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玉赤刀原文
何來天畔赤霞低,豈是當年在序西。
晁采不徒誇琬琰,葆光寧複比玻瓈。
因思不琢何成器,每愛今居古與稽。
多少神仙題籙籍,誰將津逮問刀圭。
詩詞問答
問:漢玉赤刀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漢玉赤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漢玉赤刀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一
參考注釋
天畔
猶天邊;天際。常用以形容很遠的地方。 唐 宋之問 《新年作》詩:“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唐 杜甫 《即事》詩:“天畔羣山孤草亭,江中風浪雨冥冥。” 郭沫若 《水調歌頭·第一顆氫彈 * 》詞:“促進國民經濟,鼓舞第三世界,天畔彩霞鮮。”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晁采
玉名。《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 和氏 出焉。” 郭璞 注引 司馬彪 曰:“晁采,玉名。” 李善 註:“晁,古朝字。”
不徒
(1).不白白地。《墨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
(2).不獨;不但。《晉書·顧和傳》:“卿珪璋特達,機警有鋒,不徒東南之美,實為海內之俊。”
琬琰
(1).琬圭、琰圭。《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孔 傳:“大璧琬琰之圭為二重。” 蔡沉 集傳:“琬琰,圭名。”
(2).為碑石之美稱。 唐玄宗 《孝經序》:“寫之琬琰,庶有補於將來。” 宋 蘇軾 《賀林待制啟》:“箸書已成,特未寫之琬琰;立功何晚,會當收之桑榆。”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寫諸琬琰,播 狼胥 瀚海 之聲;炳若丹青,掩 麟閣 雲臺 之美。”
(3).泛指美玉。《楚辭·遠遊》:“吸飛泉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說山訓》:“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 南朝 梁 劉峻 《辨命論》:“火炎 崐 岳,礫石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 唐 韓愈 《送窮文》:“攜持琬琰,易一羊皮,飫於肥甘,慕彼糠糜。” 明 楊珽 《龍膏記·觖望》:“花明寶鈿,光浮琬琰,是 廣寒 仙媛,合配風流時彥。”
(4).比喻品德或文詞之美。 漢 東方朔 《七諫·自悲》:“厭白玉以為面兮,懷琬琰以為心。”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懷抱之內,吐琳瑯於毛墨之端。”《南史·劉遵傳》:“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 元 鄧文原 《奉題延祐宸翰詩》:“官聯天府璇璣象,帝闡河圖琬琰文。”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史閣部書》:“今倥傯之際,忽捧琬琰之章。”
(5).玉液。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穆王》:“﹝ 西王母 ﹞共玉帳之高會,薦清澄琬琰之膏以為酒。” 元 張之翰 《一字硯賦》:“以藉古錦,以盛蟾蜍,以滴琬琰。”
葆光
隱蔽其光輝。比喻才智不外露。《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成玄英 疏:“葆,蔽也。至忘而照,即照而忘,故能韜蔽其光,其光彌朗。”
複比
1. 兩項或兩項以上比的前項、後項相乘構成的比,如 a:b,c:d,e:f 的複比為ace:bdf。玻瓈
見“ 玻璃 ”。
成器
(1) 做成器具
(2) 比喻成為有用的人
不成器
(3) 精美的器具,比喻有才能的人
總角為成器
多少
(1) 指量度或數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你有多少錢
(2) 或多或少;未特別指出的或未確定的東西(如數量或價格)
按多少錢一里收費
(3) 稍微
天氣多少有些變化
(4) 疑問代詞
(5) 問數量
正不曾問得你多少價錢。——《水滸傳》
(6) 表示不定的數量
最後終於寫出來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歡樂,只有這位業餘作者才知道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籙籍
指道教的秘文與仙人的名籍。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本命醮詞》:“爰命真官,以司籙籍。五行休王,皆稟於神功;三命興衰,悉宗於靈府。”
津逮
(1).由津渡而到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懸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積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達 ”。
(2).比喻通過一定的途徑而達到或得到。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六經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盧見曾 《<封氏聞見記>序》:“《年號録》、《錢譜》二書並亡,唯《聞見記》獨存,然流傳絶少,故《稗海》、《秘笈》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導(後學)。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二百年來通儒輩出,述作連楹,觀玩全書,瑜百瑕一,津逮來學,誠為有裨。” 清 王先謙 《<天祿琳琅>跋》:“仰見聖學博大,囊括萬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繩百代。”
刀圭
(1).中藥的量器名。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三刀圭,三屍九蟲皆即消壞,百病皆愈也。” 王明 校釋:“刀圭,量藥具。 武威 漢 墓出土醫藥木簡中有刀圭之稱。”《本草綱目·序例》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凡散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唐 崔元略 《贈毛仙翁》詩:“度世無勞大稻米,昇天只用半刀圭。”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周琰》:“更贈公良藥一刀圭,服之必效。”
(2).指藥物。 唐 王績 《採藥》詩:“且復歸去來,刀圭輔衰疾。” 明 單本 《蕉帕記·贈帕》:“願今宵,刀圭入口,寒熱霎時消。” 清 鄒容 《革命軍》第一章:“夫 盧梭 諸大哲之微言大義,為起死回生之靈藥,返魄還魂之寳方。金丹換骨,刀圭奏效, 法 美 文明之胚胎,皆基於是。”
(3).指醫術。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便攜家共住。”
(4).乳酪類的食物的別名。 宋 陶穀 《清異錄·草創刀圭》引《高麗博學記》:“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創刀圭。”
(5).湯匙。 章炳麟 《新方言·釋器》:“斟羹者或借瓢名,惟 江 南 運河 而東,至 浙江 、 福建 數處,謂之刀圭。音如條耕。”