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繡漪月漾忽當頭,綠柳紅桃四面稠。
寒食明朝兼上已,豈能分日作遨遊。
詩詞問答
問:《舟過萬壽寺未入遂由繡漪橋至昆明湖沿水路攬景雜詠得詩六首·其五》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當頭
指在當鋪借錢時所用的抵押品
紅桃
(1).紅色桃花。 南朝 宋 謝靈運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原隰荑緑柳,墟囿散紅桃。” 唐 薛能 《重遊通波亭》詩:“十年拋擲故園花,最憶紅桃竹外斜。”
(2).指桃紅色。 清 陳維崧 《百字令·送鈕書城之任項城》詞:“綬染紅桃,符分銅虎,差足雲豪耳。”
(3).人名。傳說為 唐玄宗 妃 楊玉環 的侍者。《說郛》卷十九引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及 安史 之亂,世頗思 憲 審音。而《楊妃外傳》乃謂上皇居南內,夜與妃侍者 紅桃 歌妃所製《涼州詞》。上因廣其曲,今流傳者益加。”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明朝
〈方〉∶明天
豈能
怎能;哪能
我豈能反對?
分日
(1).半日。《司馬法·嚴位》:“凡戰,三軍之戒,無過三日,一卒之警,無過分日。”
(2).猶逐日。 唐 王維 《寒食城東即事》詩:“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遨遊
遠遊;漫遊
人造衛星遨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