遠山
(1).遠處的山峰。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詩:“杪秋尋遠山,山遠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詩:“獨在高亭上,西南望遠山。” 胡鄂公 《北方實錄》:“其初也,若新月之騰海,遠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曉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麗之眉。 唐 崔仲容 《贈歌姬》詩:“皓齒乍分寒玉細,黛眉輕蹙遠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韻陳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硯》:“寶玩何曾捄枵腹,但愛 文君 遠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兒多俊俏,秋波如畫口如櫻。兩道遠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勝。”參見“ 遠山眉 ”。
朔風
北風
朔風厲嚴寒,陰氣下微霜。——三國 魏· 阮籍《詠懷》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依然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軒牖
窗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尚想前良,俾若神對,乃命畫工圖之軒牖。”
於何
(1).為何;如何。《詩·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於何不臧?” 唐 王季友 《滑中贈崔士瑾》詩:“十年前見君,甲子過我壽;於何今相逢,華髮在我後?”
(2).什麼。於,助詞。 漢 張衡 《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晉 左思 《蜀都賦》:“異類眾伙,於何不育!”
如何。《墨子·非命上》:“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 子墨子 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一:“ 何氏 之從學,蘭蕙已滿畹。於何玩其光,以至歲向晚。”
來去
(1) 來和去。指往來不斷的樣子
來去自由
(2) 差錯;錯誤
不差分毫來去
流光
時光
總把流光誤。——《儒林外史》
流光易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